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的扳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13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7:03
一种多角度的扳手结构,包括:一扳手柄体、一工作头以及一卡掣单元,该扳手本体一端部设有相对称的一第一枢耳以及一第二枢耳,并于该第一、第二枢耳间形成一枢设空间,该第一、第二枢耳设一轴孔以及一掣动孔;该工作头以一第三枢耳搭配一轴栓可摆动地栓设于该枢设空间内,且该第三枢耳端缘设一呈圆弧状的卡掣部;该卡掣单元容置于该掣动孔内,其具有一弹性件以及一切控钮,该切控钮外径面对该枢设空间凹设一空转段以及一卡掣段,更邻近该卡掣段形成一限位壁,进一步通过该切控钮的按压与否控制该工作头的角度调整及定位。作头的角度调整及定位。作头的角度调整及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角度的扳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调整多角度的扳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按,现有一种可更换角度的棘轮扳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I791387号的「多角度扳手」,其包含:一个第一杆,该第一杆设置有一个第一枢耳,该第一枢耳沿虚拟的一个枢转轴轴向设置有一个第一枢孔;一个第二杆,该第二杆设置有一个第二枢耳及一个第三枢耳,该第一枢耳设置于该第二枢耳与该第三枢耳之间,该第二枢耳设置有一个第二枢孔,该第二枢孔的内周缘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掣部及一个限位槽且该限位槽内设置有一个限位件,该第三枢耳设置有一个第三枢孔;一个枢轴,该枢轴能够沿该枢转轴轴向在锁定位置与枢摆位置之间移动地插接于该第一枢孔、该第二枢孔与该第三枢孔,该枢轴的外周缘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掣部、一个第一定位槽及一个第二定位槽,该枢轴在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二卡掣部连接该第一卡掣部,该限位件扣接于该第一定位槽,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无法相对枢摆,该枢轴在该枢摆位置时,该限位件扣接于该第二定位槽,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能够相对枢摆。
[0003]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如下:现有多角度扳手的第一杆以及第二杆间以该枢轴为轴心具有相对枢摆状态,也通过该枢轴的第二卡掣部与该第二杆的第一卡掣部契合定位,当通过该枢轴进行锁定时,外周缘的第二卡掣部需与第二枢孔内周缘的第一卡掣部完全契合接触,导致第一、第二卡掣部间的精度要求极高,不然容易产生干涉而造成锁定上的问题,同时也增加结构零组件成本。
[0004]再者,该第一、第二杆通过该枢轴达到枢摆以及锁定状态时,该枢轴利用第一、第二定位槽与第二杆于限位槽内的限位件卡扣定位,使得枢摆以及锁定时皆须重复按压该枢轴位移作动,不仅较为麻烦且不明确,需要再次确认枢轴是否已确实卡扣,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另一方面,该限位件是类似一种具弹性的C型扣件,在极为繁复的按压切控下,该第一、第二定位槽或是该限位件均容易因摩擦产生损耗,进而导致该枢轴无法确实与该限位件卡扣定位,严重影响该扳手实用性以及耐用度。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兼具快速定位的多角度的扳手结构。
[0007]上述结构一种多角度的扳手结构,包括:一扳手柄体、一工作头以及一卡掣单元,该扳手本体一端部设有相对称的一第一枢耳以及一第二枢耳,并于该第一、第二枢耳间形成一枢设空间,该第一、第二枢耳贯穿中心位置设一轴孔与该枢设空间相通,该第一、第二枢耳更于该轴孔下方设一掣动孔与该枢设空间相通,且该掣动孔未贯穿该第二枢耳形成一
挡壁;该工作头具有一工作部以及一第三枢耳,该第三枢耳贯穿两侧设一轴心孔,并搭配一轴栓将该第三枢耳可摆动地栓设于该枢设空间内,且该第三枢耳端缘以该轴心孔为中心设一呈圆弧状的卡掣部,该卡掣部等距设有多个卡掣齿牙;该卡掣单元安装于该第一、第二枢耳的掣动孔,其具有一弹性件以及一切控钮,该切控钮外径面对该枢设空间凹设一空转段以及一卡掣段,更邻近该卡掣段形成一限位壁,该卡掣段等距设有多个掣齿并高于该空转段,该弹性件介于该挡壁以及该切控钮一端,进一步通过该切控钮的按压与否控制该工作头的角度调整及定位。
[0008]较佳地,该第二枢耳的轴孔设有一内螺纹段,该轴栓一端形成一挡止部,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段,由此将该轴栓锁固于该轴孔内。
[0009]较佳地,该第二枢耳厚度大于该第一枢耳,以令该掣动孔于该第二枢耳内部具有适当深度以供该弹性件容置,且该掣动孔的至少二分之一低于该枢设空间。
[0010]较佳地,该第一、第二枢耳上端部皆以该轴孔为中心形成一圆弧端,该枢设空间底部为一平面,以供该工作头具有至少180度的旋摆角度。
[0011]较佳地,该切控钮的卡掣段以及空转段皆形成凹弧状,该卡掣段的掣齿端缘往该空转段方向设一导引斜部。
[0012]较佳地,该工作头为一种棘轮工作头。
[0013]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001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头与该扳手柄体齿合锁定时,通过该切控钮设置凹弧状的卡掣段与该第三枢耳呈圆弧状的卡掣部相互齿合定位,有效减少该结构间齿合接触面积,不仅可避免干涉而导致无法确实齿合定位的情况产生,另一方面也可降低精度要求而有助于降低结构成本,兼具结构组成的简化以及确保齿合定位的实质功效。
[001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头调整时,按压该切控钮即可将该卡掣段脱离该第三枢耳的卡掣部以供该工作头旋摆调整,放松该切控钮即再通过该弹性件回弹推抵,使该切控钮可快速复位并以该卡掣段齿合定位该卡掣部,以令该工作头的角度调整及定位使用上更为明确且轻松,具实用性及耐用度的功效增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齿合定位状态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齿合定位状态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空转旋摆状态的剖视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空转旋摆状态的另一视角剖视图暨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头左右摆动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切控钮经弹性件回弹复位形成齿合定位状态的剖视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头旋摆调整并齿合定位的剖视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头旋摆调整并齿合定位的示意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10:扳手柄体
[0028]11:第一枢耳
[0029]111:圆弧端
[0030]12:第二枢耳
[0031]121:圆弧端
[0032]13:枢设空间
[0033]14:轴孔
[0034]141:内螺纹段
[0035]15:掣动孔
[0036]151:挡壁
[0037]20:工作头
[0038]21:工作部
[0039]22:第三枢耳
[0040]221:轴心孔
[0041]222:卡掣部
[0042]223:卡掣齿牙
[0043]23:轴栓
[0044]231:挡止部
[0045]232:外螺纹段
[0046]30:卡掣单元
[0047]31:弹性件
[0048]32:切控钮
[0049]321:空转段
[0050]322:卡掣段
[0051]323:限位壁
[0052]324:掣齿
[0053]325:导引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为进一步之了解与认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以下兹请配合【图式简单说明】详述如后:
[0055]首先,请由图1、2所示,一种多角度的扳手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柄体,其一端部设有相对称的一第一枢耳以及一第二枢耳,并于该第一、第二枢耳间形成一枢设空间,该第一、第二枢耳贯穿中心位置设一轴孔与该枢设空间相通,该第一、第二枢耳更于该轴孔下方设一掣动孔与该枢设空间相通,且该掣动孔未贯穿该第二枢耳形成一挡壁;一工作头,具有一工作部以及一第三枢耳,该第三枢耳贯穿两侧设一轴心孔,并搭配一轴栓将该第三枢耳可摆动地栓设于该枢设空间内,且该第三枢耳端缘以该轴心孔为中心设一呈圆弧状的卡掣部,该卡掣部等距设有多个卡掣齿牙;一卡掣单元,安装于该第一、第二枢耳的掣动孔,其具有一弹性件以及一切控钮,该切控钮外径面对该枢设空间凹设一空转段以及一卡掣段,更邻近该卡掣段形成一限位壁,该卡掣段等距设有多个掣齿并高于该空转段,该弹性件介于该挡壁以及该切控钮一端,进一步通过该切控钮的按压与否控制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能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迈特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李缵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