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渗咬合桩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140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渗咬合桩,包括若干素桩,相邻素桩之间设置荤桩,相邻的素桩和荤桩之间相咬合形成咬合区;所述咬合区由抗渗混凝土浇筑而成;除去咬合区的素桩为普通混凝土桩;除去咬合区的荤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抗渗咬合桩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咬合区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第一:提高了咬合区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强化了咬合部位的桩材性能;第二:咬合区内抗渗混凝土的浇筑,缓解了咬合区和素桩之间新旧混凝土接合面处容易出现裂缝的缺陷;第三:使咬合区两侧与相应素桩、荤桩相接的两处弧面均成为了咬合面,从而增加了咬合面积,使咬合紧密。使咬合紧密。使咬合紧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渗咬合桩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抗渗咬合桩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构工程的施工安全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必须依靠基坑支护控制土体变形,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固定和确保坑底的稳定性。深基坑设计的安全可靠性是保证地下工程能否施工的基本条件,而深基坑维护工程的防渗性是影响基坑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深基坑维护工程中,常用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连续搭接形成防渗止水帷幕,然而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止水帷幕渗漏而危及基坑安全的情况。
[0003]在基坑工程中,若采用通过支护桩与支护桩之间咬合,从而形成防渗支护体系,不仅可以省去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搭接的防渗帷幕,节省基坑防渗费用,而且在支护桩施工的同时完成基坑防渗工程,极大地缩短施工工期。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支护桩与支护桩之间的咬合设计,目前工程现场通常采用全套管钻机对钻孔桩体进行施工,将钢筋混凝土桩(俗称荤桩)和不带钢筋的混凝土桩(俗称素桩)按照“素






…”
的形式交错布置,每个荤桩与两旁的素桩有交集部分,如图1所示,施工时,先施工荤桩两旁的素桩,在素桩混凝土凝固前开挖荤桩桩孔,同时将素桩中与荤桩交集的部分切除掉,再浇筑施工钢筋混凝土桩形成荤桩,使荤桩与素桩实现咬合成为整体。
[0005]然而这种咬合结构中,咬合的交集部分属于荤桩的一部分,相邻荤桩、素桩之间的咬合面仅为荤桩与素桩相接处的一处弧面结构,咬合面积小,容易出现咬合不紧密、开裂的情况,无法确保咬合部位的施工质量;另外由于素桩和咬合的交集部分均采用普通混凝土,二者之间存在新旧混凝土接合面,当桩体受到水平荷载时,在咬合部位较易发生裂缝破坏,从而对整个维护工程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渗咬合桩。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抗渗咬合桩,包括若干素桩,相邻素桩之间设置荤桩,相邻的素桩和荤桩之间相咬合形成咬合区;
[0009]所述咬合区由抗渗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0]除去咬合区的素桩为普通混凝土桩;
[0011]除去咬合区的荤桩为钢筋混凝土桩;
[0012]所述咬合区浇筑所采用的抗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素桩浇筑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所述咬合区浇筑所采用的抗渗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大于素桩浇筑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0013]优选的,所述荤桩内部设置异型钢筋笼,所述异型钢筋笼由圆形钢筋笼两侧对称内凹形成;
[0014]所述异型钢筋笼的内凹部位于相应侧咬合区的外部。
[0015]优选的,除去咬合区的荤桩为异型钢筋笼增强的普通混凝土桩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渗咬合桩的施工方法。
[0017]一种抗渗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1:准备混凝土;
[0019]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咬合区浇筑所需要的抗渗混凝土以及素桩、荤桩浇筑所需要的普通混凝土;
[0020]步骤2:扎制异型钢筋笼;
[0021]根据荤桩的桩孔直径和设计要求,扎制好所有的异型钢筋笼;
[0022]步骤3:制作弧形挡板;
[0023]根据素桩的直径以及设计要求的咬合区的大小制作两块弧形挡板;
[0024]弧形挡板径向内端面的直径与素桩的直径相同;弧形挡板的弧长与素桩所在咬合区的弧长l相同;弧形挡板的高度大于咬合区、荤桩混凝土的分段单次浇筑高度;
[0025]步骤4:按照咬合区与相应荤桩咬合处弧面位置的设计要求,将两块弧形挡板对称绑在一个异型钢筋笼的底部;
[0026]步骤5:素桩开孔浇筑;
[0027]在已定位的素桩位置处进行开钻,形成素桩桩孔并分段浇筑普通混凝土,完成素桩桩体的施工;
[0028]步骤6:荤桩开孔并放置绑有弧形挡板的异型钢筋笼;
[0029]在已浇筑完混凝土且未完全终凝的两个素桩中间进行荤桩桩孔的开孔作业,下放绑有弧形挡板的异型钢筋笼,使异型钢筋笼内凹部朝向相应侧的素桩孔;
[0030]弧形挡板位于设计要求的咬合区与相应荤桩咬合处的弧面位置处;
[0031]步骤7:沿桩底由下往上分段交替浇筑咬合区和异型钢筋笼所在的荤桩区域;
[0032]步骤8:重复步骤4~步骤7,循环施工至咬合桩整体设计要求的长度。
[0033]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弧形挡板的高度比咬合区、荤桩混凝土的分段单次浇筑高度高50~100cm。
[0034]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沿桩底由下往上分段交替浇筑咬合区和异型钢筋笼所在的荤桩区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71:采用抗渗混凝土对咬合区进行单次浇筑;
[0036]步骤72:采用普通混凝土对异型钢筋笼所在的荤桩区域进行单次浇筑;
[0037]步骤73:上提弧形挡板;
[0038]步骤74:重复步骤71~步骤73,直至咬合区和异型钢筋笼所在的荤桩区域均浇筑完毕;
[0039]步骤75:浇筑完毕后,将弧形挡板取出。
[0040]优选的,所述步骤73中,上提弧形挡板时,使弧形挡板底部30~60cm的长度保留在混凝土拌合料中。
[004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42](1)本专利技术中咬合区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同时咬合区浇筑所采用的抗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素桩浇筑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咬合区浇筑所采用的抗渗混凝
土的抗渗等级大于素桩浇筑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第一:提高了咬合区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强化了咬合部位的桩材性能;第二:咬合区内抗渗混凝土的浇筑,缓解了咬合区和素桩之间新旧混凝土接合面处容易出现裂缝的缺陷;第三:使咬合区两侧与相应素桩、荤桩相接的两处弧面均成为了咬合面,从而增加了咬合面积,使咬合紧密。
[0043](2)本专利技术中,分段交替浇筑咬合区和异型钢筋笼所在的荤桩区域时,用弧形挡板隔开,方便了抗渗混凝土浇筑的施工。
[0044](3)本专利技术中,分段浇筑咬合区和异型钢筋笼所在的荤桩区域时,及时抽提弧形挡板,使二者接缝处的混凝土相互渗透凝固后成为一体,避免二者之间产生冷缝,保证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4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46]图1是现有技术中支护桩与支护桩之间的咬合设计图;
[0047]图2是本专利技术抗渗咬合桩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弧形挡板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004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弧形挡板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50]图5是实施例2中分段交替浇筑咬合区和异型钢筋笼所在的荤桩区域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渗咬合桩,包括若干素桩,相邻素桩之间设置荤桩,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素桩和荤桩之间相咬合形成咬合区;所述咬合区由抗渗混凝土浇筑而成;除去咬合区的素桩为普通混凝土桩;除去咬合区的荤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所述咬合区浇筑所采用的抗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素桩浇筑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所述咬合区浇筑所采用的抗渗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大于素桩浇筑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渗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荤桩内部设置异型钢筋笼,所述异型钢筋笼由圆形钢筋笼两侧对称内凹形成;所述异型钢筋笼的内凹部位于相应侧咬合区的外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渗咬合桩,其特征在于,除去咬合区的荤桩为异型钢筋笼增强的普通混凝土桩结构。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渗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咬合区浇筑所需要的抗渗混凝土以及素桩、荤桩浇筑所需要的普通混凝土;步骤2:扎制异型钢筋笼;根据荤桩的桩孔直径和设计要求,扎制好所有的异型钢筋笼;步骤3:制作弧形挡板;根据素桩的直径以及设计要求的咬合区的大小两块弧形挡板;弧形挡板径向内端面的直径与素桩的直径相同;弧形挡板的弧长与素桩所在咬合区的弧长l相同;弧形挡板的高度大于咬合区、荤桩混凝土的分段单次浇筑高度;步骤4:按照咬合区与相应荤桩咬合处弧面位置的设计要求,将两块弧形挡板对称绑在一个异型钢筋笼的底部;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泉维黄成张勇许洪建张文明王海涛梁忠卿李明泉韩伟伟全桂杰李雷王学楷朱红超马小龙王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市地铁六号线有限公司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磐石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