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12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对口服液进行制备的过程中,在原料的内部添加了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从而使得制得的口服液在宣肺,平喘,治疗肺热咳喘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家禽的体内含有异绿原酸及忍冬苷等抗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最强,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次之。可以治疗家禽的流感、肠炎、热性传染病及创伤感染,从而起到了杀菌消炎的作用,起到了口服液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添加的为中草药原料,使得家禽的体内也不会残留较多的抗生素,从而提高了家禽的质量。禽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兽药
,具体为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麻杏石甘口服液是收录在《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第二册中的一种兽用中药口服液,主要成分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本品清热,宣肺,平喘,主治肺热咳喘,在临床中用于鸡多种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麻杏石甘口服液方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该方组方合理,疗效显著,适用于外感风热,邪袭肺表引起的多种呼吸道疾病。
[0003]但是常见的家禽等动物在使用该口服液的时候,只能起到缓解肺热咳喘的作用,当家禽有炎症时,不能起到很好的消炎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先进行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原料的称取,称取麻黄200~500重量份、苦杏仁200~500重量份、石膏1000~2500重量份、甘草200~500重量份、黄芩200~500重量份、板蓝根200~500重量份和大青叶200~500重量份;
[0007]S2:取步骤S1中的数量称量好麻黄,将麻黄粉碎后加入纯化水浸泡,浸泡透后接种发酵菌种进行发酵,接种量为8%

12%,发酵时间为15h,发酵温度为35

40℃,将麻黄经菌种发酵后进行常压煎煮提取,提取温度为85℃,料液比为1:10,重复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5min,得到麻黄提取液,经过滤后,浓缩至300

500mL备用;
[0008]S3:取步骤S1中配方量的苦杏仁、石膏、甘草分别进行常压煎煮提取,加水量为4倍,煎煮温度为50℃浸泡2.0h,分别进行两次混合溶液的提取,对得到的经过滤后,分别浓缩备用;
[0009]S4:对杀菌中药草进行浸泡提取,将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浸泡完成开始加热时进行提取;药液开始沸腾时加入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进行浸泡提取;
[0010]S5:将步骤S2~S4中所得药液降温冷却时,调节pH至4.5~5.0,加入0.4~0.6重量份的复合酶,搅拌均匀,酶解0.8~1h,然后升温至75~80℃进行酶灭活处理;
[0011]S6:将步骤S5中所得药液煎煮1.2h,过滤,得滤液;将两次煎煮滤液合并,经离心机离心处理,得上清液;
[0012]S7:将步骤S6中所得上清液进行过滤;
[0013]S8:将步骤S7中所得药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07g/ml;
[0014]S9:将步骤S8中所得药液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灌装,灭菌,即得麻杏石甘口服液成品,之后即可结束整个制备过程。
[0015]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石膏粉碎成块径约不超过1cm的小块。
[001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苦杏仁投料前粉碎成粒径为原药材1/8~1/4的粗粒。
[001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甘草为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直径0.6~3.5cm,长25~100cm。
[001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第1次提取2.0h,第2次加2倍水,提取1.0h。
[001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中,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投料前粉碎成粒径为原药材1/8~1/4的粗粒,浸泡进行提取时的温度控制为100~105摄氏度。
[002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将步骤S2~S4中所得药液降温至45~50℃时开始进行混合口服液的制备。
[002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6中,在对步骤S5中所得药液进行煎煮时,控制煎煮的温度为100~110摄氏度。
[00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中,在对口服液进行制备的过程中,在原料的内部添加了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从而使得制得的口服液在宣肺,平喘,治疗肺热咳喘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家禽的体内含有异绿原酸及忍冬苷等抗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最强,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次之。可以治疗家禽的流感、肠炎、热性传染病及创伤感染,从而起到了杀菌消炎的作用,起到了口服液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添加的为中草药原料,使得家禽的体内也不会残留较多的抗生素,从而提高了家禽的质量。
[0024]2、本专利技术中,麻黄药材提取前全部进行粉碎发酵处理,药材粒度小,植物细胞壁更易破坏,酶与麻黄药材底物作用面积更大,药材有效成分溶出率更高;该方法针对麻杏石甘口服液的药味特点,加入了复合酶进行辅助提取,复合酶在最适温度与pH下即可迅速有效地破坏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等结构及果胶等杂质,提高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且操作简便易行,从而增加药材利用度,节约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
[0027]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先进行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原料的称取,称取麻黄200重量份、苦杏仁200重量份、石膏1000重量份、甘草200重量份、黄芩200重量份、板蓝根200重量份和大青叶200重量份;
[0029]S2:取步骤S1中的数量称量好麻黄,将麻黄粉碎后加入纯化水浸泡,浸泡透后接种发酵菌种进行发酵,接种量为8%

12%,发酵时间为15h,发酵温度为35

40℃,将麻黄经菌种发酵后进行常压煎煮提取,提取温度为85℃,料液比为1:10,重复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
为45min,得到麻黄提取液,经过滤后,浓缩至300

500mL备用;
[0030]S3:取步骤S1中配方量的苦杏仁、石膏、甘草分别进行常压煎煮提取,加水量为4倍,煎煮温度为50℃浸泡2.0h,分别进行两次混合溶液的提取,对得到的经过滤后,分别浓缩备用;
[0031]S4:对杀菌中药草进行浸泡提取,将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浸泡完成开始加热时进行提取;药液开始沸腾时加入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进行浸泡提取;
[0032]S5:将步骤S2~S4中所得药液降温冷却时,调节pH至4.5~5.0,加入0.4~0.6重量份的复合酶,搅拌均匀,酶解0.8~1h,然后升温至75~80℃进行酶灭活处理;
[0033]S6:将步骤S5中所得药液煎煮1.2h,过滤,得滤液;将两次煎煮滤液合并,经离心机离心处理,得上清液;
[0034]S7: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S1:先进行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制备原料的称取,称取麻黄200~500重量份、苦杏仁200~500重量份、石膏1000~2500重量份、甘草200~500重量份、黄芩200~500重量份、板蓝根200~500重量份和大青叶200~500重量份;S2:取步骤S1中的数量称量好麻黄,将麻黄粉碎后加入纯化水浸泡,浸泡透后接种发酵菌种进行发酵,接种量为8%

12%,发酵时间为15h,发酵温度为35

40℃,将麻黄经菌种发酵后进行常压煎煮提取,提取温度为85℃,料液比为1:10,重复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5min,得到麻黄提取液,经过滤后,浓缩至300

500mL备用;S3:取步骤S1中配方量的苦杏仁、石膏、甘草分别进行常压煎煮提取,加水量为4倍,煎煮温度为50℃浸泡2.0h,分别进行两次混合溶液的提取,对得到的经过滤后,分别浓缩备用;S4:对杀菌中药草进行浸泡提取,将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浸泡完成开始加热时进行提取;药液开始沸腾时加入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进行浸泡提取;S5:将步骤S2~S4中所得药液降温冷却时,调节pH至4.5~5.0,加入0.4~0.6重量份的复合酶,搅拌均匀,酶解0.8~1h,然后升温至75~80℃进行酶灭活处理;S6:将步骤S5中所得药液煎煮1.2h,过滤,得滤液;将两次煎煮滤液合并,经离心机离心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明史万玉王红志赵兵令王露冯金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维尔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