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05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筒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包括进液部、扩径部和下接头,所述进液部和下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扩径部包括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均设置在进液部的外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预置胀锥扩张整形修复技术,先将组合式井筒修复器放入变形的井筒中,采用液力加压将组合式井筒修复器的预置锥管向下推压,使组合式井筒修复器的扩径筒实现向外均匀扩张,对套管内壁进行撑胀式扩径,套管四周受力较均匀,组合式井筒修复器扩径筒的直径自动增加到预先设定的尺寸,逐级将套管彻底恢复到原有的通径,对套管损伤小,壁厚无减薄,基本恢复原套管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井筒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到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水井井下套的损坏越来越严重,套管故障井的数目也越来越多,这已成为各油田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稠油热采井。套管损坏,不仅使油水井无法正常生产,给井下作业造成围难,甚至无法进行,而且直接降低并的使用寿命,影响油田开发井网的完善和最终采收率。
[0003]目前套管整形技术是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对套管变形部位进行冲击挤胀、碾压挤账、高能气体扩胀复位修复,使变形部位的套管或错断部位的套管得以恢复原来径向尺寸和通径。针对油田目前套管损坏的现状,结合套损井的实际情况与修复技术的实践目前有以下2种套管整形技术,1、机械式整形工艺技术;2、炸药爆炸扩胀法整形工艺技术。其中爆炸整形技术中,其用药量很难把握准,变形处的套管往往伴有壁厚不均,爆炸的无方向性使得不可避免的对套管造成极大的破坏。机械整形中梨形器扩胀技术、套管磨铣技术、偏心辊子整形技术、旋转震击技术、滚珠整形技术等,普遍存在着损伤套管,牺牲套管厚度,难以恢复原通径,施工周期长,投资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解决了现有技术对井筒套管修复难度大且易损伤套管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包括进液部、扩径部和下接头,所述进液部和下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扩径部包括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均设置在进液部的外周。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进液部包括上接头、上中芯管和下中芯管,上接头位于上中芯管的上方且与上中芯管通过螺纹连接,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套设在上中芯管的外周,且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的两端与中芯管通过丝扣连接,下中芯管设置在上中芯管的下方,且下中芯管与下接头螺纹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中芯管上设有凸起,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卡设在下中芯管的外周,且下中芯管上套有复位弹簧。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的顶端固接有第一连接筒,第一连接筒远离分辨不分体扩径筒的一端固接有滑动筒,第一连接筒的筒径大于分辨不分体扩径筒上端口的筒径,滑动筒的内径与分辨不分体扩径筒上端口的筒径相同,所述复位弹簧和凸起均位于第一连接筒内,且复位弹簧位于凸起的正下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中芯管和下中芯管通过第二连接筒连接,且上中芯管的管径小于下中芯管的管径,第二连接筒与滑动筒具有一定的间隔。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与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均为锥形筒,且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的最大筒径大于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的最大筒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预置胀锥扩张整形修复技术,先将组合式井筒修复器放入变形的井筒中,采用液力加压将组合式井筒修复器的预置锥管向下推压,使组合式井筒修复器的扩径筒实现向外均匀扩张,对套管内壁进行撑胀式扩径,套管四周受力较均匀,组合式井筒修复器的中分瓣胀管直径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的直径自动增加到预先设定的尺寸,逐级将套管彻底恢复到原有的通径,对套管损伤小,壁厚无减薄,基本恢复原套管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图。
[0014]图中,1、上接头;2、下接头;3、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下分辨不分体扩径;5、上中芯管;6、下中芯管;7、凸起;8、复位弹簧;9、第一连接筒;10、滑动筒;11、第二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包括上接头1、进液部、扩径部和下接头2,所述进液部的一端与上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进液部的另一端与下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扩径部包括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均设置在进液部的外周。
[0017]如图1所示,通过向进液部内注入液体,动力液的压力转换成轴向力机械推力推动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挤胀套管的变形部位使其复原。
[0018]所述进液部包括上中芯管5和下中芯管6,上接头1位于上中芯管5的上方且与上中芯管5通过螺纹连接,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套设在上中芯管5的外周,且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的两端均与下中芯管6通过丝扣连接,下中芯管6设置在上中芯管5的下方,且下中芯管6与下接头2螺纹连接。
[0019]如图1所示,上中心管5和下中心管6连通结构,动力液注入上中芯管5和下中芯管6内,上中芯管5和下中芯管6向外均匀扩张,促使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均匀向外扩径,挤胀套管的变形部位使其复原。
[0020]所述下中芯管6上设有凸起7,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卡设在下中芯管6的外周,且下中芯管6上套有复位弹簧8。所述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的顶端固接有第一连接筒9,第一连接筒9远离分辨下不分体扩径筒4的一端固接有滑动筒10,第一连接筒9的筒径大于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上端口的筒径,滑动筒10的内径与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上端口的筒径相同,所述复位弹簧8和凸起7均位于第一连接筒9内,且复位弹簧8位于凸起7的正下方。
[0021]如图1和2所示,向下中芯管6内注入液体,液力会向下中芯管6的四周和上下端均匀扩散,向四周扩散时,使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均匀扩径,液力向下扩散时,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会沿着下中芯管6向下运动,滑动筒10会在下中芯管6的外壁滑动,凸起7限制滑动
筒10的滑动距离,对套管变形部位扩径,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复位,液力向上扩散时,其液力由水力锚体扶正装置承担。
[0022]所述上中芯管5和下中芯管6通过第二连接筒11连接,且上中芯管5的管径小于下中芯管6的管径,第二连接筒11与滑动筒10具有一定的间隔。所述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与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均为锥形筒,且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的最大筒径大于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的最大筒径。
[0023]如图1所示,上中芯管5的管径大于下中芯管6的管径、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的最大筒径大于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的最大筒径,即当向变形部位扩径时,中分瓣胀管直径3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的直径自动增加到预先设定的尺寸,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先对变形部位进行扩径,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下移的过程中,再由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对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扩径后的部位再次扩径,逐级将套管彻底恢复到原有的通径。
[0024]在工作时,依次将组合式井筒修复器、多级液力加压器、和水力锚体扶正装置连接好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进液部、扩径部和下接头(2),所述进液部的一端与上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进液部的另一端与下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扩径部包括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和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均设置在进液部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部包括上中芯管(5)和下中芯管(6),上接头(1)位于上中芯管(5)的上方且与上中芯管(5)通过螺纹连接,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套设在上中芯管(5)的外周,且中分辨不分体扩径筒(3)的两端均与下中芯管(6)通过丝扣连接,下中芯管(6)设置在上中芯管(5)的下方,且下中芯管(6)与下接头(2)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井筒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芯管(6)上设有凸起(7),下分辨不分体扩径筒(4)卡设在下中芯管(6)的外周,且下中芯管(6)上套有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志强高红梅刘清曹新新常晓铭郭心瑞胡婷婷李新凯李世辉于传霖张莉候省起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博瑞特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