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598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用于减少风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包括有:机壳、连接件和齿盘等;机壳下侧设置有连接件;机壳内后侧转动连接有齿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向板将对甩出的空气起一个导向作用,使得导向后的空气快速向机壳的出气口流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甩出的空气直接与机壳内壁接触,导致空气撞击内壁,同时甩出的空气在机壳通道内混乱,从而使得在工作时,空气一直处于冲击机壳的状态,进而将产生噪音的问题。进而将产生噪音的问题。进而将产生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机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呼吸机是一种可以辅助或者代替人的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装置,一般用于肺部功能衰竭或气道阻塞不能正常呼吸的病人。
[0003]现有的风机,空气只通过一个通孔进入到风机内,从而空气产生的气流会对风机与驱动电机造成冲击,使得风机工作时产生噪音,而且进入到风机中的空气,在风机离心的作用下,空气将被甩出,而甩出后的空气将直接与风机内壁接触,导致空气撞击内壁,同时甩出的空气在风机通道内混乱,从而使得风机在工作时,空气一直处于冲击风机的状态,而导致产生噪音;另外,风机在长时间使用后,风机内会存在灰尘,而灰尘会对风机上的过滤网和底盘造成堵塞,使得风机的噪音变大,故而现有的呼吸机的风机在运行时,噪音不仅较大,而且容易产生震动,影响设备稳定性,并且产生的噪音将会影响病人的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包括有机壳、连接件、齿盘、第一扇叶、第二扇叶、圆环和动力组件;机壳下侧设置有连接件;机壳内后侧转动连接有齿盘;齿盘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扇叶,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叶之间设置有出风口;齿盘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扇叶,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呈错位分布;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之间各设置有一个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有的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共同固定连接有圆环;机壳连接有动力组件,通过动力组件带动齿盘转动;还包括有T型杆、轴套、扭簧、导向板、第一迎风板和减震组件;每个第一扇叶外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T型杆;每个T型杆各转动连接有两个轴套;每个T型杆各固定连接有两个扭簧,扭簧一端与轴套固定连接;每两个轴套各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导向板;每个导向板外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迎风板;齿盘前侧连接有与第一扇叶数量相同的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位于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内侧,且减震组件与第一扇叶相连接。
[0006]进一步说明,机壳前侧中部和后侧中部各开设有一个通孔,用于空气的进入。
[0007]进一步说明,导向板设置为弧形。
[0008]进一步说明,在机壳的配合下,齿盘和圆环之间形成一个环形通道。
[0009]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密封条和第一隔板;每个T型杆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密封条,密封条位于导向板一侧;每个导向板内环面各转动连接有两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设置为单向转动。
[0010]进一步说明,减震组件包括有扭力弹簧杆、挡板、减震板和第二迎风板;齿盘转动连接有扭力弹簧杆,扭力弹簧杆位于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内侧,扭力弹簧杆固定连接有挡板;扭力弹簧杆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板,减震板位于挡板一侧,且减震板为弹性片挡板,减震板与第一扇叶相接触;挡板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迎风板。
[0011]进一步说明,减震板设置为弧形。
[0012]进一步说明,减震组件还包括有第二隔板和橡胶条;挡板转动连接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设置为单向转动;第一扇叶内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条,橡胶条与挡板接触。
[0013]进一步说明,机壳连接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有连接座、缓冲板和抽气泵;机壳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的连接座;所有的连接座共同固定连接有缓冲板,缓冲板为气囊;机壳下部安装有抽气泵;抽气泵出气口与缓冲板相连通。
[0014]进一步说明,缓冲板内环面设置有多个缓冲条。
有益效果
[0015]A.本专利技术通过由于机壳前侧中部和后侧中部各开设有一个通孔,从而在使用该装置时,当空气通过两个通孔时,空气将发生对冲,对冲后的空气将发生扩散,然后扩散后的空气将进入到齿盘与圆环之间形成的通道中,从而避免了现有的风机在工作时,空气只通过一个通孔进入到风机内,从而空气产生的气流会对风机造成冲击,使得风机工作时产生噪音。
[0016]B.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导向板将对甩出的空气起一个导向作用,使得导向后的空气快速向机壳的出气口流去,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甩出的空气直接与机壳内壁接触,导致空气撞击内壁,同时甩出的空气在机壳通道内混乱,从而使得在工作时,空气一直处于冲击机壳的状态,进而将产生噪音。
[0017]C.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减震板将对第一扇叶按压,由于减震板为弹性片,减震板将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扇叶在转动时,避免了第一扇叶震动过大,而产生噪音。
[0018]D.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控制抽气泵工作,使得缓冲板内的气体被抽出,抽出后的气体将进入机壳内,由于齿盘、第一扇叶、第二扇叶、圆环、第一电动转轴、导向板、密封条和第一单向阀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圆状体,从而机壳通道内的气压将逐渐变大,而后在气压的作用下第一单向阀将被打开,进而机壳内的气体将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到齿盘与圆环之间形成的通道中,在此过程中机壳通道内的灰尘将跟随气体一同从第一单向阀中流出;然后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配合,使得机壳中的灰尘被排出,排出后的灰尘将被外设吸尘器吸走,避免了灰尘长时间停留在机壳中,导致灰尘容易附着在第一扇叶、第二扇叶和其它零部件上,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灰尘会对风机上的过滤网和底盘造成堵塞,使得风机的噪音变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A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B处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以上附图中:1

机壳,2

连接件,3

齿盘,31

第一扇叶,32

第二扇叶,33

圆环,3a

出风口,3b

第一进风口,3c

第二进风口,4

T型杆,5

轴套,51

扭簧,6

导向板,7

密封条,8

第一隔板,9

第一迎风板;201

电机,202

直齿轮;301

扭力弹簧杆,302

挡板,303

减震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包括有机壳(1);机壳(1)下侧设置有连接件(2);机壳(1)内后侧转动连接有齿盘(3);齿盘(3)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扇叶(31),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叶(31)之间设置有出风口(3a);齿盘(3)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扇叶(32),第一扇叶(31)与第二扇叶(32)呈错位分布;第一扇叶(31)与第二扇叶(32)之间各设置有一个第一进风口(3b)和第二进风口(3c);所有的第一扇叶(31)和第二扇叶(32)共同固定连接有圆环(33);机壳(1)连接有动力组件,通过动力组件带动齿盘(3)转动;其特征是:每个第一扇叶(31)外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T型杆(4);每个T型杆(4)各转动连接有两个轴套(5);每个T型杆(4)各固定连接有两个扭簧(51),扭簧(51)一端与轴套(5)固定连接;每两个轴套(5)各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导向板(6);每个导向板(6)外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迎风板(9);齿盘(3)前侧连接有与第一扇叶(31)数量相同的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位于第一扇叶(31)和第二扇叶(32)内侧,且减震组件与第一扇叶(31)相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其特征是:机壳(1)前侧中部和后侧中部各开设有一个通孔,用于空气的进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其特征是:导向板(6)设置为弧形。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其特征是:在机壳(1)的配合下,齿盘(3)和圆环(33)之间形成一个环形通道。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内置风机用减震型降噪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密封条(7);每个T型杆(4)各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树民赵永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拓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