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56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下部、安装在该座椅下部上的具有靠背结构(11)的座椅靠背(10)以及安装在该座椅靠背(10)上的头枕(12),其中,所述头枕(12)具有设有衬垫套的头枕结构(13)并且借助至少一个支承杆(14、16)插在所述靠背结构(11)的所配设的支承杆接纳部(18、20)中并且锁定或能锁定在那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结构(11)与所述头枕结构(1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元件(22、24;30、32)。32)。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车辆座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种车辆座椅的车辆、特别是机动车。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座椅的固有频率通常在通过车辆推动的范围内并且由于侧向抖动而导致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不舒服。座椅的这种抖动通过在上靠背区域中的附加的特殊装备、例如通过主动的头枕或者通过集成到头枕中或上背部区域中的屏幕增强,使得这种车辆座椅的头枕在行驶运行中进行明显可见的且可察觉的侧向振动,这不利地影响车辆的质量印象。
[0003]通常通过设置在座椅靠背内部的复杂且昂贵的减振器来减少座椅靠背出现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改进同种类型的车辆座椅,使得在车辆行驶时座椅舒适性以及视觉上的质量印象均得到改善。
[0005]该任务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
[0006]在一种车辆座椅中,其具有座椅下部、安装在该座椅下部上的具有靠背结构的座椅靠背以及安装在该座椅靠背上的头枕,所述头枕具有设有衬垫套的头枕结构并且借助至少一个支承杆插在靠背结构的所配设的支承杆接纳部中并且锁定或可锁定地被接纳在那里。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在所述靠背结构与所述头枕结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元件。
[0007]优点
[0008]在靠背结构与头枕结构之间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使头枕与靠背结构在振动技术上脱耦,并且相对于座椅靠背中的头枕锚固件缓冲在座椅靠背中出现的振动和共振。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的其它优选和有利的设计特征是从属权利要求2至6的主题。
[0010]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由弹性材料构成或者具有这种弹性材料。该材料特别优选是弹性体,例如(天然的或合成的)橡胶或硅树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与其它变型方案组合的第一变型方案,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杆与所配设的支承杆接纳部之间。在此,阻尼元件集成到座椅靠背中的头枕接纳部中。
[0012]在此有利的是,所述阻尼元件在座椅横向方向上以侧向的第一阻尼区段和侧向的第二阻尼区段从所配设的至少一个支承杆出发分别朝向构造在支承杆接纳部的内部中的侧向导向面有效阻尼地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杆在座椅纵向方向上基本上在没有由阻尼材料组成的主要中间层的情况下贴靠在所配设的支承杆接纳部的前内壁区域上或后
内壁区域上。这种实施方式能够阻尼在座椅横向方向(即车辆横向方向)上出现的振动和振荡,而在此不会损害在所配设的支承杆接纳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杆在座椅纵向方向(即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直接支撑作用,如其在车辆碰撞时所需的那样。非主要的中间层在上述意义上例如可以由弹性阻尼材料的仅几个、例如一至两个十分之一毫米厚的外皮组成,该外皮将所述两个侧向的阻尼区段相互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杆和头枕结构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也可与第一变型方案组合的第二变型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设置在头枕的内部中。
[0014]在此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杆的分别位于头枕内部的上端部区段设有头枕的具有铰链栓的倾斜铰链,其中,固定的第一支承元件与支承杆固定连接,并且头枕结构的第二支承元件围绕横轴可倾斜地支承在确定横轴的铰链栓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在横向方向上设置在固定的第一支承元件与可枢转的第二支承元件之间,优选围绕铰链栓地设置在固定的第一支承元件与可枢转的第二支承元件之间。在这种变型方案中,也有效地缓冲了在座椅横向方向上出现的振动和共振,而不会损害头枕固定装置在座椅纵向方向上的支撑作用。
[0015]最后,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机动车,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车辆座椅。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附加的设计细节和其它优点的优选实施例。
[0017]附图示出:
[0018]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从斜后方看的部分剖切的透视图;
[0019]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变型方案的头枕接纳部沿线II

II的水平剖面,以及
[0020]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变型方案的头枕沿线III

III的纵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以透视后视图示出(未示出的)车辆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1的座椅靠背10。头枕12借助与头枕12内部的头枕结构13连接的两个支承杆14、16安装在座椅靠背10的上端部上。所述支承杆14、16插入到分别配设给支承杆14、16的支承杆接纳部18、20中,并且(沿靠背的Z方向)高度可调节地固定在那里。支承杆接纳部18、20与座椅靠背的靠背结构11固定连接,例如焊接。
[0022]如在图2中可看出,在各个支承杆14、16与配设给其的支承杆接纳部18、20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元件22、24。相应的阻尼元件22、24以第一阻尼区段22

、24

并且以第二阻尼区段22”、24”从所配设的支承杆14、16出发朝向分别构造在相应的支承杆接纳部18、20的内部的侧向导向面18

、18”或20

、20”在座椅横向方向Y上有效阻尼地延伸。在座椅纵向方向X上,相应的支承杆14、16基本上直接抵靠在所配设的支承杆接纳部18、20的前面的和后面的内壁区域上。以这种方式,相应的阻尼元件22、24的弹性在座椅横向方向Y上起减振作用,而在座椅纵向方向X上确保对例如在正面碰撞或在尾部碰撞时在X方向上出现的纵向
力从头枕结构13到靠背结构11中的有效且直接的支撑。
[0023]图3示出用于阻尼横向振动的另一个变型方案,其本身可以单独地或与图2的变型方案一起设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相应的支承杆14、16在其位于头枕12内部的上端部区段14

、16

处分别与用于使头枕12围绕横轴y倾斜的倾斜铰链26、28的第一支承元件26

、28

固定连接。每个倾斜铰链26、28具有铰链栓25、27,借助该铰链栓可以围绕横轴y倾斜地支承与头枕结构13连接的第二支承元件26”、28”。在安装在相应的支承杆14、16上的第一支承元件26

、28

与所配设的与头枕结构13连接的可枢转的第二支承元件26”、28”之间,分别围绕相应的铰链栓25、27设置有环形的阻尼元件30、32,所述阻尼元件分别贴靠在第一支承元件26

、28

上并且贴靠在第二支承元件26”、28”上。这些阻尼元件30、32也在横向方向Y上起减振作用。
[0024]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总体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保护范围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可以采取不同于上述设计形式的其它设计形式。在此,该装置特别是可以具有如下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下部、安装在该座椅下部上的具有靠背结构(11)的座椅靠背(10)以及安装在该座椅靠背(10)上的头枕(12),其中,所述头枕(12)具有设有衬垫套的头枕结构(13)并且借助至少一个支承杆(14、16)插在所述靠背结构(11)的所配设的支承杆接纳部(18、20)中并且锁定或能锁定在那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结构(11)与所述头枕结构(1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元件(22、24;30、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22、24;30、32)由弹性材料构成或具有弹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22、24)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杆(14、16)与所配设的支承杆接纳部(18、2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2、24)在座椅横向方向上(Y)以第一阻尼区段(22

、24

)并且以第二阻尼区段(22”、24”)从所配设的至少一个支承杆(14、16)出发分别朝向构造在所述支承杆接纳部(18、20)的内部的侧向导向面(18

、18”、20

、20”)有效阻尼地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杆(14、16)在座椅纵向方向(X)上基本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