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能降温式变压器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81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能降温式变压器室,涉及到变压器室技术领域,包括封闭的变压器室,还包括降温制冷单元、自动追光单元和若干个光能驱动单元,若干个所述光能驱动单元用于将光能转换成机械能并作为所述降温制冷单元的动力源催动所述降温制冷单元进行制冷操作,所述自动追光单元用于带动所述光能驱动单元进行追光操作。本变压器室通过光能驱动单元将光能转换成热机的机械能并向储气瓶中充气,将高压气体通入涡流管中形成流动的冷气对变压器进行快速降温,其降温效果好,且无需耗电,且通过自动追光单元实现光能驱动单元的自动追光,有利于涡流管持续稳定喷出冷气且提高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的散热效果。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能降温式变压器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室
,特别涉及一种光能降温式变压器室。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户外箱式变电站是配电系统中常用的
‑‑
种电力设备,其因独特的占地少,投资省,可移动,接线方案灵活多样,高、低压开关设备、变压器三位一

体,维护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居民小区、公园、街道、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其中,用来安装变压器的变压器室是户外箱式变电站不可或缺的一

个组成部分。
[0003]现有的变压器室为保证内部变压器具有良好地散热效果(由其是夏秋季以及高温地区,变压器工作时内部过热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大多数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风冷、借助冷凝设备循环水冷、利用空调进行制冷降温或以上多种组合使用,针对轴流风机进行风冷,当处于高温作业环境中时,其冷却效果差,且其需在变压器室上开设空气进出口,容易造成变压器室内部灰尘的堆积,积聚在变压器上的灰尘不利于其散热;针对借助冷凝设备循环水冷,其耗电量相比空调制冷要少,但是其制冷效果也比空调差;针对空调制冷,制冷效果高,但是其耗电量大,使用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降温效果好且低使用成本的变压器室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能降温式变压器室,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压器室不可兼备降温效果好和低使用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能降温式变压器室,包括封闭的变压器室,还包括降温制冷单元、自动追光单元和若干个光能驱动单元,若干个所述光能驱动单元用于将光能转换成机械能并作为所述降温制冷单元的动力源催动所述降温制冷单元进行制冷操作,所述自动追光单元用于带动所述光能驱动单元进行追光操作。
[0006]优选的,所述光能驱动单元包括集光件和热机,所述热机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集光件连接,所述热机的热端面位于所述集光件的焦点处,所述热机冷端的驱动轮外壁上周圈分布有若干个驱动齿,且所述驱动齿与安装在所述热机上的传动齿轮齿接,所述热机的冷端上安装有充气筒,且所述充气筒上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进气单向阀和第一出气单向阀,所述充气筒内的活塞通过安装在偏心柱上的连杆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热机冷端外壁上设有散热片;所述降温制冷单元包括安装在保温壳体内的储气瓶和位于所述变压器室内的涡流管,所述涡流管的热端贯穿所述变压器室,所述涡流管的冷端位于所述变压器室内,所述储气瓶的排气管上安装有第二出气单向阀,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涡流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储气瓶的输气端上安装有过渡瓶,且所述输气端上安装有第二进气单向阀,所述过渡瓶上设置有若干个输气管,每个所述输气管上均设有第三进气单向阀,若干个所述输气管分别与相对应所述出气管连接;
所述自动追光单元,所述自动追光单元包括电机驱动并带动所述集光件进行旋转的旋转底座、安装在所述热机冷端的发电机和安装在集光件上的光敏传感器,所述旋转底座上安装有带动所述集光件进行俯仰运动的丝杆机构,所述发电机通过齿轮与所述驱动齿齿接,所述发电机通过充电连接器与所述旋转底座上的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旋转底座、丝杆机构和电源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涡流管的热端贯穿所述变压器室通过第一保温软管与所述热量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热量输送管道的上端贯穿所述集光件轴心处设置的通孔,所述热量输送管道的上端的上端与所述热机的热端底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热量输送管道设置为第一特斯拉阀,用于减缓热空气流动,且所述特斯拉阀的外表面设有保温涂层。
[0009]优选的,所述涡流管的冷端上安装与布气盘,且所述布气盘的下端密布有若干个喷气管,其中一个所述喷气管与连接管连接,且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贯穿所述变压器室并通过第二保温软管与冷气输送管道的下端连接,所述冷气输送管道的上端与保温罩内腔相通,所述保温罩安装在所述热机的冷端面上。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喷气管的下端均安装有万向管。
[0011]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特斯拉阀,用以对气体进行加压加速。
[0012]优选的,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过滤器的内腔相通,所述过滤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的内腔安装与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内侧端面上安装有防水透气膜层。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腔与所述变压器室内腔相通。
[0014]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本变压器室通过光能驱动单元将光能转换成热机的机械能并向储气瓶中充气,将高压气体通入涡流管中形成流动的冷气对变压器进行快速降温,其降温效果好,且无需耗电,使用成本低,且通过自动追光单元实现光能驱动单元的自动追光,有利于涡流管持续稳定喷出冷气且提高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同时利用涡流管产生的热气对热机的热端进行加热,热量回收利用,可形成一个循环,以延长本装置的运行时间,且可增加热机冷端与热端之间为温度差,提高热机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多个活塞工作将空气均通过单一通道和第二进气单向阀输送至储气瓶中,可提高充气效率的同时也防止各充气筒内的气体相互窜气而导致对储气瓶的充气效率降低。
[0015]本专利技术中,热量输送管道设置为第一特斯拉阀,储气瓶排出的气体通过热量输送管道即第一特斯拉阀排出,其气体的流速会下降,排出气体对热机的热端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对热端加热的持久性的同时低流速的气体可防止吹散热端的热量;本专利技术中,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特斯拉阀,其第二特斯拉阀的设置,起到分担气压的作用,可使得储气瓶内的气体未达到标准高压气体时,通过第二特斯拉阀的处理,而使得其符合标准高压气体要求,进而降低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单向阀时所受的阻力,有利于向储气瓶中充气。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室局部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光能驱动单元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保温罩与热机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过滤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排气管与涡流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变压器室;2、光能驱动单元;21、集光件;22、连接杆;23、热机;24、散热片;25、驱动轮;26、驱动齿;27、充气筒;28、传动齿轮;29、连杆;210、活塞;211、进气管;212、出气管;213、通孔;3、降温制冷单元;31、涡流管;32、布气盘;33、储气瓶;34、第二出气单向阀;35、排气管;36、过渡瓶;37、热量输送管道;38、第一保温软管;39、冷气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能降温式变压器室,包括封闭的变压器室(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制冷单元(3)、自动追光单元(6)和若干个光能驱动单元(2),若干个所述光能驱动单元(2)用于将光能转换成机械能并作为所述降温制冷单元(3)的动力源催动所述降温制冷单元(3)进行制冷操作,所述自动追光单元(6)用于带动所述光能驱动单元(2)进行追光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能降温式变压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能驱动单元(2)包括集光件(21)和热机(23),所述热机(23)通过连接杆(22)与所述集光件(21)连接,所述热机(23)的热端面位于所述集光件(21)的焦点处,所述热机(23)冷端的驱动轮(25)外壁上周圈分布有若干个驱动齿(26),且所述驱动齿(26)与安装在所述热机(23)上的传动齿轮(28)齿接,所述热机(23)的冷端上安装有充气筒(27),且所述充气筒(27)上设置有进气管(211)和出气管(212),所述进气管(211)和出气管(21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进气单向阀和第一出气单向阀,所述充气筒(27)内的活塞(210)通过安装在偏心柱上的连杆(29)与所述传动齿轮(28)连接,所述热机(23)冷端外壁上设有散热片(24);所述降温制冷单元(3)包括安装在保温壳体内的储气瓶(33)和位于所述变压器室(1)内的涡流管(31),所述涡流管(31)的热端贯穿所述变压器室(1),所述涡流管(31)的冷端位于所述变压器室(1)内,所述储气瓶(33)的排气管(35)上安装有第二出气单向阀(34),所述排气管(35)与所述涡流管(31)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储气瓶(33)的输气端上安装有过渡瓶(36),且所述输气端上安装有第二进气单向阀(310),所述过渡瓶(36)上设置有若干个输气管(311),每个所述输气管(311)上均设有第三进气单向阀(312),若干个所述输气管(311)分别与相对应所述出气管(212)连接;所述自动追光单元(6),所述自动追光单元(6)包括电机驱动并带动所述集光件(21)进行旋转的旋转底座(61)、安装在所述热机(23)冷端的发电机(64)和安装在集光件(21)上的光敏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汪锐何启顺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诚益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