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582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属于电容补偿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背板,该背板贯穿连接有辅助散热机构,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降温机构,该降温机构包括绕于壳体外侧的循环冷管以及固定于循环冷管两端的冷气箱,有效提升散热效果。有效提升散热效果。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容补偿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容补偿又称为无功补偿,是一种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的装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越来越重视,为了缓解电能的消耗速度,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人们大规模的生产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无功补偿装置的结构要求也越来越多,导致现有的无功补偿装置结构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要求。
[0003]电容补偿装置内部安装有很多的电子器件,而这些电子器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极高的温度,而传统的电容补偿装置采用外界通风降温的方式,即在电容补偿装置的壳体上设置通风孔,但该种降温方式效果十分有限,如不能更好的对电容补偿装置进行降温,则很容易导致电容补偿装置发生故障。因此,涉及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背板,该背板贯穿连接有辅助散热机构,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降温机构,该降温机构包括绕于壳体外侧的循环冷管以及固定于循环冷管两端的冷气箱。
[0007]优选地,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括六个导热铜柱和外聚热板,所述导热铜柱的一端贯穿于所述背板且与壳体固定连接,六个导热铜柱的另一相同端与所述外聚热板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辅助散热机构还包括网板,所述网板的一侧通过铜杆与所述外聚热板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网板的外侧固定有隔热壳,所述隔热壳的内侧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网板一侧的拦网。
[0010]优选地,所述隔热壳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网板远离所述拦网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进风口,且所述隔热壳的外侧固定设有测温盒。
[0011]优选地,所述隔热壳的远离所述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的一侧贯穿连接有抽气泵。
[0012]优选地,所述循环冷管有三组且均等距分布,所述冷气箱的内部填充有干冰。
[0013]有益效果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辅助散热机构通过抽气泵抽取隔热壳内部的空气,然后通过进风口补足隔热壳内部被抽取的空气,实现对隔热壳内部的气体循环,并持续带走网板上的热量,实
现对电力电容补偿装置内部热量的循环散发,提高了装置散热性能;冷气箱中的干冰出现挥发并在三组循环冷管中流动,可以实现循环冷管与壳体之间的热量交换,提升了电力电容补偿装置的实际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3为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的降温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的辅助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0021]10、壳体;20、降温机构;21、冷气箱;22、循环冷管;30、辅助散热机构;31、导热铜柱;32、外聚热板;33、网板;34、隔热壳;35、拦网;36、进风口;37、测温盒;38、封闭板;39、抽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4所示,其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一侧设置有背板,该背板贯穿连接有辅助散热机构30,所述壳体10外侧设置有降温机构20,该降温机构20包括绕于壳体10外侧的循环冷管22以及固定于循环冷管22两端的冷气箱21。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散热机构30包括六个导热铜柱31和外聚热板32,所述导热铜柱31的一端贯穿于所述背板且与壳体10固定连接,六个导热铜柱31的另一相同端与所述外聚热板32固定连接,利用外聚热板32与装置内部的热量差进行热量交换,同时利用导热铜柱31进行导热,便于将装置内部的热量导出,从而便于对装置进行保护散热。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散热机构30还包括网板33,所述网板33的一侧通过铜杆与所述外聚热板32固定连接,通过铜杆将外聚热板32上的热量进一步导出到网板33,然后利用网板33的网状特性,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网板33的外侧固定有隔热壳34,所述隔热壳34的内侧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网板33一侧的拦网35,通过拦网35和隔热壳34的设置可以避免人员直接与网板33接触而造成的烫伤事故,提高了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壳34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网板33远离所述拦网35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进风口36,且所述隔热壳34的外侧固定设有测温盒37,通过测温盒37可以测量网板33的表面,通过进风口36进风,风量通过网板33时可以将网板33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网板33的降温。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壳34的远离所述网板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闭板38,所述封闭板38的一侧贯穿连接有抽气泵39,通过抽气泵39抽出隔热壳34内部的气体,然后进风
口36为隔热壳34内部补充气体,从而形成气体循环,并带走网板33上的热量。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冷管22有三组且均等距分布,所述冷气箱21的内部填充有干冰,通过干冰的挥发作用并在三组循环冷管22中流动,实现循环冷管22与壳体10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便于对装置进行散热保护。
[0030]工作原理:该种便于散热的微机保护装置,区别于现有的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让使用者简单明了的理解工作原理;工作时,装置连通电源并开始工作,此时装置内部开始积蓄热量,然后热量导出到壳体10表面,此时辅助散热机构30开始工作散热,首选热量通过导热铜柱31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依次导出到外聚热板32402和网板33501上,然后启动抽气泵39,抽气泵39抽出隔热壳34内部的气体,然后进风口36为隔热壳34内部补充气体,从而形成气体循环,并带走网板33上的热量,与此同时,测温盒37检测装置的内部温度,并与根据温度调整抽气泵39的工作功率,同时冷气箱21中的干冰出现挥发并在三组循环冷管22中流动,可以实现循环冷管22与壳体10之间的热量交换,这样即可实现装置的较好散热,提升了电力电容补偿装置的实际工作性能。
[003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容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一侧设置有背板,该背板贯穿连接有辅助散热机构(30),所述壳体(10)外侧设置有降温机构(20),该降温机构(20)包括绕于壳体(10)外侧的循环冷管(22)以及固定于循环冷管(22)两端的冷气箱(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容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机构(30)包括六个导热铜柱(31)和外聚热板(32),所述导热铜柱(31)的一端贯穿于所述背板且与壳体(10)固定连接,六个导热铜柱(31)的另一相同端与所述外聚热板(3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电容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机构(30)还包括网板(33),所述网板(33)的一侧通过铜杆与所述外聚热板(32)固定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君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麦尔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