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01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电源端子、弹片、信号端子组以及锁止胶件。通过每一电源端子均包括有固定在绝缘本体上并向外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向内伸入第一插置腔的第一接触部,且电源端子为紫铜材质;并配合弹片设置在第一插置腔中并与第一接触部弹性抵压接触,弹片为弹簧钢材质,使得电源端子在于外部接触时可通过弹性刚材质的弹片提供弹力,保证了电源端子的弹性强度,同时紫铜材质的电源端子使得电源端子具有更高的导电率,使得连接器整体使用局限性更小。接器整体使用局限性更小。接器整体使用局限性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一种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且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电连接器的主要配套领域有交通、通信、网络、IT、医疗、家电等,配套领域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强有力地牵引着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品格规格丰富、结构形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的产品。
[0003]连接器在与外部进行插接时,为了保证接触过程的稳定性,一般会对端子有导电性和弹性两个性能的要求,现有的连接器电源端子为了满足上述性能,一般会采用铜合金材质的端子,使之同时具备导电性和弹性,但这种合金会使得其导电率大大降低,同时高弹性强度也不够,使用局限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连接器端子导电率差、端子弹性强度低以及使用局限性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电源端子、弹片、信号端子组以及锁止胶件;该绝缘本体前端一体向内凹设有第一插置腔;该电源端子为左右排布的两个,每一电源端子均包括有固定在绝缘本体上并向外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向内伸入第一插置腔的第一接触部,且电源端子为紫铜材质;该弹片设置在第一插置腔中并与第一接触部弹性抵压接触,弹片为弹簧钢材质;该信号端子组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并向内伸入第一插置腔中,该锁止胶件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并与弹片和信号端子配合定位。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置腔中设置有两第一插接部以及一第二插接部,每一第一插接部中均设置有第二插置腔,第二插接部中设置有第三插置腔;前述第一接触部向内伸入对应的第二插置腔中,信号端子组前端嵌设在第二插接部上并向内伸入第三插置腔中。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插置腔内设置有一限位部,该第一接触部抵在限位部后端面。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置腔一侧一体向外凸设有滑条,该滑条为上下对称排布的两个,且绝缘本体的前端上下侧壁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一插置腔内部的扣孔。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端子通过叠片冲压的方式成型出。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为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两第一接触部均由
第一主体部的前端一体向前延伸出,对应的,每一电源端子对应设置有上下对称排布的两弹片。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向外折弯成型出有限位槽,弹片的前端抵在限位槽中。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信号端子组包括有多个信号端子,多个信号端子为上下两排地设置,每一信号端子均包括有第二主体部以及于第二主体部前端一体向前延伸出的第二接触部,该第二主体部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并向外伸出绝缘本体;该第二接触部向前伸入第一插置腔中。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止胶件为上下对称排布的两个,每一锁止胶件均包括有密封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与密封部配合的密封槽;该第一固定部由密封部的下端一体向下延伸出并与弹片配合,该第二固定部由密封部下端一体向下延伸出并与信号端子配合。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片上开设有一固定孔,第一固定部通过一弹性部伸入固定孔中并与固定孔配合定位,第二固定部上开设有与信号端子配合的抵压部。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7]通过每一电源端子均包括有固定在绝缘本体上并向外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向内伸入第一插置腔的第一接触部,且电源端子为紫铜材质;并配合弹片设置在第一插置腔中并与第一接触部弹性抵压接触,弹片为弹簧钢材质,使得电源端子在于外部接触时可通过弹性刚材质的弹片提供弹力,保证了电源端子的弹性强度,同时紫铜材质的电源端子使得电源端子具有更高的导电率,使得连接器整体使用局限性更小。
[00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23]附图标识说明:
[0024]10、绝缘本体101、第一插置腔
[0025]102、第二插置腔103、第三插置腔
[0026]104、滑条105、扣孔
[0027]106、密封槽11、第一插接部
[0028]12、第二插接部13、限位部
[0029]20、电源端子201、限位槽
[0030]21、第一主体部22、第一接触部
[0031]30、弹片
[0032]301、固定孔40、信号端子组
[0033]41、信号端子411、第二主体部
[0034]412、第二接触部50、锁止胶件
[0035]501、抵压部51、密封部
[0036]52、第一固定部521、弹性部
[0037]53、第二固定部。
实施方式
[0038]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包括有绝缘本体10、电源端子20、弹片30、信号端子组40以及锁止胶件50。
[0039]该绝缘本体10前端一体向内凹设有第一插置腔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置腔101中设置有两第一插接部11以及一第二插接部12,每一第一插接部11中均设置有第二插置腔102,第二插接部12中设置有第三插置腔103;前述第一接触部向内伸入对应的第二插置腔中,信号端子组前端嵌设在第二插接部上并向内伸入第三插置腔中;所述第二插置腔102内设置有一限位部13;所述第一插置腔101一侧一体向外凸设有滑条104,该滑条104为上下对称排布的两个,滑条104用于方便连接器与外部的插接过程,绝缘本体10的前端上下侧壁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一插置腔101内部的扣孔105,扣孔105用于与外部连接器进行扣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0040]该电源端子20为左右排布的两个,每一电源端子20均包括有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上并向外伸出绝缘本体10的第一主体部21以及向内伸入第一插置腔101的第一接触部22,且电源端子20为紫铜材质,使得电源端子20的导电率更高,导电性能更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2向内伸入对应的第二插置腔102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2抵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电源端子、弹片、信号端子组以及锁止胶件;该绝缘本体前端一体向内凹设有第一插置腔;该电源端子为左右排布的两个,每一电源端子均包括有固定在绝缘本体上并向外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向内伸入第一插置腔的第一接触部,且电源端子为紫铜材质;该弹片设置在第一插置腔中并与第一接触部弹性抵压接触,弹片为弹簧钢材质;该信号端子组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并向内伸入第一插置腔中,该锁止胶件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并与弹片和信号端子配合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置腔中设置有两第一插接部以及一第二插接部,每一第一插接部中均设置有第二插置腔,第二插接部中设置有第三插置腔;前述第一接触部向内伸入对应的第二插置腔中,信号端子组前端嵌设在第二插接部上并向内伸入第三插置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置腔内设置有一限位部,该第一接触部抵在限位部后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置腔一侧一体向外凸设有滑条,该滑条为上下对称排布的两个,且绝缘本体的前端上下侧壁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一插置腔内部的扣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过大电流的插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剑辉周锋李垚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益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