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2196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包括如下组分,以质量分数计:热塑性树脂2%~20%,矿物油23%~50%,复合聚合物2%~20%,增强剂0.8%~4.0%,第一化合剂0.5%~6%,降粘剂15%~5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符合现有道路缝隙及构造结构预留缝隙的结构和施工特点,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变形恢复能力和非常好的稳定性能,常温可储存一年以上,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很强的黏结力和较高的低温拉伸率、低温延度,可对道路缝隙及构造结构预留缝隙进行有效填充修补。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是涉及用于道路缝隙及构造结构预留缝隙的填充修补材料的耐拉伸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严寒地区道路路面存在冻胀现象,究其原因,与外部水进入路基内部有关,伸缩缝处密封效果不佳以及道路裂缝没有及时修补都是其成因之一。这些道路缝隙和构造预留缝隙的填充修补通常采用各类密封材料,依靠密封材料的弹性来“跟随”由于温度和载荷引起的缝隙宽度变化,通过提高材料的强度、延伸性、耐疲劳等一系列性能以期达到目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这些材料在实际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材料因素,这些产品自身具有很好的性能,但对施工环境条件的要求过高,比如混凝土必须干燥洁净,不能有浮浆;或者必须增加底涂或表面处理,否则会因粘接不好导致界面开裂;环境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影响树脂的固化,进而影响树脂基体的性能以及粘接性能等等;其二是施工因素,现场施工时过于随意,表面处理不好或干脆不处理,带水作业,导致密封胶固化不良,粘接不好,难以实现材料性能;其他还有多种因素,使得缝隙实际密封效果较差。
[0003]CN109320979B公开了一种提高酸性石料与沥青粘附性的树脂沥青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中将偶联剂、无机填料和水混合,采用超声分散得到无机填料分散液,再加入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固化剂和乳化沥青,搅拌得到树脂沥青乳液。然后将树脂沥青乳液喷洒至酸性石料表面,烘干后即可获得表面处理的石料。该方法所采用的制备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操作繁琐,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符合现有道路缝隙及构造结构预留缝隙的结构和施工特点,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变形恢复能力和非常好的稳定性能,常温可储存一年以上,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很强的黏结力和较高的低温拉伸率、低温延度,可对道路缝隙及构造结构预留缝隙进行有效填充修补。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所述材料包括如下组分,以质量分数计:
[0006]热塑性树脂2%~20%,优选为4%~17%;
[0007]矿物油23%~50%,优选为33%~40%;
[0008]复合聚合物2%~20%,优选为5%~14%;
[0009]增强剂0.8%~4.0%,优选为1.5%~3.2%;
[0010]第一化合剂0.5%~6%,优选为1.4%~4.0%;
[0011]降粘剂15%~50%,优选为18%~47%。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天然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和第二化合剂。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聚合物中,天然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和第二化合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55%、20%~75%、0.1%~25%。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聚合物中的天然聚合物优选为天然橡胶,所述合成聚合物优选为合成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合成橡胶分子量优选为200000~400000。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聚合物中的第二化合剂为第二硫化剂、第二硫化促进剂、第二防老剂,所述第二硫化剂优选为单质硫、硫化物、一氯化硫、硒、碲、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硫化促进剂优选为醛胺类、胍类、秋兰姆类、噻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黄原酸盐类、硫脲类、次磺酰胺类、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防老剂优选为单酚、双酚、多酚、杂环防老剂、亚磷酸酯防老剂的一种或几种。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聚合物中的第二硫化剂、第二硫化促进剂和第二防老剂的质量比为(1.0~2.8):(0.5~1.3):(0.6~1.4)。
[0017]进一步地,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色度为6~16,优选为脂环族树脂。
[0018]进一步地,所述矿物油为天然石油生产的矿物油,为环烷烃与链烷烃混合物。所述矿物油的饱和分含量不大于35%,优选为15%~30%(以质量计)。所述矿物油的100℃粘度为50~60000mm2/s,倾点小于30℃,稠环芳烃质量含量小于5%。
[0019]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剂优选为玻璃纤维、石棉、硼纤维、陶瓷纤维、芳酰胺纤维、不锈钢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化合剂为第一硫化剂、第一硫化促进剂和第一防老剂。其中,第一硫化剂、第一硫化促进剂、第一防老剂的质量比为1:(0.5~1.0):(0.1~1.5)。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化合剂中,所述第一硫化剂优选为单质硫、硫化物、一氯化硫、硒、碲、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硫化促进剂优选为醛胺类、胍类、秋兰姆类、噻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黄原酸盐类、硫脲类、次磺酰胺类、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防老剂优选为单酚、双酚、多酚、杂环防老剂、亚磷酸酯防老剂的一种或几种。
[0022]进一步地,所述降粘剂选自汽油、柴油、煤油、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耐拉伸嵌缝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1)制备复合聚合物;
[0025](2)将热塑性树脂加入到矿物油中进行溶化,然后加入复合聚合物进行溶胀,并经过高速剪切形成胶结料;
[0026](3)将步骤(2)所述的胶结料加入第一防老剂,然后进行第一搅拌,再高速剪切,然后加入第一硫化剂和第一硫化促进剂,进行第二搅拌,然后加入增强剂,进行第三搅拌,再高速剪切,得到中间体;
[0027](4)在步骤(3)所述的中间体中加入矿物油和降粘剂制得的混合液,进行搅拌,得到所述的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
[0028]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将天然聚合物与合成聚合物共同塑炼,之后加入第二化合剂进行混炼,待物料分散均匀且具有适合的可塑性,得到所述的聚合物。
[0030]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天然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和第二化合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55%、20%~75%、0.1%~25%。
[0031]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天然聚合物在与合成聚
合物混合之前,可以先经过塑炼,所述塑炼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如使用开炼机、密炼机和挤出机等进行塑炼,塑炼温度为120℃~160℃,时间为5min~30min,速比为1.0~1.3。
[0032]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聚合物中的第二化合剂为第二硫化剂、第二硫化促进剂和第二防老剂。
[0033]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第二化合物为第二硫化剂、第二硫化促进剂和第二防老剂的质量比为(0.7~1.5):(0.2~1.1):(0.3~1.2)。
[0034]进一步地,步骤(2)中,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矿物油、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所述材料包括如下组分,以质量分数计:热塑性树脂2%~20%;矿物油23%~50%;复合聚合物2%~20%;增强剂0.8%~4.0%;第一化合剂0.5%~6%;降粘剂15%~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天然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和第二化合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聚合物中,天然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和第二化合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55%、20%~75%、0.1%~2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聚合物中的天然聚合物为天然橡胶,所述合成聚合物为合成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合聚合物中的第二化合剂为第二硫化剂、第二硫化促进剂、第二防老剂,所述第二硫化剂优选为单质硫、硫化物、一氯化硫、硒、碲、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硫化促进剂优选为醛胺类、胍类、秋兰姆类、噻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黄原酸盐类、硫脲类、次磺酰胺类、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防老剂优选为单酚、双酚、多酚、杂环防老剂、亚磷酸酯防老剂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聚合物中的第二硫化剂、第二硫化促进剂和第二防老剂的质量比为(1.0~2.8):(0.5~1.3):(0.6~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色度为6~16,优选为脂环族树脂;所述矿物油为天然石油生产的矿物油,为环烷烃与链烷烃混合物;所述矿物油的饱和分质量含量不大于35%,优选为15%~30%;所述矿物油的100℃粘度为50~60000mm2/s,倾点小于30℃,稠环芳烃质量含量小于5%;所述增强剂为玻璃纤维、石棉、硼纤维、陶瓷纤维、芳酰胺纤维、不锈钢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耐拉伸嵌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剂为第一硫化剂、第一硫化促进剂和第一防老剂;其中,第一硫化剂、第一硫化促进剂、第一防老剂的质量比为1:(0.5~1.0):(0.1~1.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耐拉伸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思远吴偲宁爱民陈保莲宋乐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