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及其挤压模具与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278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7
本公开涉及轴承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及其挤压模具与制造方法。本公开提供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制配合段朝向轴承外圈中心轴移动。本公开提供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定位芯柱、支撑弹簧和承载垫片;上模具与上砧板连接,下模具与下砧板连接,下砧板上设置导向柱,上砧板套设在导向柱上,上砧板能沿导向柱上下滑动;定位芯柱设置于下砧板,定位芯柱套设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底部与下砧板抵接,定位芯柱位于下模具中心;承载垫片可拆卸的套设于定位芯柱,承载垫片上设置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与限位部卡接,可避免轴承内圈和外圈挤压成型时形成环线接触问题。成环线接触问题。成环线接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及其挤压模具与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轴承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及其挤压模具与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向心关节轴承是一种球面滑动轴承,其工作原理就是轴承内圈外表面与轴承外圈的内表面上的润滑材料相互接触滑动,接触面为球面,轴承在工作中可以在任意角度进行旋转摆动,在工程机械、汽车减震器、液压油缸等现代工业实践中已大量应用。而通过挤压形成的整体式向心关节轴承,因其结构简单,使用中可靠性高,其使用价值极高,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目前常见的整体式向心关节轴承在挤压成型过程中,内外圈之间会形成环线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及其挤压模具与制造方法。
[0004]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外圈;沿高度方向Z,所述轴承外圈包括配合段和位于所述配合段上方的助压段;所述配合段的底面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配合段朝向所述轴承外圈的中心轴移动。
[000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凸出于所述底面,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配合段的周向延伸;所述配合段包括第一内表面,所述限位凸起靠近所述第一内表面的一侧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配合段的周向延伸;和/或,所述配合段包括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设有承压凸台,所述承压凸台沿所述配合段的周向延伸;和/或,所述助压段和所述配合段之间具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包括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设有助变凹槽,所述助变凹槽沿所述连接段的周向延伸。
[0006]进一步的,沿高度方向Z,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H1满足:0.7 mm≤H1≤0.8mm。进一步的,所述助变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交,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β满足:58
°
≤β≤62
°
;和/或,所述助变凹槽的深度a满足:0.9mm≤a≤1mm;和/或,所述助变凹槽的高度b满足:1.3mm≤b≤1.4mm。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助压段包括第二外表面和第三内表面;沿高度方向Z且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第二外表面朝向远离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三内表面的夹角α满足:29
°
≤α≤32
°

[0008]进一步的,所述配合段的第一内表面包括球形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为垂直面。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之间设有间隙L,所述间隙L满足:0.2≤L≤0.6mm;和/或,所述轴承内圈材料洛氏硬度为55

62;和/或,所述轴承外圈材料洛氏硬度为28

37;所述轴承外圈内表面粗糙度Ra=2

8 μm。
[0010]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挤压模具,用于挤压第一方面所述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定位芯柱、支撑弹簧和承载垫片;所述上模具与上砧板下表面连接,所述下模具与下砧板上表面连接,所述下砧板上设置导向柱,所述上砧板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上砧板在挤压驱动装置作用下能沿导向柱上下滑动;所述定位芯柱设置于所述下砧板,所述定位芯柱套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底部与所述下砧板抵接,所述定位芯柱位于所述下模具的中心;所述承载垫片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定位芯柱上,所述承载垫片上设置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部卡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驱动装置为压力机,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与所述上砧板抵接,所述上模具设有型腔,所述轴承外圈的第二外表面与所述型腔配合;所述上模具的型腔为锥形型腔。
[0012]本公开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制造方法,使用第二方案提供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挤压模具,包括步骤:将轴承内圈从轴承外圈的顶部放入内部,摆正轴承内圈位置,使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的中轴线重合;将承载垫片以及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整体放置到挤压模具的下模具中,承载垫片以及轴承内圈套设在下模具定位芯柱上,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下表面贴于承载垫片上,承载垫片的限位凸台卡设在轴承外圈底面的限位部内缘上并限定轴承外圈位置;挤压驱动装置挤压上砧板,上砧板带动上模具向下移动挤压轴承外圈向内收缩,挤压驱动装置挤压到设定位移并保压一段时间,轴承外圈发生形变,使轴承外圈内表面上部贴近轴承内圈并保持一定的间隙;移除挤压驱动装置,上模具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抬升复位,取出挤压后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组合体,对轴承外圈进行精加工,去除余量。
[0013]进一步的,取出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组合体前,先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间隙中加入轴承内圈固定剂。
[00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外圈;沿高度方向Z,轴承外圈包括配合段和位于配合段上方的助压段;配合段的底面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制配合段朝向轴承外圈的中心轴移动。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挤压过程中,轴承外圈的助压段发生形变,下部配合段在限位部作用下不会内收变形,使轴承外圈并不会与轴承内圈
进行接触,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关节轴承在挤压成型过程中,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会形成环线接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挤压模具与挤压前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配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挤压前轴承外圈半成品和轴承内圈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挤压后轴承外圈半成品和轴承内圈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成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轴承外圈;11、配合段;111、第一内表面;112、卡槽;113、第一外表面;12、连接段;121、第二内表面;13、助压段;131、第三内表面;132、第二外表面;2、间隙;3、轴承内圈;5、助变凹槽;51、第一侧壁;52、第二侧壁;6、承压凸台;7、限位凸台;8、承载垫片;9、限位部;14、支撑弹簧;15、定位芯柱;16、下模具;17、上砧板;18、导向柱;19、复位弹簧;20、上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1);沿高度方向(Z),所述轴承外圈(1)包括配合段(11)和位于所述配合段(11)上方的助压段(13);所述配合段(11)的底面设有限位部(9),所述限位部(9)用于限制所述配合段(11)朝向所述轴承外圈(1)的中心轴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9)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凸出于所述底面,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配合段(11)的周向延伸,所述配合段(11)包括第一内表面(111),所述限位凸起靠近所述第一内表面(111)的一侧形成有卡槽(112),所述卡槽(112)沿所述配合段(11)的周向延伸;和/或,所述配合段(11)包括第一外表面(113),所述第一外表面(113)设有承压凸台(6),所述承压凸台(6)沿所述配合段(11)的周向延伸;和/或,所述助压段(13)和所述配合段(11)之间具有连接段(12),所述连接段(12)包括第二内表面(121),所述第二内表面(121)设有助变凹槽(5),所述助变凹槽(5)沿所述连接段(12)的周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Z),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H1满足:0.7 mm≤H1≤0.8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变凹槽(5)包括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所述第一侧壁(51)和所述第二侧壁(52)相交,所述第一侧壁(51)和所述第二侧壁(52)之间的夹角β满足:58
°
≤β≤62
°
;和/或,所述助变凹槽(5)的深度a满足:0.9mm≤a≤1mm;和/或,所述助变凹槽(5)的高度b满足:1.3mm≤b≤1.4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压段(13)包括第二外表面(132)和第三内表面(131);沿高度方向(Z)且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第二外表面(132)朝向远离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外表面(132)与所述第三内表面(131)的夹角α满足:29
°
≤α≤32
°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表面(111)包括球形面,所述第二内表面(121)为垂直面。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内外圈不接触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内圈(3),所述轴承内圈(3)与所述轴承外圈(1)之间设有间隙(2)L,所述间隙(2)L满足:0.2≤L≤0.6mm;和/或,所述轴承内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呈呈李磊李肖鹏祁羽李小磊伍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