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76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包括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以及第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具有第一声学阻抗;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位于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的外侧且具有第二声学阻抗,第二声学阻抗大于第一声学阻抗;第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位于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的外侧且具有第三声学阻抗,其中,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和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之间具有第一多孔板,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和第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之间具有第二多孔板。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能够利用多层声学超材料之间的声学阻抗设计实现低频宽带隔声效果。料之间的声学阻抗设计实现低频宽带隔声效果。料之间的声学阻抗设计实现低频宽带隔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降噪应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常用的噪声控制手段,隔声罩是将声源封闭在较小空间内以减少声源向周围辐射噪声的罩状结构。一般采用隔声罩的插入损失,即隔声罩应用前后的辐射声功率级差值,来评价隔声罩的声学性能。由于隔声罩通常为封闭的空腔结构,不仅存在空腔共振,而且构成隔声罩的壁板结构自身还具有复杂的声振特性,因此隔声罩的声学性能受声源分布、空腔尺寸、壁板构成等参数的影响显著。其中,声源分布主要由声源自身属性决定,而空腔尺寸则由隔声罩的施加空间限制,所以壁板构成便成为隔声罩声学性能唯一可设计的关键参数。
[0003]传统的隔声罩壁板通常采用均匀板、穿孔板和层间填充的多孔材料构成,具备较好的中高频(>500Hz)隔声性能,但低频隔声性能往往不佳。为了提高材料的低频隔声能力,学界提出了声学超材料的概念。声学超材料是一种人工设计制造的复合结构,由于自身的周期性结构和可供设计的谐振特性,该材料具有自然界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所述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具有第一声学阻抗;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所述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位于所述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具有第二声学阻抗,所述第二声学阻抗大于所述第一声学阻抗;以及第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所述第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位于所述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的外侧,并且第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具有第三声学阻抗,其中,所述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和所述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之间具有第一多孔板,所述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和所述第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之间具有第二多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学阻抗等于空气的特征阻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声学阻抗大于所述第二声学阻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超材料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所述第二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和所述第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板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多个晶格;薄膜,所述薄膜连接至所述框架;以及质量块,所述质量块分别位于所述晶格中并与所述薄膜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月杨坤吴恒亮徐贝贝崔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五七八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