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换热器管子管板液压胀接时换热管表面质量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的核电换热器管子管板全深度液压胀接过程中换热管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特别涉及用于核电承压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全深度液压胀接过程中换热管表面质量控制。
技术介绍
[0002]胀接是换热器类产品实现管子管板连接的重要途径,而核岛换热设备中,换热管是隔离放射性物质的第一道屏障,管子管板胀接技术是换热器类产品制造的关键技术,核岛换热器类设备运行经验表明:管子管板胀接区域容易堆积杂质、发生传热恶化和应力腐蚀等危害,使得管子管板胀接质量关系着核电厂的运行安全。
[0003]目前,管子管板液压胀接逐渐成为比较成熟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但是目前关于胀接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胀接牢固度及胀接部位的尺寸精度等方面,例如中国专利2015104432475中涉及到的液压胀接设备,能够满足当时国内外对于换热管管板胀接的质量要求,但事实上通过该胀接设备进行胀接后,换热管内壁上出现压痕或划痕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经过检测,少许的划痕、压痕并未对换热管强度造成过大的影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核电换热器管子管板液压胀接时换热管表面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S1,胀接前,测量胀接芯轴(1)的直线度,并且将胀接芯轴的直线度控制在0.05mm以下;S2,胀接前,测量并控制胀接止环(2)的尺寸;S3,胀接前,检查胀接芯轴、胀接止环、背紧螺母、前端螺母的表面质量,确保无毛刺、无疤瘤;S4,胀接后,对换热管内壁做目视检测,其检测范围包括胀接区和胀接区下方一定深度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换热器管子管板液压胀接时换热管表面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控制胀接止环(2)的尺寸包括:测量并控制胀接芯轴(1)与胀接止环(2)之间在径向方向上的间隙尺寸,优选地,将该间隙尺寸控制在0.05mm以下;更优选为0.03
‑
0.0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换热器管子管板液压胀接时换热管表面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控制胀接止环(2)的尺寸还包括:测量并控制胀接止环(2)在轴向方向上与前端支撑圈(3)和背紧螺母(4)之间的间隙尺寸;优选地,在胀接开始时,胀接止环(2)与背紧螺母(4)之间的距离在3mm以内,即在胀接过程中,胀接止环(2)在前端支撑圈(3)的推动下,移动距离在3mm以内;进一步优选地,该胀接止环(2)与背紧螺母(4)之间的距离为2
技术研发人员:曹立坤,王立辉,熊军,侯世豪,张慧,王艳华,李宏仁,秦香茹,陈哲,赵文硕,黄银平,
申请(专利权)人: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