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23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铆接模具,包括上模具、模具座以及下模具,辅助脱模机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内,辅助脱模机构包括下浮板和顶升机构,下浮板两端均分别通过两个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两侧,顶升机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内。该铆接模具通过辅助脱模机构的设置,在下浮板双圆曲轮和顶升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循环往复地将板件双圆曲轮向上顶升,从而能够方便地使得板件双圆曲轮与下模具双圆曲轮的内壁之间进行快速的脱离,避免了板件双圆曲轮与下模具双圆曲轮的内壁之间产生过多的粘连而造成脱模困难的情况,进而能够实现了快速脱模的目的,方便了卸料过程。方便了卸料过程。方便了卸料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接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铆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铆接模具是铆接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现有的铆接模具在对上下模开模时,模具中的板件会与模具的内壁之间产生过多的粘连,那么,工作人员在取件时,就需要不断地敲击模具,以使得板件与模具的内壁发生脱离,但是,该种方式效果较差,无法使得板件与模具的内壁之间进行快速的脱离,从而不便于脱模过程,不便于卸料取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具中的板件会与模具的内壁之间产生过多的粘连,无法使得板件与模具的内壁之间进行快速的脱离,从而不便于脱模过程,不便于卸料取件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铆接模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设计一种铆接模具,包括上模具、模具座以及下模具,所述上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具的正上方,所述下模具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座上表面,所述下模具内放置有板件,包括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以及辅助脱模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槽贯穿开设在所述下模具的内底部上,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所述模具座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连通,所述辅助脱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辅助脱模机构位于所述板件的正下方,所述辅助脱模机构包括下浮板和顶升机构,所述下浮板两端均分别通过两个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两侧,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下浮板位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上端。
[0006]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和滑槽,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浮板一端,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一侧,且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0007]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槽的内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安装架、连接轴、若干个双圆曲轮以及转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若干个所述双圆曲轮等间距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且若干个所述双圆曲轮均位于所述下浮板下表面,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一侧,且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电机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一侧,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0010]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双圆曲轮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层。
[001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铆接模具,有益效果在于:该铆接模具通过辅助脱模机构的设置,在下浮板双圆曲轮和顶升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循环往复地将板件双圆曲轮向上顶升,从而能够方便地使得板件双圆曲轮与下模具双圆曲轮的内壁之间进行快速的脱离,避免了板件双圆曲轮与下模具双圆曲轮的内壁之间产生过多的粘连而造成脱模困难的情况,进而能够实现了快速脱模的目的,方便了卸料过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铆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铆接模具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铆接模具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0015]图4为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上模具1、模具座2、下模具3、板件4、第一安装槽5、第二安装槽6、下浮板7、安装架8、连接轴9、双圆曲轮10、第一齿轮11、电机12、第二齿轮13、滑块14、滑槽15、弹簧16、弹性层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实施例1
[0019]参照图1

4,一种铆接模具,包括上模具1、模具座2以及下模具3,上模具1设置在下模具3的正上方,下模具3固定连接在模具座2上表面,下模具3内放置有板件4,板件4上放置有多个铆钉,将板件4放入下模具3中,模具座2中对应铆钉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入子,上下模合模时,实现铆钉的铆接,为了便于铆接后的板件4脱模,在模具座2的上方设置有下浮板7,下浮板7中设置有避让孔,用于避让入子,开模时,在下浮板7的作用下,将整个板件4顶升,便于卸料。
[0020]还包括第一安装槽5、第二安装槽6以及辅助脱模机构,第一安装槽5贯穿开设在下模具3的内底部上,第二安装槽6开设在模具座2上表面,且第二安装槽6与第一安装槽5相连通,辅助脱模机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槽5与第二安装槽6内,且辅助脱模机构位于板件4的正下方,辅助脱模机构包括下浮板7和顶升机构,下浮板7两端均分别通过两个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槽5的内壁两侧,滑动机构包括滑块14和滑槽15,滑块14固定连接在下浮板7一端,滑槽15开设在第一安装槽5的内壁一侧,且滑块14滑动设置在滑槽15内,滑块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6,且弹簧16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槽15的内壁上,通过滑块14和滑槽15的设置,在下浮板7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滑块14会始终地在对应的滑槽15内跟着进行上下滑动,从而能够保证了下浮板7进行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弹簧16的设置,从而能够为下浮板7的上下移动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力。
[0021]顶升机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槽5与第二安装槽6内,且下浮板7位于顶升机构的上端。
[0022]实施例2
[0023]参照图1

4,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顶升机构
包括安装架8、连接轴9、若干个双圆曲轮10以及转动机构,安装架8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6内,连接轴9转动连接在安装架8上,若干个双圆曲轮10等间距固定连接在连接轴9上,且若干个双圆曲轮10均位于下浮板7下表面,若干个双圆曲轮10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层17,通过弹性层17的设置,弹性层17可采用橡胶垫,从而能够使得双圆曲轮10在触碰到下浮板7时可以产生出一定的弹性缓冲力。
[0024]转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架8一侧,且转动机构与连接轴9的一端相连接。
[0025]实施例3
[0026]参照图1、图2以及图4,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转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11、电机12以及第二齿轮13,第一齿轮11转动连接在安装架8一侧,且第一齿轮11与连接轴9的一端之间为固定连接,电机12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6内,电机12通过导线与外置蓄电池组连接,且导线上设置有用来控制电机12运行的开关,第二齿轮13固定连接在电机12的输出轴一端,且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11相啮合。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槽(5)、第二安装槽(6)以及辅助脱模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槽(5)贯穿开设在下模具(3)的内底部上,所述第二安装槽(6)开设在模具座(2)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安装槽(6)与所述第一安装槽(5)相连通,所述辅助脱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5)与所述第二安装槽(6)内,且所述辅助脱模机构位于板件(4)的正下方,所述辅助脱模机构包括下浮板(7)和顶升机构,所述下浮板(7)两端均分别通过两个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5)的内壁两侧,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5)与所述第二安装槽(6)内,且所述下浮板(7)位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14)和滑槽(15),所述滑块(14)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浮板(7)一端,所述滑槽(15)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5)的内壁一侧,且所述滑块(14)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6),且所述弹簧(16)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一冠精密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