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96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3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领域,提供了一种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部分重合,当第一充电线圈进行充电时,第二充电线圈不进行充电,充电的第一充电线圈中产生充电电流,不充电的第二充电线圈中产生第一干扰信号,第一干扰信号包括第一充电线圈中产生的充电电流在第二充电线圈中感应出的第一感应电流,以及第二充电线圈中由于干扰而产生的除第一感应电流之外的第一干扰电流;第二充电线圈中的第一感应电流和第二充电线圈中的第一干扰电流的方向相反。该充电线圈组件能够消减副线圈中的干扰信号,从而减轻干扰信号对电源的干扰。源的干扰。源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申请是2022年2月28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210191342.0、申请名称为“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3]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展,人们对充电自由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为例,用户希望将手机随意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即可以进行无线充电,而不会因为用户放置手机的位置有所偏差,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和手机中的充电线圈的位置存在过大偏差,使得充电不成功或者充电效率低。
[0004]通常,在无线充电装置中,可以通过设置多个线圈来实现不同位置的无线充电,从而提高充电自由度。当用户将手机随意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的时候,总会有一个线圈与手机的重叠程度比较高,则手机可以使用这个线圈作为主线圈来进行充电。
[0005]然而,当手机使用这个主线圈进行充电时,其他的副线圈会产生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可能通过主副线圈的互感、或者参考地等干扰途径串扰至电源处,影响电源的稳定性,对使用该电源的其他设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能够减少副线圈中的干扰信号,从而减轻对电源的干扰。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部分重合,第一充电线圈工作,第二充电线圈不工作,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充电电流在第二充电线圈中激发出第一感应电流;同时,第二充电线圈中产生由于干扰引起的除第一感应电流之外的第一干扰电流;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反向设置,第二充电线圈和第一充电线圈之间的反向设置使得第二充电线圈中的第一感应电流和第二充电线圈中的第一干扰电流的方向相反。
[0008]由于采用了反向设置的两个充电线圈的设置方式,通过主线圈对副线圈的互感,主线圈中的充电电流在副线圈中激励起和副线圈中原本的干扰电流的相位相反(即相位相差180度)的差模形式的感应电流,实现了对这个差模形式的感应电流的有源控制,通过反向补偿干扰电流,使得副线圈中的干扰电流的总量减小,副线圈对待充电设备的干扰降低。那么在CE测试和实际的充电场景中,回流至电源的干扰电流也就相应地减小,就能够提高电源的质量,从而确保了其他使用该电源的用电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000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线圈组件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全桥逆变电路,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的端口设置相同,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反向设置,包括:第一充电线圈的
第一端口与第一输出节点连接,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输出节点连接,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与第二输出节点连接,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输出节点连接。也可以是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与第二输出节点连接,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输出节点连接,以及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输出节点连接,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输出节点连接。
[0010]第一端口可以是充电线圈内侧的端口,则第二端口为充电线圈外侧的端口;或者第一端口为充电线圈外侧的端口,则第二端口为充电线圈内侧的端口,对此并不做限定。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干扰电流包括:第二充电线圈在两端连接的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的作用下处于谐振状态所产生的干扰电流,通过印制电路板串扰至第二充电线圈的干扰电流,以及第一充电线圈上的充电电流通过与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容性耦合传递至第二充电线圈的干扰电流中的至少一种。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的端口设置相同,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反向设置,包括:第一充电线圈翻转设置,使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为由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沿第一充电线圈的绕线方向指向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由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沿第二充电线圈的绕线方向指向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线圈组件还包括第三充电线圈,第三充电线圈和第一充电线圈部分重合,第三充电线圈不工作,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充电电流在第三充电线圈中激发出第二感应电流;同时,第三充电线圈中产生由于干扰引起的除第二感应电流之外的第二干扰电流;第三充电线圈和第一充电线圈反向设置,第三充电线圈和第一充电线圈之间的反向设置使得第三充电线圈中的第二感应电流和第三充电线圈中的第二干扰电流的方向相反。
[0014]三个充电线圈组成的充电线圈组件相比两个充电线圈组成的充电线圈组件,充电自由度提高。由于采用了朝向相反的充电线圈的设置,即充电线圈中每个充电线圈都有一个与之反向设置的充电线圈。因此任意一个充电线圈作为主线圈时,通过主线圈对副线圈的互感,主线圈中的充电电流在副线圈中激励起与之反向设置的副线圈的感应电流,这个感应电流和原本副线圈中的干扰电流的相位相反(即相位相差180度),因此可以消减副线圈中的干扰电流。实现了对这个差模形式的感应电流的有源控制,通过反向补偿干扰电流,使得副线圈中的干扰电流的总量减小,副线圈对待充电设备的干扰降低,那么在CE测试和实际的充电场景中,回流至电源的干扰电流也就相应地减小,就能够提高电源的质量,从而确保了其他使用该电源的用电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干扰电流包括:第三充电线圈在两端连接的MOS场效应管的作用下处于谐振状态所产生的干扰电流,通过印制电路板串扰至第三充电线圈的干扰电流,以及第一充电线圈上的充电电流通过与第三充电线圈之间的容性耦合传递至第三充电线圈的干扰电流中的至少一种。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全桥逆变电路,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第三充电线圈和第一充电线圈的端口设置相同,第三充电线圈和第一充电线圈反向设置,包括: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与第
一输出节点连接,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输出节点连接,第三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与第二输出节点连接,第三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输出节点连接。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充电线圈和第一充电线圈的端口设置相同,第三充电线圈和第一充电线圈反向设置,包括:第一充电线圈翻转设置,使得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相反,第一方向为由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沿第一充电线圈的绕线方向指向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的方向,第三方向为由第三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沿第三充电线圈的绕线方向指向第三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三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三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线圈组件还包括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部分重合,当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进行充电时,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不进行充电,充电的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中产生充电电流,不充电的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中产生第一干扰信号,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中产生的所述充电电流在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中感应出的第一感应电流,以及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中由于干扰而产生的除所述第一感应电流之外的第一干扰电流;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流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第一干扰电流的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圈组件,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全桥逆变电路,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端口设置相同,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节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端口设置相同,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方向相反,使得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流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第一干扰电流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沿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绕线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由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口沿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绕线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扰电流包括: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在两端连接的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的作用下处于谐振状态所产生的干扰电流,通过印制电路板串扰至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干扰电流,以及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上的所述充电电流通过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容性耦合传递至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干扰电流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组件还包括第三充电线圈,所述第三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部分重合,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不进行充电,不充电的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中产生第二干扰信号,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中的所述充电电流在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中感应出第二感应电流,以及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中由于干扰而产生的除所述第二感应电流之外的第二干扰电流;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流和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第二干扰电流的方向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三充电线圈的端口设置相同,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充电线圈的第三方向相反,使得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流和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第二干扰电流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桐恺雷奋星刘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