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09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快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剂槽,包括试剂盒盖、移液器、试剂板、试剂槽、试剂盒外壳和提携机构,提携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滑动组件、复位组件、按压块、卡块、联动板和把手,两个转动轴分别与把手固定连接,两个转动轴还分别与对应的滑动组件转动连接,两个滑动组件分别与试剂盒外壳滑动连接,按压块与联动板固定连接,卡块与联动板固定连接,卡块还与把手卡接,联动板与试剂盒盖抽动连接,通过把手对试剂盒主体进行提携,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该试剂盒主体不便于携带,导致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双手将试剂盒端送至指定的位置,从而容易在端送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剂槽


[0001]本技术涉及快速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试剂槽。

技术介绍

[0002]试剂盒为用于盛放检测化学成分、药物残留、病毒种类等化学试剂的盒子;一般医院、制药企业使用,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山羊内啡肽(EP)水平;用纯化的山羊内啡肽(EP)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内啡肽(EP),再与HRP标记的内啡肽(EP)抗体结合,形成抗体

抗原

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现有的试剂盒一般都是放置于冷冻环境进行冷冻,若温度把控不当容易造成试剂质量的变化,影响测试结果的精准度,一般的试剂盒只是将不同的试剂分装到不同的瓶子内,虽然减少了准备试剂的步骤,但是工作量还是比较大,检测速度不够快。
[0003]现有技术专利CN208217300U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主体与试剂盒外壳,试剂盒主体的上方固定有试剂盒盖,试剂盒外壳的上表面内嵌式连接有试剂槽,试剂盒盖的底面穿插有与试剂槽相吻合的卡接槽,试剂槽的内部底面贴合有海绵吸附层,海绵吸附层的顶面固定有试剂板,试剂板的表面左侧内嵌式连接有试剂孔,且试剂板的表面右侧穿插有多个检测孔,试剂板的顶面贴合有锡箔纸层,试剂盒外壳的表面左下方内部内嵌式连接有温度传感器。该种快速检测试剂盒的试剂孔为“圆形”孔状,检测孔为“正方形”孔状,便于区分试剂,且试剂孔和检测孔孔数相同,在检测时更加直观方便,提高检测速度,适用于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br/>[0004]但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该试剂盒主体不便于携带,导致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双手将试剂盒端送至指定的位置,从而容易在端送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剂槽,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该试剂盒主体不便于携带,导致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双手将试剂盒端送至指定的位置,从而容易在端送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试剂槽,包括试剂盒盖、移液器、试剂板、试剂槽、试剂盒外壳和提携机构,所述试剂盒盖的端面具有两个贯穿槽,两个所述贯穿槽的下方接通有活动槽,所述试剂盒外壳的两侧具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上下两侧具有滑动槽,所述试剂盒外壳的后端对称设置有两组固定环,所述试剂盒外壳的端面具有移液器收纳槽,所述试剂盒盖与所述试剂盒外壳铰接,并位于所述试剂盒外壳的上方,所述移液器与所述试剂盒外壳卡接,并位于所述移液器收纳槽内,所述试剂板与所述试剂槽卡接,并位于所述试剂槽内,所述试剂槽与所述试剂盒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试剂盒外壳的中部,所述提携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滑动组件、复位组件、按压块、卡块、联动板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下端面具有卡槽,两个所述转动轴分别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把手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转动轴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动组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动组件内,两
个所述滑动组件分别与所述试剂盒外壳滑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移动槽内,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试剂盒盖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活动槽的一端,且所述复位组件还与所述联动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联动板的下端面,所述按压块与所述联动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联动板的上端面,且所述按压块还位于对应的所述贯穿槽内,所述卡块与所述联动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按压块的一侧,且所述卡块还与所述把手卡接,并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联动板与所述试剂盒盖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活动槽内。
[0007]其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个滑动块和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具有转动槽,两个所述滑动块分别与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移动块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滑动块还分别与所述试剂盒外壳滑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移动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动块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槽内。
[0008]其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试剂盒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联动板固定连接。
[0009]其中,所述试剂槽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试剂盒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试剂盒外壳的前端,所述温度显示器与所述试剂盒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侧。
[0010]其中,所述试剂盒盖包括两个转动环和盖体,两个所述转动环分别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后端,且两个所述转动环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环铰接,并位于每组所述固定环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板与所述盖体抽动连接。
[0011]本技术的一种试剂槽,首先说明所述把手在未使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试剂盒外壳的后端,且所述把手与所述试剂盒外壳和所述试剂盒盖平行,当需要使用时,通过转动所述把手,使两个所述转动轴在对应的所述滑动组件上进行转动,直至所述把手与所述试剂盒盖垂直,再朝所述卡块的方向拉动所述把手带动对应的所述滑动组件在对应的所述移动槽内进行滑动,同时需要按压所述按压块,使所述按压块通过所述联动板带动所述卡块朝所述活动槽内进行移动,当所述卡槽与对应的所述贯穿槽对齐时,松开所述按压块,使所述卡块受到所述复位组件的推动力自动与所述卡槽进行卡接,从而对所述把手起到固定的作用,当需要打开所述试剂盒盖时,只需将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分离,再将所述把手滑动至所述试剂盒外壳的后端即可对所述试剂盒盖进行打开,以此方式解决了由于该试剂盒主体不便于携带,导致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双手将试剂盒端送至指定的位置,从而容易在端送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图1中C

C线的剖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图4中E

E线的剖视图。
[0019]图7是本技术的图6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试剂盒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9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三维立体图。
[0022]图10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后视图。
[0023]图11是本技术的图10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10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剂槽,包括试剂盒盖、移液器、试剂板、试剂槽和试剂盒外壳,所述试剂盒盖的端面具有两个贯穿槽,两个所述贯穿槽的下方接通有活动槽,所述试剂盒外壳的两侧具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上下两侧具有滑动槽,所述试剂盒外壳的后端对称设置有两组固定环,所述试剂盒外壳的端面具有移液器收纳槽,所述试剂盒盖与所述试剂盒外壳铰接,并位于所述试剂盒外壳的上方,所述移液器与所述试剂盒外壳卡接,并位于所述移液器收纳槽内,所述试剂板与所述试剂槽卡接,并位于所述试剂槽内,所述试剂槽与所述试剂盒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试剂盒外壳的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携机构;所述提携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滑动组件、复位组件、按压块、卡块、联动板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下端面具有卡槽,两个所述转动轴分别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把手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转动轴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动组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动组件内,两个所述滑动组件分别与所述试剂盒外壳滑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移动槽内,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试剂盒盖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活动槽的一端,且所述复位组件还与所述联动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联动板的下端面,所述按压块与所述联动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联动板的上端面,且所述按压块还位于对应的所述贯穿槽内,所述卡块与所述联动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按压块的一侧,且所述卡块还与所述把手卡接,并位于所述卡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望栗瑞敏孙昭绵陈洁仪赵小娟叶云张冠文陈倩仪罗诗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