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196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改性乳化沥青,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沥青:40~50份;乳化剂I:0.8~4份;活性剂:0.2~1份;水:30~40份;复合材料:6~10份;其中,所述活性剂为多聚磷酸;所述复合材料为包覆相变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所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正硅酸乙酯与有机硅烷反应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改性乳化沥青具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和成膜性能,同时可改善沥青路面的抗剥离性能,可实现沥青路面温度的自主调节。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低温稳定性的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乳化沥青由于常温施工、使用方便、节能环保的优点,是沥青路面较为常用的沥青材料之一。但在低温条件下,乳化沥青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容易冻结破乳,导致施工困难。
[0003]CN101724278B公开了一种抗冻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醇类达到改善低温储存性能的目的,但存在长期储存稳定性问题,同时醇类用量较大,生产乳化沥青过程中容易产生刺激性气味。
[0004]CN105802259B公开了一种CA砂浆用高耐候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该乳化沥青包括SBR、SBS、SIS、乳化剂、明胶等组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化沥青的耐候性能,但对低温储存稳定性改善效果不明显,且明胶稳定性和抗老化性不佳,影响乳化沥青的长期储存稳定性和路面应用性能。
[0005]相变材料作为一种具有调温性能的材料,可用于改善低温储存稳定性差的问题。但常用的相变材料如石蜡等油溶性组分,难溶于乳化沥青的水相体系,同时为了乳化沥青体系的稳定性,所加入物质要与乳化沥青具有相同的密度。同时破乳之后,与油相也需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因此,开发一种具有低温稳定性好的乳化沥青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改性乳化沥青具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和成膜性能,同时可改善沥青路面的抗剥离性能,可实现沥青路面温度的自主调节。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乳化沥青,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0008]沥青:40~50份;
[0009]乳化剂I:0.8~4份;
[0010]活性剂:0.2~1份;
[0011]水:30~40份;
[0012]复合材料:6~10份;
[0013]其中,所述活性剂为多聚磷酸;所述复合材料为包覆相变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所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正硅酸乙酯与有机硅烷反应制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为正十四烷。
[0015]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硅烷为氨基硅烷,优选为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2

N

苄基氨乙基)
‑3‑
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2

(三甲氧硅基)乙基]苯基]甲基]‑
1,2

乙二胺、N

(6

氨基己基)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3

(4

脲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N

(2

氨乙基)

11

氨基十一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进一步地,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针入度为50~90(1/10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I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铵、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六烷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1)制备复合材料:将相变材料与水混合,进行乳化,调节pH值后,加入正硅酸乙酯与有机硅烷,进行反应,得到复合材料;
[0020](2)将加热后的沥青与活性剂第一混合,进行反应,然后与含有乳化剂I的水溶液第二混合,冷却;
[0021](3)将步骤(2)冷却后的物料与步骤(1)所得的复合材料混合,搅拌,得到改性乳化沥青。
[0022]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水的温度为30~90℃。
[0023]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乳化为加入乳化剂II,在3000~4000r/min下乳化25~50min,所述乳化剂II包括司盘

80和吐温

80。
[0024]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pH值为2.5~5。所述调解pH值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酸碱调节剂,如盐酸。
[0025]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相变材料、司盘

80、吐温

80、水、正硅酸乙酯、有机硅烷加入的重量比例为1:(0.05~0.3):(0.1~0.4):(3~7):(1~5):(0.3~0.9),优选为1:(0.1~0.2):(0.2~0.3):(4~5):(1~1.5):(0.2~0.5)。
[0026]进一步地,步骤(1)中,加入正硅酸乙酯与有机硅烷后,所述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时间为10~18h,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后经常规的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复合材料。其中,干燥使水分挥发掉即可,干燥的温度可以为80~100℃,时间为5~8h。
[0027]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沥青加热后的温度为140~16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30~60min。沥青与活性剂反应后,调节温度至120~150℃,再与含有乳化剂I的水溶液第二混合。
[0028]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含有乳化剂I的水溶液中,乳化剂和水的比例为1:(10~50)
[0029]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第二混合可以在胶体磨中进行均匀分散混合。
[0030]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冷却为冷却至20~25℃。
[0031]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500r/min,搅拌时间为1~5h。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0033]本专利技术的改性乳化沥青,特定种类和含量的各组分进行相互配合,可以使得改性乳化沥青具有更好的低温性能,同时可改善沥青路面的抗剥离性能。
[0034]本专利技术的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先将沥青与活化剂反应,乳化后再与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混合,提高了乳化沥青的稳定性,乳化沥青破乳后能继续与复合材料的氨基反应,使得破乳后复合材料与乳化沥青具有更好的相容性,沥青微球在破乳后能够形成致密的连续薄膜,同时破乳后增加粘附性,可增加沥青路面的抗剥离性能。
[0035]本专利技术的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调节复合材料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比例在特定的范围内,使其在乳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沉淀、不离析。复合材料加入乳化沥青
后,使水相粘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增加了沥青乳滴聚集的阻力,降低了乳滴的沉降速度,在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下,使乳化沥青具有更好的储存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说明,否则百分比、百分含量均以质量计。
[0037]实施例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沥青:40~50份;乳化剂I:0.8~4份;活性剂:0.2~1份;水:30~40份;复合材料:6~10份;其中,所述活性剂为多聚磷酸;所述复合材料为包覆相变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所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正硅酸乙酯与有机硅烷反应制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为正十四烷。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烷为氨基硅烷,优选为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2

N

苄基氨乙基)
‑3‑
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2

(三甲氧硅基)乙基]苯基]甲基]

1,2

乙二胺、N

(6

氨基己基)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3

(4

脲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N

(2

氨乙基)

11

氨基十一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针入度为50~90(1/10mm)。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I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铵、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六烷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6.按照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复合材料:将相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乐春王兴越陈杰陈保莲李臣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