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肿瘤靶向成像和光动力治疗的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成像与抗肿瘤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近红外荧光成像、肿瘤手术导航且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荧光成像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经济便捷、无辐射危害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受限于较低的组织穿透深度。近红外荧光(NIR)极大克服了传统荧光(400
‑
700nm)面临的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通过偶联特异性的肿瘤靶向基团,构成可用于肿瘤成像的荧光导航探针。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特异性成像中,成像信噪比高且边界清晰,可指导医生在可视化图像下完成肿瘤切除,极大地提高了肿瘤清除率,降低复发概率,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甚至完全治愈肿瘤。
[0003]目前广泛使用的荧光光敏剂材料如卟啉衍生物这种传统有机小分子,由于其疏水性和刚性平面结构,在高浓度和聚集状态下会发生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用于肿瘤成像的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式(Ⅰ)中:R1为碳原子数为1
‑
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为氢、碳原子数为1
‑
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碳原子数为1
‑
20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R3为氢、芳代乙烯基、碳原子数为1
‑
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碳原子数为1
‑
20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或者碳原子数为1
‑
20的直链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用于肿瘤成像的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式(Ⅰ)中:R1为碳原子数为1
‑
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为氢、碳原子数为1
‑
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碳原子数为1
‑
10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中的一种;R3为氢、芳代乙烯基、碳原子数为1
‑
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碳原子数为1
‑
10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或者碳原子数为1
‑
10的直链羧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用于肿瘤成像的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式(Ⅰ)中:R1为正己基,R2为氢、甲基或甲氧基中的一种,R3为氢、甲基、甲氧基、丙酸基或三苯乙烯基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用于肿瘤成像的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荧光分子结构式为以下任一: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用于肿瘤成像的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化合物1:4,9
‑
二溴萘并噻二唑与2
‑
(4
‑
R1烷基
‑2‑
噻吩基)
‑
4,4,5,5
‑
四甲基
‑
1,3,2
‑
二氧戊硼烷在四(三苯基磷)钯催化和碳酸钾碱性环境作用下发生suzuki偶联反应,于(100
±
10)℃下反应12
‑
24h;4,9
‑
二溴萘并噻二唑、2
‑
(4
‑
R1烷基
‑2‑
噻吩基)
‑
4,4,5,5
‑
四甲基
‑
1,3,2
‑
二氧戊硼烷、四(三苯基磷)钯、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
‑
3:0.03
‑
0.1:10
‑
20;
反应所得物进行纯化后得到化合物1;2
‑
(4
‑
R1烷基
‑2‑
噻吩基)
‑
4,4,5,5
‑
四甲基
‑
1,3,2
‑
二氧戊硼烷选用4
‑
己基
‑2‑
噻吩硼酸频哪醇酯;2)、制备化合物2:化合物1在四氢呋喃溶剂中被N
‑
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于室温下反应5
±
1h,化合物1与N
‑
溴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2
‑
3;反应所得物进行纯化后得到得到化合物2;3)、化合物5或者苯胺类化合物与化合物2在四(三苯基磷)钯催化和碳酸钾碱性环境作用下发生suzuki偶联反应,于100
±
10℃下反应12
‑
24h,化合物2、化合物5/三苯胺类化合物、四(三苯基磷)钯、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
‑
4:0.03
‑
0.1:10
‑
20;苯胺类化合物为4
‑
(二苯基氨基)苯硼酸、4
‑
甲氧基
‑
N
‑
(4
‑
甲氧基苯基)
‑
N
‑
(4
‑
(4,4,5,5
‑
四甲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晨希,金健飞,张焕民,斯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义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