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71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冲击工具,电动冲击工具包括:外转子电机,其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主轴;减速机构,其包括齿轮箱后盖及位于齿轮箱后盖内的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用以将转子组件的转子轴的旋转力减速后传递至主轴;冲击机构,主轴驱动冲击机构形成冲击力;其中,定子套接于齿轮箱后盖的外周,转子组件通过转子前轴承转动连接于齿轮箱后盖的外周,定子相对转子前轴承和传动齿轮组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冲击工具,定子的后部在轴向上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转子前轴承重叠,定子的前部在轴向上能够至少部分地与传动齿轮组重叠,有利于电动冲击工具的轴向上的小型化设计,以便于应用于轴向空间较小的场景。应用于轴向空间较小的场景。应用于轴向空间较小的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冲击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电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冲击工具。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扳手或电动起子机主要包括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电机、传动机构、冲击机构和输出轴,整体体积较大,在狭小空间的使用场景下,不便于操作电动扳手或电动起子。
[0003]现有的电动扳手或电动起子机主要通过缩小其内部部件的尺寸来实现结构紧凑化的手段通,比如,缩小电机轴向长度同时增大电机的外径来保证电机功率,比如,缩小轴承或齿轮等零件的宽度。这样的技术方案,缩小部件的尺寸可能会影响部件的功能,使得电动工具变得紧凑的程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冲击工具,通过优化外转子组件的结构及装配位置,使得电动冲击工具在轴向上的结构更紧凑化。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冲击工具,所述电动冲击工具包括:
[0007]外转子电机,其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
[0008]主轴;
[0009]减速机构,其包括齿轮箱后盖及位于所述齿轮箱后盖内的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用以将所述转子组件的转子轴的旋转力减速后传递至所述主轴;
[0010]冲击机构,所述主轴驱动所述冲击机构形成冲击力;
[0011]其中,所述定子套接于所述齿轮箱后盖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通过转子前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箱后盖的外周,所述定子相对所述转子前轴承和所述传动齿轮组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0012]优选地,所述电动冲击工具为冲击扳手或冲击起子机,其具有旋转状态和冲击状态;所述电动冲击工具还包括输出轴;
[0013]所述冲击机构包括打击块,其用以向所述输出轴施加旋转驱动力或者在旋转方向上周期性冲击所述述输出轴。
[0014]优选地,所述外转子电机位于所述齿轮箱后盖的后部。
[0015]优选地,所述齿轮箱后盖的外壁自后向前依次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转子前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定子套接于所述第二凸台。
[0016]优选地,所述齿轮箱后盖的内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轴通过主轴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主轴轴承与所述定子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0017]优选地,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壳和多个转子磁铁,所述多个转子磁铁沿所述转子壳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开设置。
[0018]优选地,所述转子壳包括底壁和环状侧壁,所述多个转子磁铁嵌设于所述环状侧
壁的内壁,所述定子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转子壳内。
[0019]优选地,所述转子壳朝向所述齿轮箱后盖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转子前轴承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20]优选地,所述转子轴的一端设有太阳齿轮部;
[0021]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和内齿圈,所述内齿圈连接于所述齿轮箱后盖内,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齿轮部啮合。
[0022]优选地,所述主轴的一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腔及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凹腔,所述转子轴设有太阳齿轮部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凹腔,所述行星齿轮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二凹腔内且两者通过行星销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冲击工具,将外转子电机装配于齿轮箱后盖的外周,定子的后部在轴向上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转子前轴承重叠,定子的前部在轴向上能够至少部分地与传动齿轮组重叠,充分利用了电动冲击工具内的轴向上的空间,使得电动冲击工具在轴向上的结构更紧凑化,有利于电动冲击工具的轴向上的小型化设计,以便于应用于轴向空间较小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冲击工具的结构剖视图;
[002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冲击工具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冲击工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转子电机、齿轮箱后盖和内齿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定子和齿轮箱后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冲击机构和主轴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冲击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0、电动冲击工具;
[0035]1、外转子电机;11、转子组件;111、转子轴;1111、太阳齿轮部;112、转子前轴承;113、转子壳;1131、底壁;11311、第二凹槽;1132、环状侧壁;114、转子磁铁;115、转子后轴承;12、定子;13、风扇;
[0036]2、主轴;21、第一凹腔;22、第二凹腔;23、凸起部;24、第二凹孔;
[0037]3、减速机构;31、齿轮箱后盖;311、第一凸台;312、第二凸台;313、第一凹槽;321、行星齿轮;322、内齿圈;323、行星销;324、卡簧;33、齿轮箱前盖;
[0038]4、冲击机构;41、打击块;411、导向孔;42、钢球;43、弹簧;
[0039]5、输出轴;51、第一凹孔;52、第一挡块;
[0040]61、主轴轴承;62、轴套;7、垫片;81、第一机壳;82、第二机壳;91、照明灯;92、灯罩;93、换向拨杆;94、开关;95、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所属的
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专利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即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3]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清楚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所指示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或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一个;另有明确限定的除外。
[004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应作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5]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冲击工具(100)包括:外转子电机(1),其包括转子组件(11)和定子(12);主轴(2);减速机构(3),其包括齿轮箱后盖(31)及位于所述齿轮箱后盖(31)内的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用以将所述转子组件(11)的转子轴(111)的旋转力减速后传递至所述主轴(2);冲击机构(4),所述主轴(2)驱动所述冲击机构(4)形成冲击力;其中,所述定子(12)套接于所述齿轮箱后盖(31)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11)通过转子前轴承(112)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箱后盖(31)的外周,所述定子(12)相对所述转子前轴承(112)和所述传动齿轮组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冲击工具(100)为冲击扳手或冲击起子机,其具有旋转状态和冲击状态;所述电动冲击工具(100)还包括输出轴(5);所述冲击机构(4)包括打击块(41),其用以向所述输出轴(5)施加旋转驱动力或者在旋转方向上周期性冲击所述述输出轴(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电机(1)位于所述齿轮箱后盖(31)的后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后盖(31)的外壁自后向前依次设有第一凸台(311)和第二凸台(312),所述转子前轴承(112)套接于所述第一凸台(311),所述定子(12)套接于所述第二凸台(3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后盖(31)的内壁设有第一凹槽(313),所述主轴(2)通过主轴轴承(61)转动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钱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