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58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工工艺,使用正十八醇、三氯甲烷和氯磺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操作步骤生产得到结晶产物,将制备得到的结晶产物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且在去离子水中,加入了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从而提到了增效的作用,进而降低了表面张力效率和降低表面能力,从而提高了该表面活性剂的品质,同时具有增效的作用,增加了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情景下的使用范围,从而提高了该发明专利技术的实用性,且在复配的过程中,使用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具有生物降解性好的特点,易被酶分解成无毒物质,从而在后续使用该活性剂的过程中,降低了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活性剂
,具体涉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表面活性剂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一,现有的表面活性剂在制备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一种制备活性剂的制备原料进行制备处理,进而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在实际使用中的用途,同时降低了其实用性;其二,现有表面活性剂由于未与其他活性剂进行复配,单一的表面活性剂无法充分的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和降低表面能力,进而降低了表面活性剂的品质;因此设计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工工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工工艺,提供降低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力的同时,通过复配处理,便于形成增效作用,从而提高了表面活性剂在实际使用中的用途,提高了实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0005]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配方包括:正十八醇、三氯甲烷、氯磺酸、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去离子水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10

11份的正十八醇、50

55份的三氯甲烷、4.5

4.7份的氯磺酸、12

14份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80

200份的去离子水和20份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0006]具体的,所述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为一种从山茶科植物油菜籽中提取的天然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
[0007]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按照个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称取10

11份的正十八醇、50

55份的三氯甲烷、4.5

4.7份的氯磺酸、12

14份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80

200份的去离子水和20份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备用;
[0009]S2将S1称取的正十八醇溶解至S1称取的三氯甲烷中,随后采用电加热炉对其进行加热溶解处理;
[0010]S3当S2完成对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的溶解后,即可停止电加热炉的工作,随后进行风冷处理,当冷却至4

5℃后,将S1称取的氯磺酸缓慢的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并且将氯磺酸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保持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温度维持在4

5℃,当氯磺酸完全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即可得到半成品,启动电加热炉对半成品进行加热处理;
[0011]S4当半成品冷却至0℃后,静置3

4h,随后将半成品通过聚乙烯滤介质在布式漏斗
中过滤;
[0012]S5将S4过滤后的过滤物在0℃含4%的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对过滤物进行结晶处理,随后将结晶物进行真空干燥处理,并且将真空干燥后得到的产品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再一次的干燥结晶处理,从而得到结晶产物;
[0013]S6将S5中得到的结晶产物放置在S1中称取的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解搅拌处理,当溶解完成后,将S1称取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加入在含有结晶产物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物,且此时需要采用电加热炉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同时加热的温度为30

35℃,随后进行保温搅拌处理。
[0014]具体的,所述步骤S1中使用的称取设备为电子称量设备,且在称量前,需对电子称量设备进行校准处理。
[0015]具体的,所述步骤S2中加热温度为30℃,同时采用的电加热炉可精准的控制加热温度,并且在加热溶解的过程中,需不停的对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进行搅拌处理,便于提高溶解效率。
[0016]具体的,所述步骤S3中加热的温度为30

35℃,随后进行保温3

4h处理,且在保温的过程中,对半成品进行定期的搅拌处理,且搅拌的间隔时间为3

5min,当保温杯完成后,即可对半成品进行冷却处理,同时冷却的温度为0℃。
[0017]具体的,所述步骤S6中保温的时间为30

60min,并且在保温的过程中,定期的进行搅拌处理,到保温完成后即可得到成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静置1

2h,随后将得到的成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灌装即可。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工工艺,将制备得到的结晶产物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且在去离子水中,加入了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从而提到了增效的作用,进而降低了表面张力效率和降低表面能力,从而提高了该表面活性剂的品质,同时具有增效的作用,增加了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情景下的使用范围,从而提高了该专利技术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配方包括:正十八醇、三氯甲烷、氯磺酸、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去离子水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10份的正十八醇、50份的三氯甲烷、4.5份的氯磺酸、12份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80份的去离子水和20份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为一种从山茶科植物油菜籽中提取的天然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
[0023]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按照个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称取10份的正十八醇、50份的三氯甲烷、4.5份的氯磺酸、12份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80份的去离子水和20份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备用,使用的称取设备为电子称量设备,且在称量前,需对电子称量设备进行
校准处理;
[0025]S2将S1称取的正十八醇溶解至S1称取的三氯甲烷中,随后采用电加热炉对其进行加热溶解处理,加热温度为30℃,同时采用的电加热炉可精准的控制加热温度,并且在加热溶解的过程中,需不停的对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进行搅拌处理,便于提高溶解效率;
[0026]S3当S2完成对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的溶解后,即可停止电加热炉的工作,随后进行风冷处理,当冷却至4℃后,将S1称取的氯磺酸缓慢的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并且将氯磺酸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保持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温度维持在4℃,当氯磺酸完全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即可得到半成品,启动电加热炉对半成品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配方包括:正十八醇、三氯甲烷、氯磺酸、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去离子水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10

11份的正十八醇、50

55份的三氯甲烷、4.5

4.7份的氯磺酸、12

14份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80

200份的去离子水和20

25份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为一种从山茶科植物油菜籽中提取的天然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3.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个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称取10

11份的正十八醇、50

55份的三氯甲烷、4.5

4.7份的氯磺酸、12

14份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80

200份的去离子水和20

25份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备用;S2将S1中称取的正十八醇溶解至S1中称取的三氯甲烷中,随后采用电加热炉对其进行加热溶解处理;S3当S2中完成对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的溶解后,即可停止电加热炉的工作,随后进行风冷处理,当冷却至4

5℃后,将S1称取的氯磺酸缓慢的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并且将氯磺酸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保持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温度维持在4

5℃,当氯磺酸完全加入至三氯甲烷和正十八醇中即可得到半成品,启动电加热炉对半成品进行加热处理;S4当半成品冷却至0℃后,静置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安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丽臣奥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