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诱导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2470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诱导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成熟应用于临床的造血刺激因子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诱导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和分子生物学
,具体涉及一种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诱导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轴突组成,外伤或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轴突损伤是视神经病变的主要致病机制。视神经病变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一部分,成年哺乳动物RGCs轴突无法再生,终将导致RGC s细胞的死亡。潜在的神经修复策略需要同时满足保护神经元和激活轴突再生的双重条件。
[0003]研究显示,某些免疫细胞亚群通过改变CNS微环境从而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晶状体损伤或眼内注射酵母多糖等方法诱导具有修复功能的免疫细胞亚群。例如在小鼠视神经挤压损伤(ONC)模型中,晶状体损伤或眼内注射酵母多糖可以募集外周免疫细胞进入眼内,通过持续性分泌包括肿瘤调节蛋白、CNTF、LIF、IGF等在内的生长因子,促进RGCs胞体存活和轴突再生。但是,晶状体为眼内重要的屈光介质,损伤后将会导致晶状体混浊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酵母多糖则是一种从酵母细胞提取的异种多糖,进入眼内后将引起严重持久的免疫浸润,其浸润的免疫细胞亚群复杂,修复型细胞亚群特征与比例不明,并可能进一步引起眼内组织的增殖和机化,无法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0004]目前,随着单细胞分析技术的进展,最近认识到一些具有交替性激活特征的单核细胞或粒细胞亚群可能具有更强的神经修复功能。“有益的神经炎症”为基于免疫的神经损伤修复疗法提供了令人振奋的新线索。然而具体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特征以及如何利用CNS微环境中的恢复性免疫亚群来优化神经损伤的修复结果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晶状体损伤或眼内注射酵母多糖以诱导具有修复功能的免疫细胞亚群等方案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对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MSC

sEV)能够成功诱导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可有效促进清除受损的细胞碎片,帮助神经细胞存活与轴突再生,同时避免常规手段中应晶状体受损或注射酵母多糖而对眼部带来的不可逆损伤。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损伤和/或改善神经损伤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MSC

sEV)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作为优选地,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
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神经损伤选自视神经损伤、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改善神经损伤预后选自如下指标中的一种或多种:(1)RGCs胞体存活数量增加;(2)再生轴突数量增加。
[001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组合物在制备诱导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MSC

sEV)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为CD45
+
CD11b
+
Ly6c
low
Ly6g

细胞。
[0014]应理解的是,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于本专利技术上下文中所提及的对诱导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利用常规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手段进行开展,例如对于眼部检测,可将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取出并制备细胞悬液,随后使用免疫相关抗体识别细胞悬液中的免疫细胞,最后使用流式分析技术识别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是否出现并予以定量;再例如对于外周血样本检测,可首先获取外周血液并去除红细胞并制备细胞悬液,随后使用免疫相关抗体识别细胞悬液中的免疫细胞,最后使用流式分析技术识别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是否出现并予以定量。上述所列举的方法仅用于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而并非用于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除上述方法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有能力基于所检测的样本来源、数量、形状等因素而选择采用本领域的其他常规方法和/或设备对目标细胞数量和状态进行检测。
[0015]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在制备治疗神经损伤和/或改善视神经损伤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
[0016]作为优选地,所述神经损伤选自视神经损伤、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作为优选地,所述改善神经损伤预后选自如下指标中的一种或多种:(1)RGCs胞体存活数量增加;(2)再生轴突数量增加。
[0018]作为优选地,所述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为CD45
+
CD11b
+
Ly6c
low
Ly6g

细胞。
[0019]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改善神经损伤预后的机制为:G

CSF招募的修复型Ly6C
low Mo/MΦ亚群可以清除神经损伤后的死亡细胞和细胞碎片,同时持续性分泌包括胰岛素样营养因子(IGF)、骨桥蛋白(SPP1)、TIMP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等在内的神经修复因子,并具备较高的脂质代谢与吞噬活性,以支持神经胞体存活、清除碎片和促进轴突再生。而通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GCs计数显示损伤后RGCs胞体存活数量是否增加和/或免疫荧光染色神经轴突染色显示损伤后再生轴突数量是否增加可用于判断神经损伤预后是否得到有效改善。
[0020]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MSC

sEV)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作为优选地,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本专利技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或间充质干细胞(me senchymalstemcells,MSCs)来源的微小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MSC

sEV)作为诱导特
殊免疫亚群的制剂。G

CSF已在临床成熟应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其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实,此外,G

CSF被认为可以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潜在神经免疫诱导制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M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损伤和/或改善神经损伤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神经损伤预后选自如下指标中的一种或多种:(1)RGCs胞体存活数量增加;(2)再生轴突数量增加。4.组合物在制备诱导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夏林易薇薛莹卿文洁曹迎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