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棒材成品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弹簧钢类等全定尺交货轧材全定尺交货要求,生产过程中因轧辊磨损导致成品尺寸变大不均匀。目前通过成品在剪切完的剩余长度判断是否需要调整,且调整量不受控制,只是通过人工经验判断收放料形,调整周期长并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生产过程中因轧辊磨损导致成品尺寸变大不均匀,缺少通过轧制过程中成品尺寸来满足轧材成品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设置待生成棒材成品规格目标直径D、坯料断面S、成品规格定尺长度L1、切头尾长度L2、成品的直径偏差最大值Δd
max
和最小值Δd
min
、料形B0、轧前轧件宽度H0、轧后轧件平均高度h;
[0006]步骤二、计算成品定尺支数n;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置待生成棒材成品规格目标直径、坯料断面、成品规格定尺长度、切头尾长度、成品的直径偏差最大和最小值、料形、轧前轧件宽度、轧后轧件平均高度;步骤二、计算成品定尺支数;步骤三、计算轧材成品理论长度和轧机与轧辊平均接触弧长度;步骤四、计算成品轧件经过轧制后宽展系数;步骤五、计算轧材成品实际长度;并根据计算轧材成品理论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步骤六、将轧材成品实际长度与轧材成品理论长度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轧材成品经过轧机后是减少或增加的尺寸;将成品规格目标直径在增加或减少尺寸后与成品的直径偏差最大值或最小值进行比较,从而计算轧材成品前一架轧机形高的放大或减小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成品定尺支数的公式为:其中,S为坯料断面,D为成品规格目标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轧材成品理论长度的公式为:L
理
=n*L1+L2其中,n为成品定尺支数,L1为成品规格定尺长度、L2为切头尾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轧机与轧辊平均接触弧长度的公式为:其中,D
辊
为成品轧辊辊径,H0为轧前轧件宽度,h为轧后轧件平均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品轧件经过轧制后宽展系数的公式为:β=1+0.8[2L
c
/(H0+2B0)][(H0‑
h)/H0]其中,L
c
为轧机与轧辊平均接触弧长度,B0为料形、H0为轧前轧件宽度、h为轧后轧件平均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轧材成品实际长度的公式为:L
实
=(L/t2)*t1其中,L为两个检测信号点之间的距离,t2为轧材成品经过两个检测信号点的时间,t1为轧材纯轧时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成品尺寸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轧材成品理论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的公式为:δ={(L
理
)/L
实
}
1/2
其中,L
理
为轧材成品理论长度,L
实
为轧材成品实际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谦,谭贝,王文虎,戚文娴,张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