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301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植被恢复方法包括播种步骤:在拟恢复的半干旱风沙区采用混播方式播撒植物种子。其中,植物种子包括多年生旱生草种,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为100~200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被恢复方法由于在拟恢复的半干旱风沙区采用混播方式播撒包括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植物种子,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的生活型、水分生态型比例,并使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达到100~200株,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能够形成较为持久的植被恢复效果,适用于蒙东地区半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特别适用于生态敏感脆弱区输变电工程迹地的生态治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林业
,尤其涉及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对于输变电工程,植被恢复是常见的水土保持问题之一,尤其是位于生态脆弱区的输变电工程扰动迹地,此类区域生境条件恶劣,一旦原有植被破坏严重,后期自然恢复极其困难,养护管理也存在很大难度。
[0004]当地常规的手段为撒播草籽,根据雨季在雨水前进行多次撒播,水土保持方案中主要草种有:沙蓬、苋菜、披碱草、沙打旺、沙蒿等,由于撒播的一年生沙蓬、苋菜当年苗生长周期较短,难以结出草籽,第二年需重新播撒;其他草种多为多年生建群种,生长萌发较为缓慢,对整地要求较高,加大了施工造价和难度,且工程通常第二年验收,还需在第二年采用沙蓬等一年生草种进行多次播撒,往往错过验收时间,导致工程验收问题。
[0005]半干旱风沙区概况
[0006]水文:神华国能查干淖尔电厂接网工程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寒夏炎、温差大、无霜期短、冻土深、风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等特点。根据锡林郭勒盟气象站60余年(1952年~2014年)的实测气象资料,工程沿线多年平均气温为1.4~2.3摄氏度,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多年平均积温为1917.9~2802.6摄氏度,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39.1~1925.5毫米,多年平均风速为每秒3.4~4.5米,风季为2月至4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29.1~392.4毫米,主要集中在为8月至9月,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水量为89.5~154.7毫米,无霜期为104~110天。
[0007]土壤:工程沿线主要土壤类型为栗钙土、风沙土等。
[0008]植被类型:工程沿线主要经过的植被类型包括典型草原、森林草原、沙地植被和草甸草原等。林草植被覆盖率约为10%~50%不等。
[0009]原始植被:乔木主要有樟子松、油松、侧柏、杜松、白桦、山榆、白榆、垂榆、青杨、山杨、蒙古栎等;灌木主要有黄柳、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胡榛子、沙棘、山杏、山樱桃、绣线菊、百里香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紫羊茅、碱草(羊草)、大针茅、克氏针茅、披碱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野大麦、草木樨状黄芪、草木樨、沙打旺、苜蓿类、茵陈蒿、冷蒿、沙蒿、猪毛蒿、山韭、蒙古韭、盐爪爪、猪毛菜、沙蓬等。
[0010]半干旱风沙区现场植物群落处于演替初期,多以一年生植物为主,以及少量多年生禾本科草种和豆科小灌木,覆盖度低,风沙土土壤组成以沙化栗钙土为主,经仪器测量,土壤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不利于植被生长,一旦进行施工扰动破坏,很难进行植被恢复;因此,对于半干旱风沙区,在简单的播种和养护的基础上,如何提高恢复植被的单位面积成活株数,快速达到一定覆盖率,满足当年水土保持验收要求,同时还能在第二年、第三年保持较多的二年生、多年生植株生长,形成持久的植被覆盖,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或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
[0012]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其中,所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
[0013]播种步骤:在拟恢复的半干旱风沙区采用混播方式播撒植物种子;其中,
[0014]所述植物种子包括多年生旱生草种,所述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为100~200株。
[0015]可选地,所述多年生旱生草种包括蒙古冰草、沙生冰草、草木樨状黄芪、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盐爪爪、黑沙蒿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
[0016]可选地,所述植物种子还包括多年生中生草种,所述多年生中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为20~50株。
[0017]可选地,所述多年生中生草种包括高羊茅、紫花苜蓿中的至少一种。
[0018]可选地,所述植物种子还包括一年生先锋草种,所述一年生先锋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为0~100株。
[0019]可选地,所述一年生先锋草种包括糜子、沙蓬、刺蓬、小油菜中的至少一种。
[0020]可选地,所述播种步骤包括:
[0021]将所述植物种子与种植土搅拌混合;
[0022]在种植地面上开沟;
[0023]将与所述种植土混合的植物种子播种入所述开沟中;其中,
[0024]所述种植土的重量为所述植物种子的重量的5~10倍;且
[0025]所述开沟的宽度为10~15厘米、间距为20~40厘米。
[0026]可选地,所述的植被恢复方法,还包括:
[0027]养护步骤:向所述植物种子浇水;
[0028]保墒步骤:将秸秆碎片、种植土、粘接剂、水搅拌混合后形成的保墒基质覆盖所述植物种子表面;其中,
[0029]在所述养护步骤中,浇水量为每平方米2~4升;
[0030]在所述保墒步骤中,所述秸秆碎片的长度为1~5厘米;
[0031]在所述保墒步骤中,所述秸秆碎片、所述种植土、所述粘接剂、所述水的重量比为0.5~1:3~5:0.06~0.1:0.3~0.5;且
[0032]在所述保墒步骤中,所述保墒基质的使用量为每平方米1~1.8千克,覆盖厚度为0.8~1.5厘米。
[0033]可选地,所述种植土的有机质含量高于45%。
[0034]可选地,所述植被恢复方法用于蒙东地区半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
[0035]本专利技术的植被恢复方法由于在拟恢复的半干旱风沙区采用混播方式播撒包括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植物种子,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的生活型、水分生态型比例,并使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达到100~200株,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能够形成较为持久的植被
恢复效果。
[003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植被恢复方法播撒的植物种子还包括与多年生旱生草种以特定配比混合的多年生中生草种和一年生先锋草种,可引导植被演替构建适宜半干旱风沙区的生活型比例、水分生态型比例的植被群落,不仅当年即可实现被工程扰动的植被快速地恢复,还可形成较为持久的植被恢复效果,减轻恢复工作的难度、降低恢复成本。
[003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植被恢复方法采用特定配比的秸秆碎片、种植土、粘接剂和水形成保墒基质对植物种子的表面进行覆盖,可形成具有较好透气及一定胶结强度的有机保墒专用基质,进而减少水分蒸发、蓄水保墒,促进草种萌发及生长。
[0038]根据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专利技术的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播种步骤。播种步骤在拟恢复的半干旱风沙区采用混播方式播撒植物种子,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的生活型、水分生态型比例,可提高成活率。
[0040]植物种子可包括多年生旱生草种。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可为100~200株,以形成较为持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其中,所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播种步骤:在拟恢复的半干旱风沙区采用混播方式播撒植物种子;其中,所述植物种子包括多年生旱生草种,所述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为100~200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其中,所述多年生旱生草种包括蒙古冰草、沙生冰草、草木樨状黄芪、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盐爪爪、黑沙蒿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其中,所述植物种子还包括多年生中生草种,所述多年生中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为20~50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其中,所述多年生中生草种包括高羊茅、紫花苜蓿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其中,所述植物种子还包括一年生先锋草种,所述一年生先锋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为0~100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其中,所述一年生先锋草种包括糜子、沙蓬、刺蓬、小油菜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峰金国锋张伟李春江赵立军石元平刘建峰张天闻余蔚青刘青王熙瑾
申请(专利权)人: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