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曲面打磨抛光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
是曲面零部件的打磨及抛光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曲面打磨抛光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对工件打磨在工厂应用中极为广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工业机器人对工件打磨逐渐代替了传统人工打磨,机器人打磨可以保持恒力高效率。在对一些表面较大的曲面零部件,比如汽车引擎盖、飞机壳体、各种大型机器外壳等零部件进行作业如打磨时,由于传统打磨头只有单独的一个平面打磨头,其在打磨时与曲面间始终为一条线接触,进而其加工的面积仅为一条宽度很窄的面,这导致传统打磨头在加工较大表面曲面物体时,打磨头需要来回运动,其路径规划较长,打磨时间长效率低。为此,本专利提出一种由三个打磨头并联而形成的新型打磨头,其对曲面打磨有着较高的效率,且对曲面打磨精度有所提高,对曲面打磨速度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单打磨头打磨效率低、打磨精度差、对工件适应性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曲面打磨抛光工具,能够根据被加工曲面物体的曲率半径以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曲面打磨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壳体(1)、聚散机构(2)、摆动机构(3)和两个以上的打磨盘(4),聚散机构(2)、摆动机构(3)布置在壳体(1)内,每个打磨盘(4)均伸出壳体(1)的下端,每个打磨盘(4)的下端面为凸曲面,两个以上的打磨盘(4)沿着壳体(1)的同一圆周方向布置;所述聚散机构(2)包括电机(21)、丝杠螺母副(22)、聚散导轨架(23)和副聚散导轨架(24);所述丝杠螺母副(22)的丝杆(221)竖直布置,所述电机(21)固定安装,且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11)连接着丝杆(221)的下端,丝杠螺母副(22)的螺母座(222)下端设有连接盘(25),且连接盘(25)和壳体(1)同轴布置;聚散导轨架(23)和副聚散导轨架(24)依次水平布置在所述连接盘(25)的下方,且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布置的聚散圆环和均匀布置在聚散圆环外圆周上的两个以上聚散滑轨,聚散圆环和连接盘(25)同轴布置,每个聚散滑轨沿着聚散圆环的径向水平布置,聚散导轨架(23)固定安装,聚散导轨架(23)的每个聚散滑轨上滑动配合设有聚散滑块(26),且每个聚散滑块(26)的一端铰接有上聚散连杆(27),另一端铰接有下聚散连杆(28),下聚散连杆(28)和打磨盘(4)一一对应,使得每个上聚散连杆(27)的上端和连接盘(25)对应铰接连接,每个下聚散连杆(28)的下端和打磨盘(4)的中部铰接;所述摆动机构(3)包括两个以上竖直布置的摆动滑轨(31)、螺纹盖(32)和螺纹推杆架(33);所述螺纹盖(32)同轴设于壳体(1)的上端,螺纹推杆架(33)包括上端套环和均匀设于套环圆周方向的两根以上的竖直推杆,螺纹盖(32)和套环螺纹配合,使得每根竖直推杆周向转动限位,并和副聚散导轨架(24)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摆动滑轨(31)竖向布置,且摆动滑轨(31)和下聚散连杆(28)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摆动滑轨(31)上滑动配合设有摆动滑块(34);摆动滑块(34)和副聚散导轨架(24)的聚散滑轨一一对应,且摆动滑块(34)通过副聚散滑块(29)滑动配合设于副聚散导轨架(24)的聚散滑轨上,摆动滑块(34)和摆动连杆(35)一一对应,且摆动滑块(34)通过转轴(36)和摆动连杆(35)的上端铰接,摆动连杆(35)的下端和打磨盘(4)铰接;使用时,启动电机(21),通过丝杠螺母副(22)带动连接盘(25)上下移动,使得聚散滑块(26)在对应聚散滑轨上滑动,下聚散连杆(28)带动打磨盘(4)沿着壳体(1)的径向运动,实现两个以上的打磨盘(4)的聚散;旋转螺纹盖(32),螺纹推杆架(33)带动副聚散导轨架(24)上下移动,使得副聚散滑块(29)带动摆动滑块(34)在摆动滑轨(31)上运动,实现每个打磨盘(4)的上下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曲面打磨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25)的外圆周上均匀铰接有3个上聚散连杆(27),所述聚散导轨架(23)和副聚散导轨架(24)的聚散圆环外圆周上分别均匀且对应设有3个聚散滑轨;包括3个打磨盘(4),每个打磨盘(4)的中部铰接连接着对应的下聚散连杆(28)下端,每个打磨盘(4)靠近所述壳体(1)的中心轴一侧铰接连接着对应的摆动连杆(35)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曲面打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喆,杜兆泉,钱森,陈子浩,訾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