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双钢板桥面结构及其同步摩擦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270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双钢板桥面结构及其同步摩擦焊制作方法,解决空腔板焊接接头部位破坏开裂高发等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为管壳体包括管体、端盖和连接段;管体为空心圆管状,管体的侧壁厚为t1;端盖与管体一端相连,并将管体一端封闭,端盖上具有夹持部,夹持部用于焊接设备夹持管壳体;连接段与管体另一端相连,沿管壳体中心线从中间往端部的方向,连接段依次包括近焊接段和焊接段,近焊接段的最大壁厚为t2,t2>t1,焊接段的壁厚t3≤t2。连接段壁厚先增大后减小的独特端部设计,提升了焊接接头抗屈曲、抗疲劳、抗剪的各项性能,结合同步摩擦焊制造工艺,形成了无起弧收弧点的闭环焊缝,抗疲劳性能更好。抗疲劳性能更好。抗疲劳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双钢板桥面结构及其同步摩擦焊制作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桥面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钢板桥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腔板是由两侧的面板和设置在面板之间的夹层内的连接件构成的一种结构,同时可在夹层内填充混凝土等填充材料形成组合结构。双钢板结构即为一种典型的空腔板,由外部两侧钢板和连接件形成金属空腔板,其内部空腔填充混凝土形成组合结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外部钢板主要承受拉力,并对内部混凝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且能够抗渗、抗裂;内部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并对钢板起到很强的约束作用,防止钢板失稳,弥补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拉侧混凝土易开裂,导致钢筋锈蚀,耐久性降低的缺点;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件,增加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提升结构的整体性,保证钢板混凝土之间形成可靠连接、两者共同工作。空腔板质量轻,构造简洁,力学性能优,且可模块化施工,有效节约设计和建造成本,此类结构作为结构板在桥梁、超高层建筑、核电站安全壳、海洋平台等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机翼、潜艇耐压壳等恶劣受力环境均可运用该构造。
[0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体(1)包括管体(11)、端盖(12)和连接段(13);所述管体(11)为空心圆管状,所述管体(11)的侧壁厚为t1;所述端盖(12)与管体(11)一端相连,并将管体(11)一端封闭,端盖(12)上具有夹持部(121),夹持部(121)用于焊接设备夹持管壳体(1);所述连接段(13)与管体(11)另一端相连,沿管壳体(1)中心线从中间往端部的方向,所述连接段(13)依次包括近焊接段(131)和焊接段(132),所述近焊接段(131)的最大壁厚为t2,t2>t1,所述焊接段(132)的壁厚为t3,t3≤t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其特征在于:t2>1.5t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为锥台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体(1)为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1)和端盖(12)为单独成型,两者沿轴向焊接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21)为外凸的多边形柱体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21)为设置在端盖(2)端面的多边形凹槽。8.一种双钢板桥面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外转式端部强化管壳体(1)、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天明孙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隧桥波形钢腹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