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制热的蒸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71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制热的蒸包机,包括蒸包机本体、柜门、顶盖和底座,柜门设置在蒸包机本体前侧,顶盖位于蒸包机本体顶部,蒸包机本体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中设有若干蒸汽管,各蒸汽管等间距均匀分布,每个蒸汽管电连接有一个电磁阀门,底座中还设有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与电磁阀门之间设有加热控制模块,该快速制热的蒸包机中,各蒸汽管等间距均匀分布,能够对蒸包机柜体内部进行均匀加热,而且配合加热控制电路,进一步提高了对蒸包机柜体内部加热均匀性。包机柜体内部加热均匀性。包机柜体内部加热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制热的蒸包机


[0001]本技术涉及蒸包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制热的蒸包机。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专利号:CN204743734U,专利名称:一种蒸包机,以下统称参考专利。参考专利中记载了“蒸包机筒(3)的底端连接蒸汽管道(11),蒸汽管道(11)与输送泵(15)连接,所述的输送泵(15)通过蒸汽管道(11)与蒸汽筒(12)连接”,由此可知,现有的蒸包机都是通过蒸汽管道或者电热管进行常规简单的加热,如果进行快速制热,就需要进行大流量蒸气或者大功率输出,容易造成蒸汽管道或者电热管的附近温度较高,影响了蒸包机整体加热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制热的蒸包机。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快速制热的蒸包机,包括蒸包机本体、柜门、顶盖和底座,柜门设置在蒸包机本体前侧,顶盖位于蒸包机本体顶部,蒸包机本体固定在底座上;
[0006]底座中设有若干蒸汽管,各蒸汽管等间距均匀分布,每个蒸汽管电连接有一个电磁阀门,底座中还设有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与电磁阀门之间设有加热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桥、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可调电阻、稳压管、第一晶闸管、第二晶闸管、第三晶闸管、第四晶闸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集成电路的型号为CD4060,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接地,且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与稳压管的阳极连接,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稳压管的阴极与集成电路的VDD端连接,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与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和第一晶闸管组成的串联电路、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和第二晶闸管组成的串联电路、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和第三晶闸管组成的串联电路、第四继电器的线圈和第四晶闸管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集成电路的接地端接地,第一继电器的开关端、第二继电器的开关端、第三继电器的开关端和第四继电器的开关端均电连接有一个电磁阀门,第一晶闸管的触发端通过第一电阻与集成电路的Q4端连接,第二晶闸管的触发端通过第二电阻与集成电路的Q5端连接,第三晶闸管的触发端通过第三电阻与集成电路的Q6端连接,第四晶闸管的触发端通过第四电阻与集成电路的Q7端连接,集成电路的Q0端通过第六电阻、可调电阻和第七电阻与集成电路的Q1端连接,集成电路的Q0端通过第二电容分别与可调电阻与第七电阻连接,可调电阻的可调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和第七电阻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蒸包机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风扇,风扇位于顶盖的内部,顶盖还设置有若干通风孔,通风孔处设有过滤棉,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有风扇控制模块,风扇控制模块与风扇电连接,风扇转动,能够对蒸包机本体内部的蒸汽进行排放。
[0008]优选的,所述蒸包机本体的四边均设有一根照明灯管,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有电灯控制模块,照明灯管均与电灯控制模块电连接,照明灯管能够给用户提供照明,提高了蒸包机实用性。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源插头,电源插头与底座内部的电源模块电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快速制热的蒸包机中,各蒸汽管等间距均匀分布,能够对蒸包机柜体内部进行均匀加热,而且配合加热控制电路,进一步提高了对蒸包机柜体内部加热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1]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系统原理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加热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7]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快速制热的蒸包机,包括蒸包机本体1、柜门4、顶盖3和底座2,柜门4设置在蒸包机本体1前侧,顶盖3位于蒸包机本体1顶部,蒸包机本体1固定在底座2上;
[0018]底座2中设有若干蒸汽管5,各蒸汽管5等间距均匀分布,每个蒸汽管5电连接有一个电磁阀门,底座2中还设有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与电磁阀门之间设有加热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桥UR1、集成电路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可调电阻RP1、稳压管VS1、第一晶闸管V1、第二晶闸管V2、第三晶闸管V3、第四晶闸管V4、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CD4060,整流桥UR1的负极输出端接地,且整流桥UR1的负极输出端与稳压管VS1的阳极连接,稳压管VS1的阴极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稳压管VS1的阴极与集成电路U1的VDD端连接,稳压管VS1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整流桥UR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整流桥UR1的正极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和第一晶闸管V1组成的串联电路、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和第二晶闸管V2组成的串联电路、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和第三晶闸管V3组成的串联电路、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和第四晶闸管V4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接地,第一继电器K1的开关端、第二继电器K2的开关端、第三继电器K3的开关端和第四继电器K4的开关端均电连接有一个电磁阀门,第一晶闸管V1的触发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集成电路U1的Q4端连接,第二晶闸管V2的触发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集成电路U1的Q5端连接,第三晶闸管V3的触发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集成电路U1的Q6端连接,第四晶闸管V4的触发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集成电路U1的Q7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Q0端通过第六电阻R6、可调电阻RP1和第七电阻R7与集成电路U1的Q1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Q0端通过第二电容C2分别与可调电阻RP1与
第七电阻R7连接,可调电阻RP1的可调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和第七电阻R7连接。
[0019]该加热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CD4060是一种带有振荡器的十四级计数器,用其输出端控制晶闸管导通。其中,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和第一晶闸管V1组成的串联电路为一路加热控制路,来控制其中一根蒸汽管5,如果需要增加,只需要增加继电器以及晶闸管回路即可。通过多路加热控制路,能够实现对根均匀排布的蒸汽管5进行脉冲式控制,来保证整个蒸包机本体1内部温度均匀,且蒸汽排放均匀,提高了蒸包子的速度同时,保证了均匀加热,提高了蒸包机的实用性。
[0020]具体的,所述蒸包机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风扇,风扇位于顶盖3的内部,顶盖3还设置有若干通风孔,通风孔处设有过滤棉,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有风扇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制热的蒸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包机本体、柜门、顶盖和底座,柜门设置在蒸包机本体前侧,顶盖位于蒸包机本体顶部,蒸包机本体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中设有若干蒸汽管,各蒸汽管等间距均匀分布,每个蒸汽管电连接有一个电磁阀门,底座中还设有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与电磁阀门之间设有加热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桥、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可调电阻、稳压管、第一晶闸管、第二晶闸管、第三晶闸管、第四晶闸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集成电路的型号为CD4060,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接地,且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与稳压管的阳极连接,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稳压管的阴极与集成电路的VDD端连接,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与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和第一晶闸管组成的串联电路、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和第二晶闸管组成的串联电路、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和第三晶闸管组成的串联电路、第四继电器的线圈和第四晶闸管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集成电路的接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千翼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