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547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浮隔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底板上表面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气压筒,底板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增压泵,增压泵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上表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底板下表面的四个角处均开设有条形槽,底板下表面四个角处的条形槽内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底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缓震片,在使用该装置时,缓震片可以为气压筒内部的气体提供一定的微动空间,从而防止气压筒内部的气压发生变化时造成活动杆的移动,有利于提高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浮隔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大多需要各种设备运转工作,一些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会对设备本身产生磨损,同时振动的传导能力强,会对附近的其他设备运转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降低了设备产生的振动对生产的影响,通常会在设备的底座上设置有隔振装置。
[0003]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现有的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升降调节时,由于气体的特性,在停止升降调节时,受到内部气压的影响,装置还会具有一定的缓冲,进而降低了气浮隔振装置的调节精度,并且传统的升降调节结构不具备缓冲结构,从而影响隔振设备的隔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底板上表面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气压筒,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个角处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底板下表面四个角处的条形槽内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远离底板一端的中部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块远离底板一端中部的螺纹槽内均固定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
[0007]优选的,所述气压筒顶端的中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上表面均与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缓震片,所述气压筒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增压泵侧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泵侧面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垫板的上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气管远离增压泵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远离第二导气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气管,所述第三导气管远离阀门的一端均与气压筒侧面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气
管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底板的航表面。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1.本技术通过设有缓震片,在使用该装置时,缓震片可以为气压筒内部的气体提供一定的微动空间,从而防止气压筒内部的气压发生变化时造成活动杆的移动,有利于提高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2]2.本技术通过设有螺纹杆,在使用该装置时,转动转动块,转动块在旋转的过程中,会通过螺纹杆带动底座向下移动,进而使底座的下表面个地面接触,从而实现对该装置的固定支撑,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0013]3.本技术通过设有气压筒,在使用该装置时,增压泵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通过第一导气管以及第二导气管对气压筒的内部填充高压气体,使得四组气压筒推动活动杆垂直升降,以便于将安装板调节成水平状态,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隔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螺纹杆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气压筒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增压泵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底板;101、推杆;102、万向轮;2、固定块;201、螺纹杆;202、转动块;203、底座;3、气压筒;301、活动杆;302、第一安装座;303、活塞;304、缓震片;305、第二安装座;4、增压泵;401、垫板;402、固定板;403、固定栓;5、第一导气管;501、第二导气管;502、阀门;503、第三导气管;504、支撑架;6、安装板;60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底板1上表面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气压筒3,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增压泵4,增压泵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5,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上表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601,底板1下表面的四个角处均开设有条形槽,底板1下表面四个角处的条形槽内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2,底板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101,固定块2远离底板1一端的中部均开设有螺纹槽,固定块2远离底板1一端中部的螺纹槽内均固定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1,螺纹杆20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02,转动块20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203,使用时,当需要移动时,通过推动推杆101,进而使推杆101推动底板1,使底板1下表面四个角的万向轮102开始转动,在万向轮102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该装置的移动,当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后,转动转动块202,转动块202在旋转的过程中,会通过螺
纹杆201带动底座203向下移动,进而使底座203的下表面个地面接触,从而实现对该装置的固定支撑,进而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0022]进一步的,气压筒3顶端的中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301,活动杆30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302,第一安装座302的上表面均与安装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活动杆30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塞303,活塞30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缓震片304,气压筒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305,第二安装座305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使用时,缓震片304可以为气压筒3内部的气体提供一定的微动空间,从而防止气压筒3内部的气压发生变化时造成活动杆301的移动,进而提高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3]进一步的,增压泵4侧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板401,垫板401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增压泵4侧面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2,固定板402两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栓403,固定栓40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垫板401的上表面,第一导气管5远离增压泵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501,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底板(1)上表面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气压筒(3),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增压泵(4),所述增压泵(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5),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上表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601),所述底板(1)下表面的四个角处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底板(1)下表面四个角处的条形槽内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2),所述底板(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远离底板(1)一端的中部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块(2)远离底板(1)一端中部的螺纹槽内均固定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1),所述螺纹杆(20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02),所述转动块(20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2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阻尼被动气浮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筒(3)顶端的中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301),所述活动杆(30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302),所述第一安装座(302)的上表面均与安装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迅光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