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及立体成型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537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立体成型设备,通过换热件与曝光屏层叠设置而传导曝光屏的热量,并通过散热组件对换热件进行散热,实现对曝光屏更高效的导热和散热,避免曝光屏高温影响显示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的材质包括透光材质,所述换热件用于与所述曝光屏层叠设置,以传导所述曝光屏的热量;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换热件连接,且散热组件与换热件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为所述换热件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曝光屏的散热。热。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及立体成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立体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立体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光固化立体成型设备中,光源和树脂槽分别位于曝光屏的两侧,曝光屏用于显示图像,以使光源的光线以特定轮廓穿过曝光屏,并投射的树脂槽的树脂上,使得树脂按照特定轮廓固化。曝光屏受到光源的长时间照射,且树脂发生聚合反应时会产生局部高热,如热量没有被及时排除,将导致热量堆积,导致曝光屏温度不断升高,高温影响曝光屏的性能,使曝光屏的寿命大幅降低。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风循环进行曝光屏冷却,如公开号为CN215825959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空滤散热系统,工作台板表面设有树脂槽,树脂槽底部有打印屏幕,工作台板下方连接有位于打印屏幕下方的机罩,机罩一侧连接有向内吹风的进风风扇,机罩另一侧设有多个出风口,采用了进风风扇使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空气循环流通现象,利用内部空气流通降温,然而由于空气导热性能差,打印屏幕与空气接触面积有限,导致风冷对打印屏幕的降温效率低。
[0004]因此,如何有效对光固化立体成型设备的曝光屏散热,就成了现有技术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立体成型设备,主要用于解决风冷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用于为立体成型设备的曝光屏散热,散热装置包括:
[0008]换热件,所述换热件的材质包括透光材质,所述换热件用于与所述曝光屏层叠设置,以传导所述曝光屏的热量;
[0009]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换热件连接,且散热组件与换热件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为所述换热件散热。
[001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立体成型设备,包括如前述任一项的散热装置,以及曝光屏,换热件与曝光屏接触,以对曝光屏降温。
[001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散热装置及立体成型设备,通过换热件与曝光屏层叠设置而传导曝光屏的热量,并通过散热组件对换热件进行散热,实现对曝光屏更高效的导热和散热,避免曝光屏高温影响显示性能。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风循环进行曝光屏冷却,然而由于空气导热性能差,打印屏幕与空气接触面积有限,导致风冷对打印屏幕的降温效率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换热件与曝光屏层叠设置,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曝光屏热量的传导,散热组件与换热件连接,对换热件进行散热,实现通过固体直接接触导热和散热,相比于气态物质散热,固体导热性更好,对曝光屏热量传导更快,散热效
果更好,且散热组件与换热件固定连接,便于散热装置的拆卸和安装,且固定连接,减小了散热组件与换热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散热装置的整体的占用空间,便于离型成型设备的小型化,能在尽量不改变立体成型设备的结构的情况下使用该散热装置。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图6中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装置中换热箱以及部分换热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换热件

100、第一换热板

110、基板

111、接触板

112、延伸豁口

113、第二换热板

120、第一换热板开口

121、第二换热板开口

122、第三换热板开口

123、第四换热板开口

124、第五换热板开口

125、换热腔凹槽

130、第二散热流道凹槽

140、第一区域

141、第二区域

142、密封圈

160、连接螺栓

170、导流通道凹槽

180、密封圈安装槽

190、散热组件

200、中心开孔

211、安装槽

212、进液口

213、出液口

214、第一散热板

215、第二散热板

216、第一散热流道凹槽

217、循环动力件

220、驱动件

221、推动件

222、导流板

230、导热底板

240、散热翅片

250、箱体散热片

260、换热箱

270、换热腔

300、动力腔

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散热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4]如图1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用于为立体成型设备的曝光屏散热,散热装置包括换热件100和散热组件200,换热件100的材质包括透光材质,换热件100用于与曝光屏层叠设置,以传导曝光屏的热量;散热组件200与换热件100连接,且散热组件200与换热件100固定连接,散热组件200用于为换热件100散热。
[0025]至少部分散热组件200的导热率大于或等于换热件100的导热率。
[0026]立体成型设备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如可以为下投光式,包括空腔结构的底座,光源位于底座内,底座的顶端设置有曝光屏,曝光屏上用于放置料槽,光源的光线由下至上传播并固化树脂。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立体成型设备还可以为下沉式,包括底座,底座上方放置有料槽,曝光屏设置在料槽上方,光源从曝光屏的上方往下照射并固化树脂。换热件100可以层叠设置在曝光屏相对光源的一侧,也可以层叠设置在曝光屏相对料槽的一侧,即
散热装置位于曝光屏的上方或者下方,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用于为立体成型设备的曝光屏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的材质包括透光材质,所述换热件用于与所述曝光屏层叠设置,以传导所述曝光屏的热量;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换热件连接,且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换热件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为所述换热件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组件的导热率大于或等于所述换热件的导热率;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换热件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中心开孔,所述换热件位于所述中心开孔;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换热流体,所述换热流体至少位于所述换热件中;所述换热件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板与所述散热组件连接,至少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限定出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容纳所述换热流体;所述换热流体还位于所述散热组件中,所述换热流体用于在所述换热件和所述散热组件中流动;或,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覆盖所述中心开孔,以使所述第一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板和所述中心开孔的孔壁围合成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填充有所述换热流体;所述散热组件通过所述中心开孔的孔壁与所述换热流体接触,以对所述换热流体散热,所述换热腔用于与所述曝光屏相对,所述换热腔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曝光屏的面积,以使所述换热流体通过所述第一换热板或所述第二换热板对所述曝光屏降温;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曝光屏的上方或者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循环动力件和换热流体,所述换热流体分别位于所述换热件和所述散热组件中,所述循环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换热流体在所述换热件和所述散热组件中循环;所述换热件包括容纳有所述换热流体的换热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流道,或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换热件围合成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中也容纳有所述换热流体;所述循环动力件位于所述散热流道和/或所述换热腔上,所述循环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换热流体在所述换热腔和所述散热流道中循环;所述换热腔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换热腔的第二端与所述散热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循环动力件位于所述换热腔和/或所述散热流道上;所述换热腔用于与所述曝光屏相对,且换热腔的面积大于等于曝光屏面积,以使所述换热流体通过所述换热件对所述曝光屏降温;所述散热流道位于所述换热腔的至少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开设有第一散热流道凹槽,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凹槽围合成所述散热流道;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换热件连接;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延所述散热流道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散热流道内,以形成所述散热流道的侧壁;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换热件一体成形;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板上连接有散热翅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包括换热腔和散热流道,所述换热腔和所述散热流道连通,所述换热腔和所述散热流道内设有换热流体,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换热件连接,所述换热件用于对所述换热流体散热;所述换热件上设置有第二散热流道凹槽,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凹槽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换热件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凹槽围合成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流道;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延所述散热流道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散热流道内;所述散热组件、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换热件采用套啤注塑;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板和多个散热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冯高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