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无纺布的体表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76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无纺布的体表电极,采用柔软的无纺布作为基材层,进一步提升体表电极使用的舒适性;且手撕线的设置使所述左无纺布层和右无纺布层之间形成弱连接,可以很容易将左无纺布层和右无纺布层撕开,从而具有两个使用场景,可以一体使用,即正负极既可就合并使用在同一个部位,又能分离使用在不同部位治疗;操作便捷,实现多功能使用场景。实现多功能使用场景。实现多功能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无纺布的体表电极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指一种可穿戴式体表电极。

技术介绍

[0002]体表电极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耗材,在检测生物电或行电刺激时,体表电极是仪器系统与生物体连接或耦合的器件。通过体表电极刺激人体,能够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进而改善病理过程,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0003]然而,传统的体表电极大多采用碳基进行电传导,存在阻抗高,耗电大的缺点,且多采用正极和负极分离的分体式设计,使得用户在安装使用时易受到导联线阻碍,导致使用、携带不便捷,长时间佩戴不舒适等问题。此外传统橡胶电极和金属电极厚度较厚,且硬度大,无法完全贴合人体表面,使得理疗效果不佳。
[0004]为此,本申请人于20220104公开了一可穿戴式体表电极,参见公告号为CN215387021U的中国技术,其包括:一片柔性高分子基材层,水平对称分布两个通孔;两片导电浆层,分别设于所述柔性高分子基材层下表面的左右两侧,相互绝缘;两个金属扣,凸起端依次穿过所述通孔,进而与所述导电浆层以及基材层铆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体表电极使用的舒适性、便捷性以及理疗效果。但该技术的体表电极中,柔性高分子基材层为PVC或者PE层,柔软度和透气性均不佳,长时间佩戴仍会存在不舒适等问题。且柔性高分子基材层的左右两片是一体设置,无法撕开,因此只有一个使用场景,即只能正负极就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无纺布的体表电极,进一步提升体表电极使用的舒适性、便捷性,还能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正负极既可就合并使用在同一个部位,又能分离使用在不同部位治疗。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无纺布的体表电极,包括左电极片和右电极片,所述左电极片和所述右电极片相互绝缘,并通过无纺布基层连接,且无纺布基层上设有手撕线,所述手撕线位于所述左电极片和所述右电极片之间,使所述左电极片和所述右电极片之间形成弱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基层包括:
[0008]左无纺布层,上面设有第一左通孔;
[0009]右无纺布层,连接所述左无纺布层,且上面设第一右通孔;
[0010]所述左电极片包括:
[0011]左导电浆层,覆盖于所述左无纺布层的底面,且具有第二左通孔;
[0012]左电极接头,通过所述第一左通孔、所述第二左通孔与所述左无纺布层和所述左导电浆层铆接;
[0013]左导电胶层,覆盖于所述左导电浆层的底面;
[0014]左接头隔离绝缘层,贴覆盖于左电极接头的底面,将所述左电极接头与所述左导电胶层隔开绝缘;
[0015]所述右电极片包括:
[0016]右导电浆层,覆盖于所述右无纺布层的底面,并具有第二右通孔,且与所述左导电浆层不连接;
[0017]右电极接头,通过所述第一右通孔、所述第二右通孔与所述右无纺布层和所述右导电浆层铆接;
[0018]右导电胶层,覆盖于所述右导电浆层的底面,且与所述左导电胶层不连接;
[0019]右接头隔离绝缘层,贴覆盖于右电极接头的底面,将所述右电极接头与所述右导电胶层隔开绝缘。
[0020]进一步的,所述左电极片还包括左隔离保护层,覆盖于所述左导电胶层的底面;
[0021]所述右电极片还包括右隔离保护层,覆盖于所述右导电胶层的底面。
[002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体表电极,采用柔软的无纺布作为基材层,进一步提升体表电极使用的舒适性;且手撕线的设置使所述左无纺布层和右无纺布层之间形成弱连接,可以很容易将左无纺布层和右无纺布层撕开,从而具有两个使用场景,可以一体使用,即正负极既可就合并使用在同一个部位,又能分离使用在不同部位治疗;操作便捷,实现多功能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体表电极的俯视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体表电极的仰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体表电极的侧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左、右无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左、右导电浆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体表电极的一种使用场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体表电极的另一种使用场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功能无纺布的体表电极,进一步提升体表电极使用的舒适性、便捷性,还能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正负极既可就合并使用在同一个部位,又能分离使用在不同部位治疗。
[003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采用柔软的无纺布作为基材层,进一步提升体表电极使用的舒适性;且手撕线的设置使所述左无纺布层和右无纺布层之间形成弱连接,可以很容易将左无纺布层和右无纺布层撕开,从而具有两个使用场景,可以一体使用,即正负极既可就合并使用在同一个部位,又能分离使用在不同部位治疗;操作便捷,实现多功能使用场景。
[0033]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
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4]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体表电极,包括左电极片1和右电极片2,所述左电极片1和所述右电极片2相互绝缘,并通过无纺布基层3连接,且无纺布基层3上设有手撕线4,所述手撕线4位于所述左电极片1和所述右电极片2之间,使所述左电极片1和所述右电极片2之间形成弱连接。
[0035]所述无纺布基层3包括:
[0036]左无纺布层31,上面设有第一左通孔311;
[0037]右无纺布层32,连接所述左无纺布层31,且上面设第一右通孔321;
[0038]所述左电极片1包括:
[0039]左导电浆层11,覆盖于所述左无纺布层31的底面,且具有第二左通孔111;
[0040]左电极接头12,通过所述第一左通孔311、所述第二左通孔111与所述左无纺布层31和所述左导电浆层11铆接;
[0041]左导电胶层13,覆盖于所述左导电浆层11的底面;
[0042]左接头隔离绝缘层14,贴覆盖于左电极接头12的底面,将所述左电极接头12与所述左导电胶层13隔开绝缘;
[0043]所述右电极片2包括:
[0044]右导电浆层21,覆盖于所述右无纺布层32的底面,并具有第二右通孔211,且与所述左导电浆层11不连接;
[0045]右电极接头22,通过所述第一右通孔321、所述第二右通孔211与所述右无纺布层32和所述右导电浆层21铆接;
[0046]右导电胶层23,覆盖于所述右导电浆层21的底面,且与所述左导电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无纺布的体表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电极片和右电极片,所述左电极片和所述右电极片相互绝缘,并通过无纺布基层连接,且无纺布基层上设有手撕线,所述手撕线位于所述左电极片和所述右电极片之间,使所述左电极片和所述右电极片之间形成弱连接;所述无纺布基层包括:左无纺布层,上面设有第一左通孔;右无纺布层,连接所述左无纺布层,且上面设第一右通孔;所述左电极片包括:左导电浆层,覆盖于所述左无纺布层的底面,且具有第二左通孔;左电极接头,通过所述第一左通孔、所述第二左通孔与所述左无纺布层和所述左导电浆层铆接;左导电胶层,覆盖于所述左导电浆层的底面;左接头隔离绝缘层,贴覆盖于左电极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平赖昌盛李聪燕
申请(专利权)人:津准三明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