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90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串珠式溶洞地质包括岩层及覆盖于岩层上的覆盖层,岩层中包括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溶洞,桩基结构包括桩基、内护筒以及外护筒;桩基呈竖直设置,桩基的底端插入至岩层内,并依次穿过各溶洞,桩基的顶端位于覆盖层;内护筒套设于桩基外,且内护筒的底端延伸至最下层的溶洞的底侧;外护筒套设于内护筒外,且外护筒的底端延伸至覆盖层的底侧。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桩基外依次形成了内护筒和外护筒的双层保护,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桩基的成桩质量,有效地避免桩基出现漏浆漏水的问题,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出现超方的情况。的情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多层溶洞(串珠式溶洞)对桩基的受力状态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冲孔桩钻进过程中,遇到溶洞或裂隙发育的位置时,泥浆会向溶洞或裂隙处泄露,泥浆泄漏迅速来不及补给,造成泥浆水头下降,破坏孔内外水压平衡,从而导致塌孔、扩孔、埋钻,严重的会导致地面下沉、桩机倾覆,威胁施工人员安全和延误工期。同时由于溶洞的连通性较好,桩基施工混凝土灌注时,容易产生超方现象,导致施工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包括:
[0005]所述串珠式溶洞地质包括岩层及覆盖于所述岩层上的覆盖层,所述岩层中包括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溶洞,所述桩基结构包括:
[0006]桩基,其呈竖直设置,所述桩基的底端插入至所述岩层内,并依次穿过各所述溶洞,所述桩基的顶端位于所述覆盖层;
[0007]内护筒,其套设于所述桩基外,且所述内护筒的底端延伸至最下层的溶洞的底侧;
[0008]外护筒,其套设于所述内护筒外,且所述外护筒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覆盖层的底侧。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护筒包括多节从上至下依次拼接的筒体,每节所述筒体的长度介于0.8m~1m之间。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护筒的内径与所述桩基的直径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0011]0.2≤D1‑
≤0.3m
[0012]其中,D1为所述内护筒的内径,D为所述桩基的直径。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护筒的内径与所述桩基的直径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0014]0.4≤D2‑
≤0.5m
[0015]其中,D2为外护筒的内径,D为所述桩基的直径。
[00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护筒的长度等于所述覆盖层的厚度。
[00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护筒的长度等于地面与最下层溶洞底部之间的距离。
[00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护筒采用壁厚介于15mm~18mm的钢板制成。
[00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护筒采用壁厚介于10mm~16mm的钢板制成。
[00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溶洞内填充有填充层,所述桩基的底端穿过所述填充层,并插入至所述岩层内,所述内护筒的底端穿过所述填充层延伸至最下层的溶洞的底侧。
[00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层由片石、黏土和水泥按6.5:3:0.5的比例混合而成。
[00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3]在将桩基打入至岩层后,将内护筒套设在桩基外,并使内护筒的底端下到最下层的溶洞底部,之后再将外护筒套设在内护筒外,此时在桩基的外依次形成了内护筒和外护筒的双层保护,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桩基的成桩质量,有效地避免桩基出现漏浆漏水的问题,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出现超方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4]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号:
[0026]10、桩基;20、内护筒;30、外护筒;40、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相关技术中,常规的溶洞大概可以划分为5类,即:空溶洞、多层溶洞、中型溶洞(3m<H<10m或单个小于3m,但属无填充溶洞)、大型溶洞(H≥10m或多个溶洞间距较小,其累加溶洞达到10m以上)、有填充物溶洞(全填充、半填充)。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适用于中、大型串珠溶洞的桩基施工。
[0030]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该串珠式溶洞地质包括岩层及覆盖于岩层上的覆盖层,岩层中包括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溶洞。其中,桩基结构包括桩基10、内护筒20以及外护筒30。
[0031]桩基10其呈竖直设置,桩基10的底端插入至岩层内,并依次穿过各溶洞,桩基10的顶端位于覆盖层;内护筒20套设于桩基10外,且内护筒20的底端延伸至最下层的溶洞底侧;外护筒套30设于内护筒20外,且外护筒30的底端延伸至覆盖层的底侧。
[0032]示例性地,采用打桩设备将桩基10的一端打入至地下,并竖直延伸至岩层,另一端位于覆盖层内。如此,完成对桩基10的打桩操作,便于之后采取内护筒20和外护筒30对桩基进行加固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桩基10进行打桩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桩基10是垂直土质的方向朝岩层伸入的,避免在打桩的过程中因桩基的倾斜而导致出现塌陷、塌孔等现象。
[0033]示例性地,内护筒20可以采用钢材质制备而成,也可以采用其他抗压强度好的金属材质制成。同样地,外护筒30可以采用钢材质制备而成,也可以采用其他抗压强度好的金属材质制成。对此均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地,内护筒20和外护筒30均材质钢板制备而成。如此,在对桩基10进行加固的同时,节约成本。
[0034]本实施例中,在将桩基10打入至岩层后,将内护筒20套设在桩基10外,并使内护筒20的底端下到最下层的溶洞底部,之后再将外护筒30套设在内护筒20外,此时在桩基10的外依次形成了内护筒20和外护筒30的双层保护,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桩基10的成桩质量,有效地避免桩基10出现漏浆漏水的问题,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出现超方的情况。
[003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内护筒20包括多节依次拼接的筒体,每节筒体的长度介于0.8m~1m之间。
[0036]示例性地,采用探测设备对土质地貌进行探测,并基于对土质地貌的分析,确定岩层、覆盖层以及溶洞的分布和厚度,之后根据确定的数据选出采用筒体数量,然后再将筒体依次进行拼接,最后将拼接后的内护筒20打入土层,并套于桩基10外。如此,可以增大桩基的抗压强度,提高桩基10抗变形能力。另外,每节筒体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并且可以在焊接处设置加强钢带,以使得在进行注浆的过程中避免浆液从焊缝处流出,进一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所述串珠式溶洞地质包括岩层及覆盖于所述岩层上的覆盖层,所述岩层中包括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溶洞,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结构包括:桩基,其呈竖直设置,所述桩基的底端插入至所述岩层内,并依次穿过各所述溶洞,所述桩基的顶端位于所述覆盖层;内护筒,其套设于所述桩基外,且所述内护筒的底端延伸至最下层的溶洞的底侧;外护筒,其套设于所述内护筒外,且所述外护筒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覆盖层的底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筒包括多节从上至下依次拼接的筒体,每节所述筒体的长度介于0.8m~1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筒的内径与所述桩基的直径之间满足如下关系:0.2m≤D1‑
D≤0.3m其中,D1为所述内护筒的内径,D为所述桩基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珠式溶洞地质处的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筒的内径与所述桩基的直径之间满足如下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年宇徐铭扬李东兴苏昊陈杰刘崇光文字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