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55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包括管体、长管尖和储液管,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所述长管尖,所述长管尖下端开设有圆嘴,所述管体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管体内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头下方的防倒吸滤芯,所述储液管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部,所述连接件用于打开/关闭所述储液管,所述管体设有刻度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培养液大量转移,缩小圆嘴直径,加长长管尖,可进入口径小的容器中,同时还可克服由于口径大易引起的滴液漏液问题,操作简单方便,耗时短,使用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培养过程中,有些实验,需要从口径小的容器中加入或移取大量体积的液体,而大规格的移液管因管口太大,只能选用小规格,口径小的移液管多次量取,操作繁琐,误差大,且易污染。例如专利号为CN209810211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移液管,通过选择不同尺寸大小的移液管,从不同孔径容器中吸取不同量的液体,但是更换繁琐,耗时长,且移液管过长,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口径小,管尖长,储量大,可满足从口径很小的容器中移取大量液体的需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包括管体、长管尖和储液管,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所述长管尖,所述长管尖下端开设有圆嘴,所述管体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管体内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头下方的防倒吸滤芯,所述储液管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部,所述连接件用于打开/关闭所述储液管,所述管体设有刻度线。
[0006]优选的,所述刻度线包括正向刻度线和反向刻度线,所述正向刻度线以及反向刻度线并排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长管尖为圆锥形长管尖。
[0008]优选的,所述圆嘴的管壁为圆弧形。
[0009]优选的,所述防倒吸滤芯采用纯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所述储液管的采用透明聚氯乙烯材质。
[0010]优选的,所述圆嘴的直径为1mm。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筒设于所述管体的外侧,所述连接环与所述管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筒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管体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液管。
[0012]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外侧设有凸环,所述连接环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凸环转动配合,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解决了目前市面上普遍大规格的移液管管口口径太大,管尖短,难以进入口径小的容器中移取大量体积的液体的问题,缩小圆嘴直径,加长长管尖的长度,可直径进入口径小的容器中,同时还可克服由于口径大易引起的滴液漏液问题,且在使用时也不需更换不同尺寸大小的移液管来完成吸取不同量的液体,
操作简单方便,耗时短;本设备为一体化的结构,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上端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管体、2长管尖、3储液管、4圆嘴、5连接头,6防倒吸滤芯、7连接件、8连接筒、9连接环、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凸环、13环形槽、14密封环、15刻度线、16正向刻度线、17反向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9、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包括管体1、长管尖2和储液管3,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有所述长管尖2,所述长管尖2为圆锥形,所述长管尖2下端开设有圆嘴4,所述圆嘴4的直径为1mm,所述圆嘴4的管壁为圆弧形,缩小圆嘴4直径,加长长管尖2的长度,可直径进入口径小的容器中,如T25培养瓶,T75培养瓶中取大量体积的液体,同时还可克服由于口径大易引起的滴液漏液问题,所述管体1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头5,所述管体1内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头5下方的防倒吸滤芯6,可有效防止转移培养液倒吸以及满溢,所述防倒吸滤芯6采用纯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具有超强疏水性,防倒吸的同时还能消除交叉污染风险,所述储液管3,采用透明聚氯乙烯材质,可直接观察进入储液管种的液体量。所述储液管3通过连接件7转动连接于所述管体1的上部,转动连接件7打开储液管3,方便转移更多的培养液,且也可通过连接件7关闭储液管3,暂时将部分培养液储存于储液管3内,缩减从容器内取液的次数,所述连接件7用于打开/关闭所述储液管3,所述管体1上均设有刻度线15,所述刻度线15包括正向刻度线16和反向刻度线17,所述正向刻度线16以及反向刻度线17并排设置,刻度线15标准为25ml,精确到0.2mL,最大刻度35ml,位于管体1的两侧,操作时方便快捷读取吸取量和剩余量。
[0022]实施例2
[0023]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件7包括连接筒8,所述连接筒8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环9,起到稳固连接筒8以及储液管3的作用,所述连接筒8设于所述管体1的外侧,所述连接环9与所述管体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筒8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0,所述管体1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0与所述第二通孔11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液管3。
[0024]具体的,所述管体1的外侧设有凸环12,所述连接环9上设有环形槽13,所述环形槽13与所述凸环12转动配合,所述环形槽13内设有密封环14,密封连接处,有效避免漏液。
[0025]使用时,连接头5插入电动移液器中,根据需要转移培养液的量,转动连接筒8,使得连接筒8上的第一通孔10与管体1上第二通过对齐,打开储液管3,长管尖2下部的圆嘴4伸
入容器的培养液中,电动移液器将培养液吸入管体1以及储液管3中,并通过管体1和储液管3将培养液转移,若转移的培养液量不是很大时,可转动连接筒8,使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错开,关闭储液管3,仅使用管体1转移培养液。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长管尖和储液管,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所述长管尖,所述长管尖下端开设有圆嘴,所述管体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管体内设有位于所述连接头下方的防倒吸滤芯,所述储液管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部,所述连接件用于打开/关闭所述储液管,所述管体设有刻度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线包括正向刻度线和反向刻度线,所述正向刻度线以及反向刻度线并排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管尖为圆锥形长管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嘴的管壁为圆弧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液的移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群曾胜丰玫玫杨宗繁周世中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