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14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4
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包括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伸缩机构与条形气囊可拆卸连接,其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救援落水者时,仅条形气囊与落水者身体发生接触,条形气囊展开和充气后,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并将落水者的腰部抱住;一方面,条形气囊与人体接触为“柔性接触”,当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不会碰伤或擦伤身体,另一方面,条形气囊会根据落水者的腰围自适应变形,不会出现夹伤落水者腰部皮肉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救援设备
,特别是一种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在江、河、湖、水库、泳池等各类天然或人工水体中,溺水事件并不罕见,发生溺水事件时,对落水者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援非常重要。目前,针对落水者的救援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救援的方式,通过向水面上抛放漂浮物供落水者抓取,或由精通水性的救援人员跳入水中实施救援。其中,抛放漂浮物的救援方式需要落水者主动抓取漂浮物,但受到风力、波浪、落水者自身反应速度及身体状态的影响,无法保证落水者一定能抓取到漂浮物。其中,救援人员跳水施救的方式受救援人员自身身体素质、水温、光线及水质的影响,潜水深度及潜水时长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保证救援人员一定能找到落水者并将落水者带出水面。
[0003]基于人工救援落水者可靠性差的现状,水下救援机器人应运而生,授权公告号为CN21575294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机械爪结构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工作原理是:当机器人潜入水下并靠近搜救对象后,利用舵机带动电磁铁和机械臂进行旋转,来对搜救对象进行夹紧,夹紧完成后利用自锁卡扣锁紧,然后电磁铁断电,使机械臂和电磁铁脱离机器人,机械臂上固定有自动膨胀的气囊,在机器人与机械臂脱离后,气囊迅速发生膨胀,将搜救对象带出水面。
[0004]上述水下救援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5]1、安全性还有待提升,救援时先通过两个机械臂合围抱住落水者的腰部,再通过两个机械臂末端的自锁卡扣锁紧;由于机械臂本身为刚性部件,机械臂与人体接触为“硬接触”,当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存在身体碰伤擦伤的可能性;由于落水者的体型胖瘦有别,当落水者体型偏胖腰围较大时,两个机械臂合拢时存在无法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的可能性,进而导致两个机械臂末端的自锁卡扣无法锁紧,或锁紧时夹伤落水者的腰部皮肉;
[0006]2、可靠性还有待提升,两条机械臂夹紧者落水者后,救援机构会整体与机器人框架脱离,两条机械臂在一端通过齿轮副啮合,在另一端通自锁卡扣锁紧,即机械臂两端都是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闭合形成“包围圈”,除了必要的气囊还包含了其它较多的部件,当落水者在水中因慌乱而挣扎时,容易导致两条机械臂连接处的齿轮损坏或自锁卡扣松脱,进而造成救援失败;
[0007]3、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两条机械臂为相对布置的C形构件,在张开或闭合的过程中需要占用一定的操作空间,对于体型偏胖的落水者,救援时两个机械臂张开或闭合的角度更大,所占用的操作空间将会更大,难以在狭窄水域环境中展开施救。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它应用于水下救援机器人,可提升水下救援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包括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伸缩机构与条形气囊可拆卸连接,其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伸缩机构包括基座、活动板、内弧齿条、电机、齿轮、轴座A、轴座B和弧形剪叉支架;基座上端设有呈弧形轨迹的滑槽;活动板下端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滚轮,活动板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滑槽上端,其可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内弧齿条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其一侧为内弧形边,另一侧为外弧形边,内弧齿条的内弧形边朝向主机舱;电机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齿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机轴上,并与内弧齿条相啮合,当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时,带动活动板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轴座A固定安装在基座上,轴座B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弧形剪叉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菱形单元,每两个相邻的菱形单元之间设有一根铰接轴,每根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弧形剪叉支架中部两个相邻的铰接轴分别与轴座A和轴座B铰接,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A的移动而发生变形进而折叠或展开,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相应的,条形气囊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铁磁性材料块,条形气囊通过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磁力连接,并且,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一一对应。
[0011]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条形气囊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用于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高压气瓶的瓶口处连接有拉绳,拉绳末端与条形气囊上的铁磁性材料块连接;当条形气囊处于折叠状态时,拉绳松弛,高压气瓶未放气,当条形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拉绳绷紧,高压气瓶触发放气。
[0012]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弧形剪叉支架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30

60
°
,条形气囊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0

20
°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4]1、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当气囊控制总成搭载在水下救援机器人上,用于救援落水者时,仅条形气囊与落水者身体发生接触,条形气囊展开和充气后,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并将落水者的腰部抱住;一方面,条形气囊与人体接触为“柔性接触”,当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不会碰伤或擦伤身体,另一方面,条形气囊会根据落水者的腰围自适应变形(对于腰围较小的落水者,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后形成的C形开口角度相对较小,对于腰围较大的落水者,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后形成的C形开口角度相对较大),不会出现夹伤落水者腰部皮肉的现象。
[0015]2、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0016]2.1、当气囊控制总成搭载在水下救援机器人上,用于救援落水者时,当条形气囊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后,仅条形气囊这一个部件与机器人脱离,条形气囊与机器人脱离后通过浮力带着落水者上浮,不存在落水者挣扎而损坏刚性连接件的情况,相比于现有的水下救援机器人,上浮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0017]2.2、为满足条形气囊充气后与机器人完整脱离的设计要求,选用了气瓶拉绳式气囊结构,通过弧形剪叉支架的变形带动条形气囊从折叠变为展开,条形气囊展开后将拉绳绷紧,进而触发气瓶放气;也就是说,条形气囊的展开和充气这两个动作存在联动机制,不会出现充气时未展开,或展开后不充气的情况。
[0018]3、适用范围相对更广泛:当气囊控制总成搭载在水下救援机器人上,用于救援落水者时,未充气且处于折叠状态的条形气囊与落水者的腰部相接触,在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的过程中,能贴着落水者的腰部轮廓发生变形,直至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整个救援过程所需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更有利于在狭窄水域开展救援任务。
[0019]应用了本技术的水下救援机器人额外具有如下优点:
[0020]1、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主机舱通过四个推进器A提供竖直方向的推进力,实现机器人上升、下降和竖向倾斜,通过四个推进器B提供水平方向的推进力,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和水平转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其特征是:包括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伸缩机构与条形气囊可拆卸连接,其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其特征是:伸缩机构包括基座、活动板、内弧齿条、电机、齿轮、轴座A、轴座B和弧形剪叉支架;基座上端设有呈弧形轨迹的滑槽;活动板下端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滚轮,活动板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滑槽上端,其可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内弧齿条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其一侧为内弧形边,另一侧为外弧形边,内弧齿条的内弧形边朝向主机舱;电机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齿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机轴上,并与内弧齿条相啮合,当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时,带动活动板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轴座A固定安装在基座上,轴座B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弧形剪叉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菱形单元,每两个相邻的菱形单元之间设有一根铰接轴,每根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弧形剪叉支架中部两个相邻的铰接轴分别与轴座A和轴座B铰接,弧形剪叉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章黄景东曾泽铨杨云涛曾建铭韩奈泽吴智烨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