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03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螺丝刀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中心轴,中心轴的外表面套设有打击块,打击块的上表面设置有输出轴,打击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凸起,打击块与中心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输出轴底端外表面套设有圆环,圆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横脚,圆环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工作时通过中心轴带动打击块旋转,当凸起与横脚接触时,凸起带动打击块沿着中心轴向下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同时横脚带动圆环沿着输出轴向上滑动并压缩第二弹簧,此时凸起和横脚都能进行轴向位移,从而降低了整个运动时间,减小了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螺丝刀
,具体为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扳手就是以电源或电池为动力的扳手,是一种拧紧高强度螺栓的工具,又叫高强螺栓枪。主要分为冲击扳手、扭剪扳手、定扭矩扳手、转角扳手、角向扳手。目前冲击式电动扳手大多采用微型电机作驱动电机,通过打击块击打输出轴上的横脚,实现力矩的传递,从而将高速旋转的打击块飞轮产生的惯性力转换成冲击力达到拆装螺栓或螺母的目的,而电动螺丝刀是电动扳手中的一种,输出轴需要装配螺丝批。
[0003]现有电动螺丝刀的打击块上的两个凸起与T型输出轴的两个横脚相互配合,通过凸起击打横脚来传递扭力,在工作时打击块必须要有一个轴向的位移差来对凸起进行让位通行,由于T型输出轴不能轴向运动增加了整个运动时间,从而使凸起与T型输出轴之间磨损较大,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电动螺丝刀在工作时冲击块必须要有一个轴向的位移差来对凸起进行让位通行,由于T型输出轴不能轴向运动增加了整个运动时间,从而使凸起与T型输出轴之间磨损较大,降低了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外表面套设有打击块,所述打击块的上表面设置有输出轴,所述打击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凸起,所述打击块与中心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输出轴底端外表面套设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横脚,所述圆环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中心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打击块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安装环和环形槽之间,所述环形槽的内顶壁设置有垫片和钢珠。
[0009]优选的,所述打击块的上下两侧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中心轴和输出轴均与通孔同轴心设置,所述横脚与凸起的位置相对应。
[0010]优选的,所述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输出轴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圆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圆环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输出轴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滑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输出轴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与螺纹孔螺纹
连接。
[0012]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一、锻打胚料:选择合适的铬锰钢,根据零件毛坯重量计算下料尺寸,根据下料尺寸在切割机上将圆棒料按照使用的外形尺寸进行下料切成短棒料,将下好的短棒料进行探伤检验,然后将材料加热到800

1250℃,接着放入锤式压力机上锻打成胚料,使胚料的表面预留有加工余量。
[0014]步骤二、CNC一次:将锻打的胚料放入两个有对应角度凹槽的工装内,两端顶紧胚料后,在工件上车销出定位凹槽。
[0015]步骤三、CNC二次:将车削好定位凹槽的胚料装入专用夹具上,一端顶住定位凹槽,设置合理的切削参数,然后用车床加工外圆及倒角。
[0016]步骤四、外圆磨一次:将粗加工的胚料固定在专用夹具上,调整磨床的顶针向着定位凹槽移动,直至顶紧定位凹槽进行粗磨加工。
[0017]步骤五、加工中心一次:更换车床刀具将零件卡入数控加工中心的夹口,利用数控机床进行打孔和开槽。
[0018]步骤六、加工中心二次:将打孔和开槽的零件利用专用夹具固定在数控加工中心上,利用数控加工中心精铣零件的外圆、端面、凸台和环槽。
[0019]步骤七、去毛刺:将精铣过的零件固定在去毛刺机中夹紧,然后进行去毛刺加工。
[0020]步骤八、热处理:将去毛刺的零件放入热处理箱内,采用等温正火工艺进行淬火。
[0021]步骤九、震动研磨一次:将加工成形的多个零件放入研磨机中,其中研磨机中加有研磨石,研磨10h

20h后筛选出合格的零件。
[0022]步骤十、外圆磨二次:将合格的零件进行固定,查验磨床运行平稳,且砂轮主轴径向跳动≤2μm、轴向窜动≤2μm,外圆切入磨削时砂轮主轴静刚度≤1μm/10kg,然后通过砂轮对零件的外圆进行研磨。
[0023]步骤十一、外圆磨三次:依据磨削需要对砂轮进行二次修整,确保砂轮不平衡精度等级G≤0.2mm/秒,依据磨削需要确定砂轮磨削量,对工件进行外圆进行精磨。
[0024]步骤十二、CNC精车一次:将磨削的零件一端装入精车夹具上夹紧,然后精车外圆、端面、凸台和环槽,再将已精车的一端定位,精车另一端外圆、端面、凸台和环槽。
[0025]步骤十三、清洗:将工件送入清洗机中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将清洗干净的零件取出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45min,干燥温度为40

50℃。
[0026]步骤十四、过防锈油:将零件表面进行浸油处理,防止其因为外部环境造成锈蚀,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0027]优选的,所述零件在CNC加工时对胚料的两端进行倒角操作,倒角量为(3

5mm)*45度。
[0028]优选的,所述加工中心加工时将零件装入主轴的三爪卡盘里,车床尾座上安装圆柱形顶杆,中间设置有与零件外形相匹配的盲腔,盲腔深度尺寸小于零件的总厚度,将零件放置在卡具的盲腔里,移动尾座将尾座上的圆柱顶杆压紧零件表面,然后开始加工。
[0029]优选的,所述零件的热处理在淬火炉中进行,所述淬火的温度为800

850℃,淬火的保温时间为40

50分钟,淬火后在冷却介质的配合下冷却10分钟,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为零下40

50℃,保温时间为60

80分钟,淬火后的回火的温度为150

160℃,保温时间为180

200分钟。
[0030](三)有益效果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2]1、该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通过将第二弹簧和第二固定环套设在输出轴的外表面,使第二固定环上的安装孔与螺纹孔对齐,然后拧紧紧固螺钉使第二固定环与输出轴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圆环能够带动横脚沿着输出轴上下移动为打击块让位通行,使传动更加的稳定。
[0033]2、该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工作时通过中心轴带动打击块旋转,当凸起与横脚接触时,由于打击块能够沿着中心轴上下移动,并且圆环带动横脚能够沿着输出轴上下移动,此时凸起带动打击块沿着中心轴向下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同时横脚带动圆环沿着输出轴向上滑动并压缩第二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包括中心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的外表面套设有打击块(2),所述打击块(2)的上表面设置有输出轴(3),所述打击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凸起(4),所述打击块(2)与中心轴(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所述输出轴(3)底端外表面套设有圆环(6),所述圆环(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横脚(7),所述圆环(6)与输出轴(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环(101),所述打击块(2)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槽(102),所述第一弹簧(5)位于安装环(101)和环形槽(102)之间,所述环形槽(102)的内顶壁设置有垫片(103)和钢珠(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块(2)的上下两侧之间开设有通孔(201),所述中心轴(1)和输出轴(3)均与通孔(201)同轴心设置,所述横脚(7)与凸起(4)的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301),所述输出轴(3)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固定环(302),所述第二弹簧(8)位于圆环(6)和第二固定环(30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6)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03),所述输出轴(3)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滑块(303)相对应的滑槽(304),所述第二固定环(30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305),所述输出轴(3)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306),所述安装孔(305)内设置有紧固螺钉(307),所述紧固螺钉(307)与螺纹孔(306)螺纹连接。6.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的生产工艺,包括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一种电动螺丝刀输出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锻打胚料:选择合适的铬锰钢,根据零件毛坯重量计算下料尺寸,根据下料尺寸在切割机上将圆棒料按照使用的外形尺寸进行下料切成短棒料,将下好的短棒料进行探伤检验,然后将材料加热到800

1250℃,接着放入锤式压力机上锻打成胚料,使胚料的表面预留有加工余量。步骤二、CNC一次:将锻打的胚料放入两个有对应角度凹槽的工装内,两端顶紧胚料后,在工件上车销出定位凹槽。步骤三、CNC二次:将车削好定位凹槽的胚料装入专用夹具上,一端顶住定位凹槽,设置合理的切削参数,然后用车床加工外圆及倒角。步骤四、外圆磨一次:将粗加工的胚料固定在专用夹具上,调整磨床的顶针向着定位凹槽移动,直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东图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