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及轨道板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88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及轨道板结构,该装置包括转环和阻尼件,阻尼件为弹性材料构件,阻尼件套接于转环内,转环连接第一连杆,阻尼件连接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夹角的变化能够使阻尼件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相对扭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一连接轨道基础,另一连杆连接轨道板,轨道板主要发生垂向位移,阻尼件提供弹性力,抑制轨道板垂向位移,减小振幅,同时垂向位移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夹角的变化,使得阻尼件扭转发生剪切变形,产生抑制轨道板振动的阻尼,并消耗振动能量,提高轨道板的稳定性,该装置结构简单、轻盈,安装方便,抑振效果好,安装位置不影响轨道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护和检修。护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及轨道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是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及轨道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对线路周边振动和噪声敏感点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采用了大量的减振轨道。其中,以浮置板为代表的道床类减振轨道在道床板下设置弹性点支撑或面支撑,可以获得较高的减振效果,在减振轨道应用中的占比最高。由于弹性支撑的设置,轨道板自身的稳定性降低。在长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易于引发钢轨表面的劣化和轮轨相互动力作用的增强,导致钢轨波浪形磨耗、扣件弹条断裂、车轮多边型等病害的发生,使列车运行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轨道板稳定性较低,容易导致钢轨波浪形磨耗、扣件弹条断裂、车轮多边型等病害的发生,使列车运行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及轨道板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包括转环和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为弹性材料构件,所述阻尼件套接于所述转环内,所述转环连接第一连杆,所述阻尼件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夹角的变化能够使所述阻尼件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相对扭转。
[0006]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一能够用于连接轨道基础,另一连杆能够用于连接轨道板,列车未通过时,轨道板位于设计的零号位置,列车通过时,轨道板主要发生垂向位移,所述阻尼件通过连杆对轨道板提供弹性力,抑制轨道板垂向位移,减小振幅,使轨道板尽量保持在零号位置,同时轨道板的垂向位移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夹角的变化,使得所述阻尼件扭转发生剪切变形,产生抑制轨道板振动的阻尼,并消耗振动能量,从而提高轨道板的稳定性,该装置结构简单、轻盈,安装方便,抑振效果好,安装位置不影响轨道系统的疏散通道和关键部件的维护和检修。
[0007]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为橡胶材料构件或聚氨酯材料构件。
[0008]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为阻尼环,所述转环壁上沿轴向贯通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阻尼环壁上沿轴向贯通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对应设置,所述阻尼件内套接有转轴,所述第二连杆伸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并连接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连接所述阻尼环的内壁,所述阻尼环的外壁连接所述转环的内壁。
[0009]进一步优选地,该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还包括止挡件,所述阻尼环轴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止挡件;
[0010]所述止挡件为挡肩,所述挡肩与所述阻尼环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挡肩朝向所述转环和/或所述转轴;
[0011]或者,所述止挡件为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转轴端部,所述挡板的宽度大于所述转轴的直径。
[0012]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所述止挡件阻止所述阻尼件的轴向位移,防止所述阻尼件反复扭转受力后脱离所述转环。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端部设有螺孔,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于所述螺孔,将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转轴。
[0014]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为阻尼环,所述转环包括两个,每个所述转环中设置一个所述阻尼环,两个所述转环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阻尼件内套接有转轴,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伸入两个所述转环之间的空隙并连接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连接所述阻尼环的内壁,所述阻尼环的外壁连接所述转环的内壁。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空隙对应的所述转轴呈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小于所述转轴的直径。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尼环朝向所述空隙的一端设有挡肩,所述挡肩与所述阻尼环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阻尼环沿轴向的长度大于一半所述空隙的长度,所述挡肩朝向所述转环。
[0017]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所述挡肩阻止所述阻尼件的轴向位移,防止所述阻尼件反复扭转受力后脱离所述转环,所述阻尼环相对所述空隙的尺寸使得所述阻尼环能够从所述空隙一侧装配至所述转环中,然后使用时所述第二连杆又能够填补部分所述空隙,阻挡所述阻尼件从所述空隙中退出。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支座。
[0019]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环通过硫化粘接或者通过若干个凸起卡接配合。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环的配合面呈波浪形、锯齿形或者花瓣形。
[0021]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轴通过硫化粘接或者通过若干个凸起卡接配合。
[00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轴的配合面呈波浪形、锯齿形或者花瓣形。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包括转环和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为阻尼柱,所述转环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转环均套接于所述阻尼柱上,所述阻尼件为弹性材料构件,每个所述转环连接一个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夹角的变化能够使所述阻尼件的轴向两侧之间相对扭转。
[0024]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一能够用于连接轨道基础,另一连杆能够用于连接轨道板,列车未通过时,轨道板位于设计的零号位置,列车通过时,轨道板主要发生垂向位移,所述阻尼件通过连杆对轨道板提供弹性力,抑制轨道板垂向位移,减小振幅,使轨道板尽量保持在零号位置,同时轨道板的垂向位移带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夹角的变化,使得所述阻尼件扭转发生剪切变形,产生抑制轨道板振动的阻尼,并消耗振动能量,从而提高轨道板的稳定性,该装置结构简单、轻盈,安装方便,抑振效果好,安装位置不影响轨道系统的疏散通道和关键部件的维护和检修。
[0025]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为橡胶材料构件或聚氨酯材料构件。
[0026]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上设有两个挡肩,两个所述转环分别设于所述挡肩外侧。
[0027]进一步优选地,沿所述阻尼件轴向贯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阻尼件轴向两端分别设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通过对拉螺杆连接,所述对拉螺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0028]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有支座。
[0029]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环通过硫化粘接或者通过若干个凸起卡接配合。
[00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环的配合面呈波浪形、锯齿形或者花瓣形。
[003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板结构,包括轨道板本体,还包括若干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轨道基础,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轨道板本体,或者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轨道基础,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轨道板本体;
[0032]或者还包括若干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轨道基础,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轨道板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环(1)和阻尼件(3),所述阻尼件(3)为弹性材料构件,所述阻尼件(3)套接于所述转环(1)内,所述转环(1)连接第一连杆(4),所述阻尼件(3)连接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和所述第二连杆(5)之间夹角的变化能够使所述阻尼件(3)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相对扭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3)为阻尼环,所述转环(1)壁上沿轴向贯通设有第一开口(11),所述阻尼环壁上沿轴向贯通设有第二开口(32),所述第一开口(11)和所述第二开口(32)对应设置,所述阻尼件(3)内套接有转轴(2),所述第二连杆(5)伸入所述第一开口(11)和所述第二开口(32)并连接所述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壁连接所述阻尼环的内壁,所述阻尼环的外壁连接所述转环(1)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件,所述阻尼环轴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为挡肩(31),所述挡肩(31)与所述阻尼环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挡肩(31)朝向所述转环(1)和/或所述转轴(2);或者,所述止挡件为挡板(6),所述挡板(6)连接于所述转轴(2)端部,所述挡板(6)的宽度大于所述转轴(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式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3)为阻尼环,所述转环(1)包括两个,每个所述转环(1)中设置一个所述阻尼环,两个所述转环(1)通过连接部(12)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2),所述阻尼件(3)内套接有转轴(2),所述第二连杆(5)的一端伸入两个所述转环(1)之间的空隙并连接所述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壁连接所述阻尼环的内壁,所述阻尼环的外壁连接所述转环(1)的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弹性阻尼节点介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振兴翟婉明王淑珍包能能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