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52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图像显示器、支臂、第一袖带、第二袖带和底座;支臂的第一端与底座的后端连接,支臂的第二端与红外接收器连接,红外发射器通过连接线与底座连接,图像显示器转动安装在底座顶部的前端;第一袖带的第一端与底座的右侧部连接,第二袖带的第一端与底座的左侧部连接,第一袖带的第一面和第二袖带的第一面均朝上设置,第一袖带第二端的第一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的A面,第二袖带第二端的第二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的B面,魔术贴的A面与魔术贴的B面能够相互粘接。便于使用,便于收纳。便于收纳。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常使用静脉穿刺术,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肉眼观察或手感触摸来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熟练程度和经验。然而,肤色较深、静脉较深较细者的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并且在发生自然灾害或重大公共事件时,没有光线来源,而伤病员数量多、救援任务重、时间紧迫,如何快速为患者建立挽救生命的静脉通路尤为重要。
[0003]静脉穿刺引导仪,利用近红外光有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以及静脉对近红外光有较强的吸收这两个特点在体外对静脉进行显影。方式直观,医护人员可利用显影直接在要穿刺的皮肤上感知静脉位置,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效率。
[0004]可是现有的静脉穿刺引导仪,存在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并且静脉穿刺引导仪在使用时常常需要置于稳定的支撑物(比如桌子)上,当应用于抢险救灾、野战等特殊场景时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便于携带,便于使用,便于收纳。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图像显示器、支臂、第一袖带、第二袖带和底座;支臂的第一端与底座的后端连接,支臂的第二端与红外接收器连接,红外发射器通过连接线与底座连接,图像显示器转动安装在底座顶部的前端;第一袖带的第一端与底座的右侧部连接,第二袖带的第一端与底座的左侧部连接,第一袖带的第一面和第二袖带的第一面均朝上设置,第一袖带第二端的第一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的A面,第二袖带第二端的第二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的B面,魔术贴的A面与魔术贴的B面能够相互粘接。
[0010]可选地,红外接收器包括第一壳体、摄像头和照明灯,第一壳体的第一端与支臂的第二端连接,摄像头和照明灯均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二端;静脉穿刺引导仪处于使用状态时,摄像头和照明灯均朝向底座设置。
[0011]可选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的波长为850nm。
[0012]可选地,红外发射器包括第二壳体、散热风扇和10个LED红外灯,这10个LED红外灯均匀设置在第二壳体的顶部,散热风扇容纳于第二壳体内并位于第二壳体的底部,第二壳体的底板上对应于散热风扇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孔;第二壳体为类椭圆状。
[0013]可选地,连接线为弹簧线。
[0014]可选地,支臂包括两个以上的连杆,两个以上的连杆头尾相互铰接形成条状连杆组件;条状连杆组件的第一端与底座的后端铰接,条状连杆组件的第二端与红外接收器铰接,条状连杆组件沿前后方向展开和折叠。
[0015]可选地,底座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支撑板的第一端与底板的后端连接,支撑板与底板垂直设置,图像显示器转动安装在底板顶部的前端;条状连杆组件的第一端与支撑板的第二端铰接。
[0016]可选地,静脉穿刺引导仪处于收纳状态时,条状连杆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折叠的条状连杆组件叠于支撑板的后侧,红外接收器叠于条状连杆组件的后侧。
[0017]可选地,支撑板的第二端具有向支撑板后侧弯折的铰接座,条状连杆组件的第一端通过铰接座与支撑板铰接。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通过在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袖带和第二袖带,使用时,将静脉穿刺引导仪置于手臂的上方,向下卷绕第一袖带于手臂上,向下卷绕第二袖带于手臂上,粘接第一袖带和第二袖带,如此,能够将静脉穿刺引导仪固定在手臂上,即通过手臂固定支撑静脉穿刺引导仪,无需其他稳定支撑物,便于使用,能够由一人独自完成穿刺操作;收纳时,旋转图像显示器的显示屏朝向左侧或右侧,向上卷绕第一袖带于图像显示器上,向上卷绕第二袖带于图像显示器上,粘接第一袖带和第二袖带,如此体积小,便于收纳,并且使第一袖带和第二袖带的收纳状态在携带过程中不易被改变。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借助于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静脉穿刺引导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红外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红外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弹簧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条状连杆组件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红外发射器;11:第二壳体;12:LED红外灯;
[0029]2:红外接收器;21:第一壳体;22:摄像头;23:照明灯;24:环状凸起;
[0030]3:图像显示器;
[0031]4:条状连杆组件;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
[0032]5:第一袖带;
[0033]7:底座;71:底板;72:支撑板;73:铰接座;
[0034]8:调节旋钮;
[0035]9:弹簧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该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0037]实施例1
[003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如图1所示,该静脉穿刺引导仪包括红外发射器1、红外接收器2、图像显示器3、支臂、第一袖带5、第二袖带(图中未示出)和容纳有供电单元的底座7。支臂的第一端与底座7的后端连接,支臂的第二端与红外接收器2连接,红外发射器1通过连接线与底座7连接,图像显示器3转动安装在底座7顶部的前端;第一袖带5的第一端与底座7的右侧部连接,第二袖带的第一端与底座7的左侧部连接,第一袖带5的第一面和第二袖带的第一面均朝上设置,第一袖带5第二端的第一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的A面,第二袖带第二端的第二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的B面,魔术贴的A面与魔术贴的B面能够相互粘接。供电单元用于向红外发射器1、红外接收器2和图像显示器3提供电能;红外接收器2与图像显示器3电连接,用于图像显示器3根据红外接收器2接收的信号转换为图像显示。
[0039]如上设置的静脉穿刺引导仪,使用时,将静脉穿刺引导仪置于手臂的上方,向下卷绕第一袖带5于手臂上,向下卷绕第二袖带于手臂上,粘接第一袖带5和第二袖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穿刺引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发射器(1)、红外接收器(2)、图像显示器(3)、支臂、第一袖带(5)、第二袖带和底座(7);所述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7)的后端连接,所述支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红外接收器(2)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1)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底座(7)连接,所述图像显示器(3)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7)顶部的前端;所述第一袖带(5)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7)的右侧部连接,所述第二袖带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7)的左侧部连接,所述第一袖带(5)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袖带的第一面均朝上设置,所述第一袖带(5)第二端的第一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的A面,所述第二袖带第二端的第二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的B面,所述魔术贴的A面与所述魔术贴的B面能够相互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穿刺引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器(2)包括第一壳体(21)、摄像头(22)和照明灯(23),所述第一壳体(21)的第一端与所述支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摄像头(22)和所述照明灯(23)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第二端;静脉穿刺引导仪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摄像头(22)和所述照明灯(23)均朝向底座(7)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穿刺引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1)发射的红外光的波长为85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穿刺引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1)包括第二壳体(11)、散热风扇和10个LED红外灯(12);所述10个LED红外灯(12)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1)的顶部,所述散热风扇容纳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史伟罗渊叶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