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调和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431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茶籽油调和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以油茶籽油调和油为油相、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比例为(8~10):1;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油茶籽油:21~30%;葵花籽油:10~13%;玉米油:12~16%;核桃油:15~23%;红花籽油:8~15%;花生油:5~10%;稻米油:12~15%;抗氧化剂:0.04~0.15%。0.04~0.15%。0.04~0.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茶籽油调和乳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油茶籽油调和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乳是由油相、水相、混合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呈透明或半透明的稳定溶液体系。微乳技术已渗透到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成为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研究领域。微乳制备方法简单,工艺不繁琐,可规模化生产,然而乳液制备过程中大多使用单一油相,市场上调和油乳液产品较为少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茶籽油调和乳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如何提供一种乳液稳定、抗氧化性好的调和油乳液产品。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油茶籽油调和乳,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以油茶籽油调和油为油相、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比例为(8~10):1;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
[0005]油茶籽油:21~30%;
[0006]葵花籽油:10~13%;
[0007]玉米油:12~16%;
[0008]核桃油:15~23%;
[0009]红花籽油:8~15%;
[0010]花生油:5~10%;
[0011]稻米油:12~15%;
[0012]抗氧化剂:0.04~0.15%。
[0013]优选地,在所述油茶籽调和油中,所述抗氧化剂为营养素生育酚。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步骤100,压榨并混合得到含有核桃油、稻米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红花籽油、以及花生油的调和油;其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葵花籽油10~13%,玉米油12~16%,核桃油15~23%,红花籽油8~15%,花生油5~10%,稻米油12~15%;
[0016]步骤S300,将油茶籽油和抗氧化剂混合,并进行超声溶解,其中,油茶籽油21~30%,抗氧化剂0.04~0.15%;
[0017]步骤S400,将超声溶解后的油茶籽油和调和油避光超声混匀,得到油茶籽油调和油;
[0018]步骤S500,以大豆分离蛋白水化后为水相,油茶籽油调和油为油相,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比例为(8~10):1,混合后搅拌均匀,再将混合物进行高速分散得到粗乳液,再进
行高压均质得到油茶籽油调和乳。
[0019]优选地,在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500的水化条件为4~6℃。
[0020]优选地,在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500中高速分散的转速为11000~12000rpm,时间为3~5min;和/或,
[0021]所述步骤S500中高压均质的压力为400~500Pa,次数3~5次;和/或,
[0022]所述步骤S500中搅拌的条件为转速1000~1500rpm,时间为20~30min。
[0023]优选地,在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100包括:
[0024]步骤S110,将预处理后的核桃仁和稻米压榨得到第一调和油;
[0025]步骤S120,将预处理后的葵花籽、玉米仁、红花籽和花生仁压榨得到第二调和油;
[0026]步骤S130,将第一调和油和第二调和油避光混匀,离心过滤得到所述调和油。
[0027]优选地,在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130中避光混匀的条件包括:20~25℃,以110~120r/min的转速搅拌10~15min。
[0028]优选地,在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300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9]步骤S200,将油茶籽采用微波进行预处理,向预处理后的油茶籽中加入正己烷溶液,超声提取,离心过滤得到油茶籽油。
[0030]优选地,在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油茶籽和正己烷溶液的料液比为1:8(w/v)。
[0031]优选地,在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200中超声提取的条件包括:超声功率60

80W、超声温度40

50℃下提取1.5

2h
[003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茶籽油调和乳,通过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以油茶籽油调和油为油相、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比例为(8~10):1;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油茶籽油:21~30%;葵花籽油:10~13%;玉米油:12~16%;核桃油:15~23%;红花籽油:8~15%;花生油:5~10%;稻米油:12~15%;抗氧化剂:0.04~0.15%,通过有效调节各组分的用量,油茶籽油调和乳的抗氧化活性更强,且能起到促进健康的食物资源的作用,抗氧化能力和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等功效对其品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0034]该油茶籽油调和乳配比合理,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更恰当及合理,该油茶籽油调和乳乳液更稳定;
[0035]该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简单,工艺不繁琐,通过调节油相比例,营养及感官更佳,同时与其他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复配,也可以作为基质添加到其他食品中,起到营养增效的协同作用。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8]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4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004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油调和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以油茶籽油调和油为油相、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比例为(8~10):1;所述油茶籽油调和乳,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油茶籽油:21~30%;葵花籽油:10~13%;玉米油:12~16%;核桃油:15~23%;红花籽油:8~15%;花生油:5~10%;稻米油:12~15%;抗氧化剂:0.04~0.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营养素生育酚。3.一种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压榨并混合得到含有核桃油、稻米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红花籽油、以及花生油的调和油;其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葵花籽油10~13%,玉米油12~16%,核桃油15~23%,红花籽油8~15%,花生油5~10%,稻米油12~15%;步骤S300,将油茶籽油和抗氧化剂混合,并进行超声溶解,其中,油茶籽油21~30%,抗氧化剂0.04~0.15%;步骤S400,将超声溶解后的油茶籽油和调和油避光超声混匀,得到油茶籽油调和油;步骤S500,以大豆分离蛋白水化后为水相,油茶籽油调和油为油相,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比例为(8~10):1,混合后搅拌均匀,再将混合物进行高速分散得到粗乳液,再进行高压均质得到油茶籽油调和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的水化条件为4~6℃。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茶籽油调和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盼刘曙何东平汤森林钟武殷娇娇张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