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297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矿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具体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当某条第一凿岩巷的进路垮塌后,确定进路垮塌段沿矿体走向方向的宽度为L2,设计沿垂直矿体走向方向的多条第二凿岩巷,根据相邻第一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确定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S2、按照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L、已崩落回采段宽度L1、进路垮塌段宽度L2计算以及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M计算第二凿岩巷的数量n;S3、根据第二凿岩巷数量n和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M于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布设第二凿岩巷进行矿体回采。本申请的放矿方法应用于凿岩巷进路垮塌后的矿石回采,大幅度提高了矿石回采的效率,降低了贫化率。降低了贫化率。降低了贫化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方法
,具体地指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是将阶段再用分段巷道划分为分段;分段再划分为分条,每一分条内有一条回采巷道;分条中无专门的放矿底部结构,而是在回采巷道中直接进行落矿与运搬。分条之间按一定顺序回采,分段之间自上而下回采。随着分段矿石的回采,上部覆盖的崩落围岩下落,充填采空区。分条的回采是在回采巷道内开凿上向扇形炮孔,以小崩步距(1.5~3m)向充满废石的崩落区挤压爆破;崩下的矿石在松散覆岩下,自回采巷道的端部底板直接用装运设备运到溜井。
[0003]正常情况下,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沿矿体走向在矿体下盘布置脉外主运输平巷,垂直矿体布置穿脉巷道,并每隔一定距离掘进凿岩巷,正常情况每个矿块的回采采用单条凿岩巷分别爆破放矿。但在节理发育、矿体破碎条件下,施工好的凿岩巷容易受采动影响等作用局部或全部垮塌、破坏,导致该进路无法正常回采,丢矿严重,该矿块的矿石回采率极低,严重影响生产能力的平衡,影响生产进度计划的平稳执行。
[0004]为解决凿岩巷进路垮塌导致的无法正常回采问题,有人提出了可以通过在矿体回采区域新增垂直原凿岩巷的方向布置新凿岩巷,通过多条新凿岩巷平行爆破放矿(各凿岩进路回采超前量不超过一次崩矿步距),这种回采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原凿岩巷进路垮塌导致的回采难度大的问题。原凿岩巷一旦破坏,可立即停止该矿块回采进程。并绕过垮塌区域,掘进垂直矿体(原凿岩进路),沿原穿脉巷道的方向重新平行布置凿岩进路即新凿岩巷,爆破放矿。这种方式为凿岩巷垮塌时,正常回采该矿块提供了可能,取得了不错的回采放矿效果,矿块的矿石回采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多条新凿岩巷平行爆破放矿使矿石贫化率显著降低。但目前来说,这种新凿岩巷布置方式多是通过经验来进行设计的,具体设置几条新凿岩巷、相邻新凿岩巷之间如何间隔布置,这些都是根据回采施工工程师的经验来得到的,并没有定性定量的方式进行科学精确的计算,实际应用时,很难达到最优的回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沿矿体走向布设多条第一凿岩巷,相邻第一凿岩巷相互平行且沿垂直矿体走向方向的进路间距为m,位于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为L,位于第一凿岩巷与切割巷衔接处的已崩落回采段沿矿体走向方向的宽度为L1,
[0007]具体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08]S1、当某条第一凿岩巷的进路垮塌后,确定进路垮塌段沿矿体走向方向的宽度为L2,设计沿垂直矿体走向方向的多条第二凿岩巷,根据相邻第一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确定相
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
[0009]S2、按照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L、已崩落回采段宽度L1、进路垮塌段宽度L2计算以及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M计算第二凿岩巷的数量n,再根据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L、已崩落回采段宽度L1、进路垮塌段宽度L2以及第二凿岩巷的数量n对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M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值M


[0010]S3、根据第二凿岩巷数量n和修正值M

于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布设第二凿岩巷进行矿体回采。
[001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所述步骤S1中,根据相邻第一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确定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的方法包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
[0012]M=k*m
[0013]其中:M——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
[0014]k——进路间距系数,取值为0.6~0.9,是与矿体围岩结构破碎程度和堆积体块度相关的系数;
[0015]m——相邻第一凿岩巷的进路间距。
[0016]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所述进路间距系数k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0017]k=ε*ζ
[0018]其中:k——进路间距系数,取值为0.6~0.9;
[0019]ε——矿体围岩结构破碎程度,取值为0.7~0.95;
[0020]ζ——堆积体块度,取值为0.8~0.95。
[002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所述步骤S2中,计算第二凿岩巷的数量n的方法包括:
[0022]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理论参数t:
[0023]t=(L

L1‑
L2)/M
[0024]其中:t——理论参数;
[0025]L——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L;
[0026]L1——已崩落回采段宽度;
[0027]L2——进路垮塌段宽度;
[0028]若t<1,则矿块不布置第二凿岩巷,n=0;若t≥1,则n为t四舍五入后的整数。
[0029]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所述步骤S2中,获得获得修正值M

的方法包括:
[0030]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修正值M


[0031]M

=(L

L1‑
L2)/n
[0032]其中:M

——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的修正值;
[0033]L——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L;
[0034]L1——已崩落回采段宽度;
[0035]L2——进路垮塌段宽度;
[0036]n——第二凿岩巷的数量。
[0037]本申请的优点有:1、本申请在第一凿岩巷进路垮塌后,对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行分析,确定了垂直第一凿岩巷的第二凿岩巷的数量和间距,对第二凿岩巷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确定了第二凿岩巷的精确设计,为矿体回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有效提高矿石回采效率,而且能够使矿石贫化率显著降低;
[0038]2、本申请直接通过相邻第一凿岩巷的进路间距与进路间距系数就可以确定待布置的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和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之间是存在对应关系的,通过本案的计算方法,能够快速确定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确定方法简单快捷;
[0039]3、本申请的进路间距系数是根据矿体围岩结构破碎程度和堆积体块度来进行确定的,矿体围岩结构破碎程度和堆积体块度是真实反映当前区域矿体性质的参数,通过这些参数计算的进路间距系数能够准确反映矿体结构,为第二凿岩巷的计算提供良好的基础;
[0040]4、本申请计算第二凿岩巷数量的方式极为简单,通过矿体进路长度、已崩落回采段宽度、进路垮塌段宽度和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计算第二凿岩巷的数量,计算方法简单,充分考虑了矿体结构,有效提高了矿体回采效率,降低了矿石贫化率;
[0041]5、本申请通过计算的第二凿岩巷的数量对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进行修正,获得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的修正值,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沿矿体走向布设多条第一凿岩巷,相邻第一凿岩巷相互平行且沿垂直矿体走向方向的进路间距为m,位于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为L,位于第一凿岩巷与切割巷衔接处的已崩落回采段沿矿体走向方向的宽度为L1,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当某条第一凿岩巷的进路垮塌后,确定进路垮塌段沿矿体走向方向的宽度为L2,设计沿垂直矿体走向方向的多条第二凿岩巷,根据相邻第一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确定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S2、按照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L、已崩落回采段宽度L1、进路垮塌段宽度L2计算以及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M计算第二凿岩巷的数量n,再根据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的矿体进路长度L、已崩落回采段宽度L1、进路垮塌段宽度L2以及第二凿岩巷的数量n对相邻第二凿岩巷进路间距M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值M

;S3、根据第二凿岩巷数量n和修正值M

于穿脉巷和切割巷之间布设第二凿岩巷进行矿体回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底柱分段平行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根据相邻第一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确定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的方法包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M:M=k*m其中:M——相邻第二凿岩巷的进路间距;k——进路间距系数,取值为0.6~0.9,是与矿体围岩结构破碎程度和堆积体块度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国郎天冰武立彬刘军钱陈
申请(专利权)人:双鸭山市建龙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