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666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芯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面层、下高分子层、复合导流层、上高分子层、顶面层,所述复合导流层的两侧由下至上且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后覆盖于复合导流层上侧面上形成两个折叠部,两折叠部之间存有0-50mm的折叠间隔,所述上高分子层包括设于两个折叠部上侧面的左高分子层与右高分子层。其解决了现有吸收芯体的高分子布设时膨胀空间不足、高分子利用率低、吸收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芯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芯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202632A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上包覆层、下包覆层,所述下包覆层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所述包折部覆盖于上包覆层上,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下高吸收树脂层、底层木浆纤维层,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组成,所述包折部、上包覆层于导流短槽的位置处下陷,且包折部与下包覆层存在相互粘合的部位。
[0003]现有的吸收芯主要都是通过底层材料、蓬松无纺布、上层材料的层叠设置,并在蓬松无纺布的上表面、下表面上铺设高分子材料层来实现有效的吸收。其中,上层材料、下层材料通常为无纺布,而高分子材料层通常为平铺结构,当两层高分子材料层放置在同一个蓬松无纺布内时,会导致高分子密度增加,使得高分子材料在吸收后没有足够的膨胀空间,容易影响高分子的利用率,影响吸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吸收芯体,其解决了现有吸收芯体的高分子布设时膨胀空间不足、高分子利用率低、吸收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收芯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面层、下高分子层、复合导流层、上高分子层、顶面层,所述复合导流层的两侧由下至上且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后覆盖于复合导流层上侧面上形成两个折叠部,两折叠部之间存有0-50mm的折叠间隔,所述上高分子层包括设于两个折叠部上侧面的左高分子层与右高分子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层通过底面层由下至上且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后包覆于上高分子层形成。
[0007]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层包括覆盖于左高分子层的左无纺布层与包覆于右高分子层的右无纺布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折叠间隔的宽度为8-20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导流层为蓬松无纺布或蓬松无纺布与无纺布的复合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左高分子层和/或右高分子层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上间隔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高分子层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下间隔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间隔槽与折叠间隔之间错位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面层的材料为无纺布或无尘纸。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高分子层为吸收量大的高分子材料,和/或上高分子层为干爽性
强的高分子材料。
[001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吸收芯体通过复合导流层的折叠设置形成了两个折叠部,两个折叠部之间具有0-50mm宽度的折叠间隔,这种折叠间隔可以有利于液体的导流,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加复合导流层给予上高分子层、下高分子层的膨胀空间,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导流层的强度,有效维持高分子膨胀后的姿态。另外,上高分子层可以采用干爽性较高的高分子,下高分子层可以采用吸收量大的高分子,这样可以实现较好吸收的同时,实现更少的反渗,使得穿戴更加舒适。折叠间隔可以是沿长度方向贯穿,也或者可以沿长度方向延伸而不贯穿。
[0017]2、顶面层通过底面层由下至上且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后包覆于上高分子层形成,这样可以实现本体的整体性,实现上高分子层、下高分子层膨胀后的稳定性。所述顶面层包括覆盖于左高分子层的左无纺布层与包覆于右高分子层的右无纺布层,该左无纺布与右无纺布之间可以是存有间隔,也可以是相互抵靠,也可以是相互层叠设置。左无纺布、右无纺布可以有效实现对左高分子层、右高分子层的覆盖,实现左高分子层、右高分子层的稳定。
[0018]3、折叠间隔的宽度更佳的选择为1-35mm,最优的选择为8-20mm。相应的,下层高分子层的宽度可以设置为100-120mm,左高分子层或右高分子层的宽度可以设置为40-50mm。
[0019]4、复合导流层为蓬松无纺布或蓬松无纺布与无纺布的复合结构,由于这种复合结构可以使得高分子在陷入蓬松无纺布之后,其密度比相对传统芯体更小,使得高分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膨胀,吸收性能更好。折叠后的复合导流层可以通过胶水进行粘合。
[0020]5、上间隔槽、折叠间隔的设置,可以使得液体的导流性能增加,并且这种导流可以使得液体可以很快导流至复合导流层,并且快速扩散,从而可以快速与下高分子层接触而被吸收。
[0021]6、下间隔槽、这点间隔的设置,可以使得液体在通过复合导流层后,可以再次键入下间隔槽,从而快速接触下高分子层而被吸收,另外,也可以有利于下高分子层的膨胀。
[0022]7、下间隔槽与折叠间隔之间错位设置,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快速透过,使得扩散性能降低,使得吸收不均匀。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底面层;2、下高分子层;21、下间隔槽;3、复合导流层;31、折叠部;32、折叠间隔;4、上高分子层;41、左高分子层;42、右高分子层;43、上间隔槽;5、顶面层;51、左无纺布层;52、右无纺布层;6、胶水层;9、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1]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收芯体,包括本体9,所述本体9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面层1、下高分子层2、复合导流层3、上高分子层4、顶面层5,所述复合导流层3的两侧由下至上且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后覆盖于复合导流层3上侧面上形成两个折叠部31,两折叠部31之间存有0-50mm的折叠间隔32,所述折叠间隔32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上高分子层4包括设于两个折叠部31上侧面的左高分子层41与右高分子层42。所述顶面层5通过底面层1由下至上且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后包覆于上高分子层4形成。所述顶面层5包括覆盖于左高分子层41的左无纺布层51与包覆于右高分子层42的右无纺布层52。所述折叠间隔32的宽度为8-20mm。所述复合导流层3为蓬松无纺布或蓬松无纺布与无纺布的复合结构。所述底面层1的材料为无纺布或无尘纸。所述下高分子层2为吸收量大的高分子材料,和/或上高分子层4为干爽性强的高分子材料。
[0032]底面层1、下高分子层2之间,折叠部31与复合导流层3之间,上高分子层与顶面层之间,设置有胶水层6。
[0033]本实施例一的产品经过二次加压吸收测试,相比竞品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面层、下高分子层、复合导流层、上高分子层、顶面层,所述复合导流层的两侧由下至上且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后覆盖于复合导流层上侧面上形成两个折叠部,两折叠部之间存有0-50mm的折叠间隔,所述上高分子层包括设于两个折叠部上侧面的左高分子层与右高分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层通过底面层由下至上且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后包覆于上高分子层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层包括覆盖于左高分子层的左无纺布层与包覆于右高分子层的右无纺布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间隔的宽度为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笛高奇晖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