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2364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将硅粉和碳原料加入混合机内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后的混合料输送至筛选机内筛除不合格成分;通过液态碳对混合料进行包覆处理;将包覆后的材料输送至烧结炉中进行二次烧结;将烧结完成的材料通过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干燥得到硅碳负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筛选组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固定杆转动,进而带动筛选筒进行转动,使得硅粉中过小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通孔被甩出至收集筒内,使硅粉和碳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通过设置撞击组件,能够在固定杆转动的同时,使得撞击球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往复的撞击在通孔处,防止通孔发生堵塞。防止通孔发生堵塞。防止通孔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材料
,尤其是涉及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由于能源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和重量较轻等有点,在新能源汽车和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负极材料的制备,是影响锂电池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111106333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将硅粉与固态碳源加入V型混合机中混合;以喷雾形式向V型混合机中加入液态碳源,经进一步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送至高速破碎机,液态碳源被拉丝成膜包覆在硅粉和固态碳源混合物的表面,得到含包覆层的混合物;将含包覆层的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焙烧,以便得到硅碳负极材料。
[0004]上述制备方法虽然能够制备出硅与碳均匀分散且复合稳定的硅碳负极材料,但是在制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5]在将硅粉进行混合前,需要对其进行研磨,但是上述制备方法无法对研磨后的硅粉进行筛选,使得硅粉的颗粒大小不均匀,使硅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硅粉和碳原料加入混合机内进行混合搅拌;S2:将混合后的混合料输送至筛选机(1)内筛除不合格成分;S3:通过液态碳对混合料进行包覆处理;S4:将包覆后的材料输送至烧结炉中进行二次烧结;S5:将烧结完成的材料通过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干燥得到硅碳负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筛选机(1)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方固定连接有两块侧板(21),所述底座(2)上方位于两块侧板(21)之间转动连接有筛选筒(22),所述底座(2)上固定连接有输料筒(23),所述输料筒(23)的一侧延伸至筛选筒(22)内,另一侧延伸至底座(2)的下方;筛选组件(3),所述筛选组件(3)包括固定板(31)、第一电机(32)、固定杆(33)、若干个通孔(34)和收集筒(35),两块所述侧板(21)中的一块,其位于筛选筒(22)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上设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3),所述固定杆(33)延伸至筛选筒(22)的内部且与筛选筒(22)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筒(2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34),两块所述侧板(21)之间固定连接有收集筒(35),所述筛选筒(22)通过若干个通孔(34)与收集筒(35)内部连通;撞击组件(4),所述撞击组件(4)包括不完全齿轮(41)、支撑盘(42)、两个导轨(43)、两个齿条(44)、两个弹簧(45)和两个撞击球(46),所述固定杆(33)延伸至筛选筒(22)内的部分过盈配合有不完全齿轮(41),所述输料筒(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盘(42),所述支撑盘(4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43),两个所述导轨(43)上均滑动连接有齿条(44),两个齿条(44)分别通过两个弹簧(45)与两个导轨(43)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忠明金绍平陈烁宇陈建州何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