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阶绿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15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阶绿化结构,设置于矿山石场表面,包括第一阶梯机构、第二阶梯机构和连接第一阶梯机构与第二阶梯机构的边坡机构,所述第一阶梯机构设置有第一绿化板和第二绿化板,所述第一绿化板和第二绿化板的底部连接有滤板,所述第一绿化板、第二绿化板和滤板连接形成开口向上的绿化槽,所述第二阶梯机构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连接有第二枢转结构,所述边坡机构设置有第一枢转结构和攀爬网,所述台阶绿化结构还设有输水管,所述第一阶梯机构和第二阶梯机构内覆盖有混合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台阶绿化结构,能够缓慢修复矿山石场裸露表面,绿化矿山石场坡面,加强矿山石场边坡的坡面结构。加强矿山石场边坡的坡面结构。加强矿山石场边坡的坡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阶绿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矿山石场绿化
,特别是一种台阶绿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露天煤矿的环境治理愈加受到重视,国内的排土场整治及绿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矿山石场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一般以消除地质灾害恢复矿山石场地质环境为目的,治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矿山石场复绿,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产生了各种矿山石场地质环境问题,矿山石场的露天开采破坏了原生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使山体满目疮痍,这些露天矿场的表土被剥离,大片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山体破损形成裸露的岩石坡面。
[0003]植物已难以于矿山石场山体坡面上生长,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影响恶劣,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成活率低,容易造成绿化工作的反复和成本的浪费;同时,由于坡面结构不稳定,容易出现落石,对周边的行人和交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缓慢修复矿山石场裸露表面,绿化矿山石场坡面,绿化效率高,加强了矿山石场边坡的坡面结构,有效避免滚石下落,养护成本低的台阶绿化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台阶绿化结构,设置于矿山石场表面,包括第一阶梯机构、第二阶梯机构和连接第一阶梯机构与第二阶梯机构的边坡机构,所述第一阶梯机构设置有第一绿化板和第二绿化板,所述第一绿化板和第二绿化板的底部连接有滤板,所述第一绿化板、第二绿化板和滤板连接形成开口向上的绿化槽,所述第二阶梯机构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连接有第二枢转结构,所述边坡机构设置有第一枢转结构和攀爬网,所述台阶绿化结构还设有输水管,所述第一阶梯机构和第二阶梯机构内覆盖有混合土。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板开设有若干个滤孔,所述滤孔与滤板一体式固定,所述滤板还设置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贯穿滤板连通固定矿山石场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枢转结构包括第一上枢转结构、第一下枢转结构和枢转轴,所述第一上枢转结构与第一绿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枢转结构与第二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枢转轴的一端转动地与第一上枢转结构连接,所述枢转轴的另一端转动地与第一下枢转结构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攀爬网设于枢转轴上,所述攀爬网与枢转轴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枢转结构包括第二上枢转结构、第二下枢转结构和枢转架,所述第二上枢转结构与第二挡板连接,所述第二下枢转结构与第一挡板连接,所述枢转架的一端转动地连接第二上枢转结构,所述枢转架的另一端转动地连接
第二下枢转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挡板底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第一挡板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水管设于第一绿化板一侧,所述输水管还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两端均设有喷洒器,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连通至第一阶梯机构的中部,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挡板的上侧。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土为种植土,所述种植土内设有若干攀附植物。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设置第一阶梯机构和第二阶梯机构,利用第一绿化板、第二绿化板和滤板连接形成开口向上的绿化槽,绿化槽和第二阶梯机构内覆有种植土,并在绿化槽和第二阶梯机构内种植绿化植物,实现对矿山石场高陡坡面的绿化,铺设水管可对绿化植物浇灌,养护成本低。
[0016]2.设置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攀爬网,固定矿山石场裸露台阶边缘,有效避免滚石下落,攀爬网被攀附植物覆盖,能够缓慢修复矿山石场裸露表面。
[0017]3.设置第一枢转结构,第二阶梯能够有效地随矿石石场边坡角度调节枢转度,设置第二枢转结构,第一挡板能够有效地随矿石石场边坡角度调节枢转度,能够适应矿山石场倾斜角度,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实施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中标号,1、第一阶梯机构;11、第一绿化板;12、第二绿化板;13、滤板;131、滤孔;132、固定筋;2、第二阶梯机构;21、第一挡板;211、固定柱;22、第二挡板;23、第二枢转结构;231、第二上枢转结构;232、第二下枢转结构、233、枢转架;3、第一枢转结构;31、第一上枢转结构;32、第一下枢转结构;33、枢转轴;4、输水管;41、导水管,42、喷洒器;5、攀爬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4]在本技术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侧”、“下侧”、“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技术的描述,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际使用方向的限制。
[0025]本技术的详细描述:
[0026]一种台阶绿化结构,设置于矿山石场表面,包括第一阶梯机构1、第二阶梯机构2和连接第一阶梯机构1与第二阶梯机构2的边坡机构,所述第一阶梯机构1设置有第一绿化板11和第二绿化板12,所述第一绿化板11和第二绿化板12的底部连接有滤板13,所述第一绿化板11、第二绿化板12和滤板13连接形成开口向上的绿化槽,所述第二阶梯机构2设置有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所述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连接有第二枢转结构23,所述边坡机构设置有第一枢转结构3和攀爬网5,所述台阶绿化结构还设有输水管4,所述第一阶梯机构1和第二阶梯机构2内覆盖有混合土。
[0027]所述滤板13开设有若干个滤孔131,所述滤孔131与滤板13一体式固定,所述滤板13还设置有固定筋132,所述固定筋132贯穿滤板13连通固定矿山石场表面。
[0028]所述第一枢转结构3包括第一上枢转结构31、第一下枢转结构32和枢转轴33,所述第一上枢转结构31与第一绿化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枢转结构32与第二挡板22固定连接,所述枢转轴33的一端转动地与第一上枢转结构31连接,所述枢转轴33的另一端转动地与第一下枢转结构3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阶绿化结构,设置于矿山石场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阶梯机构、第二阶梯机构和连接第一阶梯机构与第二阶梯机构的边坡机构,所述第一阶梯机构设置有第一绿化板和第二绿化板,所述第一绿化板和第二绿化板的底部连接有滤板,所述第一绿化板、第二绿化板和滤板连接形成开口向上的绿化槽,所述第二阶梯机构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连接有第二枢转结构,所述边坡机构设置有第一枢转结构和攀爬网,所述台阶绿化结构还设有输水管,所述第一阶梯机构和第二阶梯机构内覆盖有混合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阶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开设有若干个滤孔,所述滤孔与滤板一体式固定,所述滤板还设置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贯穿滤板连通固定矿山石场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阶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结构包括第一上枢转结构、第一下枢转结构和枢转轴,所述第一上枢转结构与第一绿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枢转结构与第二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枢转轴的一端转动地与第一上枢转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江先彭建兵吴启堂孙鹏彭松刘刚李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