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43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清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上述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包括船体和推进移位系统,推进移位系统包括伸缩行走架、行走轮以及第一驱动件,其中,伸缩行走架的一端与船体转动连接,伸缩行走架能够伸长和缩短;行走轮设置在行走架的另一端;第一驱动件与行走轮相连,用于驱动行走轮转动。通过设置行走轮实现船体的移动,与现有技术中绞吸式挖泥船通过交替换桩的方式实现船体的移动相比,占用的空间较小,使得该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能够用于施工空间受限的施工工况,普适性较高。普适性较高。普适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清淤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

技术介绍

[0002]绞吸式挖泥船用于内河、湖区和沿海港口施工,是现有挖泥船中的一种主要类型。绞吸式挖泥船一般为非机动的,多用于吹填工程,适用于开挖沙质土、淤泥等土质较松的河底,采用有齿绞刀的挖泥船也可挖较硬的砾石粘土。绞吸式挖泥船的艉部有两根钢柱,挖泥时将其中一根插入河底作为定位桩,用锚缆拉动挖泥船,以定位桩为中心,左右摆动挖泥。前移时,像两腿走路,用另一根钢柱交替地换桩,绞刀挖泥过程呈扇形前进。
[0003]由于目前的绞吸式挖泥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移动定位桩来实现船舶的移动,而部分底泥清淤工程由于其独特的施工区域,导致清淤船施工空间受限,无法采用传统绞吸式挖泥船的定位桩实现固定,并且传统的绞吸式挖泥船的挖深范围较小,不适用于水深有较大变化的施工工况。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能够用于施工空间较小的施工工况,普适性较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包括船体和推进移位系统,所述推进移位系统包括:
[0008]伸缩行走架,所述伸缩行走架的一端与所述船体转动连接,所述伸缩行走架能够伸长和缩短;
[0009]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行走架的另一端;
[0010]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行走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
[0011]可选地,所述行走轮上设有倒钩,所述倒钩用于抓地。
[0012]可选地,所述伸缩行走架包括:
[0013]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滑动腔;
[0014]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腔;
[0015]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滑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一支架。
[0016]可选地,所述伸缩行走架包括:
[0017]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滑动腔;
[0018]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腔;
[0019]伸缩调节机构,所述伸缩调节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丝杠和螺母,所述第三驱动件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杠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螺母相连。
[0020]可选地,所述推进移位系统还包括喷水推进器,所述喷水推进器对称设置在所述船体中轴线的两侧,所述喷水推进器相对所述船体的角度可调。
[0021]可选地,所述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还包括:
[0022]缓冲系统,所述缓冲系统包括缓冲平台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缓冲平台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缓冲平台升降,所述缓冲平台用于与码头的桩基抵接,以固定所述船体。
[0023]可选地,所述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还包括挖掘输送系统,所述挖掘输送系统包括:
[0024]伸缩式桥架,所述伸缩式桥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船体,所述伸缩式桥架能够伸长和缩短;
[0025]吸泥泵,所述吸泥泵设置在所述伸缩式桥架上;
[0026]绞刀,所述绞刀设置在所述伸缩式桥架的另一端;
[0027]吸泥管,所述吸泥管一端与所述绞刀的吸泥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吸泥泵的入口连通;
[0028]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一端与所述吸泥泵的出口连通。
[0029]可选地,所述绞刀包括:
[0030]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挖泥腔,所述吸泥通道与所述挖泥腔连通;
[0031]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挖泥腔内;
[0032]若干刀头,若干所述刀头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转轴上,若干所述刀头呈螺旋状;
[0033]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转轴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0034]可选地,所述挖掘输送系统还包括:
[0035]绞车,所述绞车包括收卷轮,所述收卷轮与所述船体转动连接,所述排泥管卷绕在所述收卷轮上。
[0036]可选地,所述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还包括台车系统,所述台车系统包括:
[0037]推进台车,所述推进台车与所述船体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式桥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进台车;
[0038]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第五驱动件与所述推进台车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推进台滑动。
[003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该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包括船体和推进移位系统,该推进移位系统包括伸缩行走架、行走轮和第一驱动件。当船体无需移动时,伸缩行走架伸长,将行走轮插进河底,此时,伸缩行走架和行走轮共同起到定位桩的作用;当需要移动船体时,伸缩行走架缩短,将行走轮从河底拔出,启动第一驱动件使行走轮转动,能够实现船体的移动。与现有技术中绞吸式挖泥船通过交替换桩的方式实现船体的移动相比,一方面,伸缩行走架和行走轮占用的空间较小,使得该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能够用于施工空间受限的施工工况,普适性较高;另一方面,操作简单,实现
船体移动所用的时间较短,有利于提高清淤效率。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的结构示意图二;
[0043]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的俯视图一(示出第五驱动件);
[004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绞刀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的俯视图二(示出绞车);
[0047]图7为图2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8]图中:
[0049]100、船体;
[0050]200、推进移位系统;210、行走架;211、第一支架;212、第二支架;213、第二驱动件;220、行走轮;230、喷水推进器;
[0051]300、缓冲系统;310、缓冲平台;320、升降机构;
[0052]400、挖掘输送系统;410、伸缩式桥架;411、第一桥架;412、第二桥架;413、第六驱动件;420、吸泥泵;430、绞刀;431、外壳;432、挖泥腔;433、吸泥通道;434、转轴;435、刀头;440、吸泥管;450、排泥管;460、绞车;
[0053]500、台车系统;510、推进台车;520、第五驱动件;
[0054]6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00)和推进移位系统(200),所述推进移位系统(200)包括:伸缩行走架(210),所述伸缩行走架(210)的一端与所述船体(100)转动连接,所述伸缩行走架(210)能够伸长和缩短;行走轮(220),所述行走轮(220)设置在所述行走架(210)的另一端;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行走轮(22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22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220)上设有倒钩,所述倒钩用于抓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行走架(210)包括:第一支架(211),所述第一支架(211)内设有滑动腔;第二支架(212),所述第二支架(21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腔;第二驱动件(213),所述第二驱动件(21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11)上,所述第二驱动件(21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12)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212)滑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架(212)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一支架(2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行走架(210)包括:第一支架(211),所述第一支架(211)内设有滑动腔;第二支架(212),所述第二支架(21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腔;伸缩调节机构,所述伸缩调节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丝杠和螺母,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11)上,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杠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12)与所述螺母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移位系统(200)还包括喷水推进器(230),所述喷水推进器(230)对称设置在所述船体(100)中轴线的两侧,所述喷水推进器(230)相对所述船体(100)的角度可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水深变化的伸缩式清淤船还包括:缓冲系统(300),所述缓冲系统(300)包括缓冲平台(310)和升降机构(320),所述升降机构(320)设置在所述船体(100)上,所述升降机构(320)与所述缓冲平台(310)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京招吴腾伟林挺何吾兴王文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