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型巷道交叉处组合钢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
,特别涉及以一种T型巷道交叉处组合钢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巷道开挖后,随着塑性松动圈的扩展,巷道周边向巷道内移近位移不断增大,当位移过大,岩体松动且超过自身承载能力时,必然对支护体产生“挤压作用”,支护体上的压力随之增大。
[0003]在软岩巷道采用常规的锚喷支护难以控制软岩围岩软化等引起的过量变形与破坏。由于巷道初期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的特点,一味地强调支护刚度,不预留适当的变形空间,会导致巷道围岩支护变形不协调而发生破坏。开放式支护结构也不能适应软岩巷道压力的要求,对于底板未加处理的开放式支护很容易发生较大底鼓,巷道两帮也发生松动,导致巷道的支护状况恶化。在现有技术中,根据相似条件工程类比,在软岩条件下大断面“T”型交岔点一般采用锚网喷支护加锚索梁支护,主斜井断面为半圆拱形,交岔点处运输空间不足,且需要多次维护返修,不能一次性解决支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专利专利技术了一种T型巷道交叉处组合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T型巷道交叉处组合钢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C型组件,所述C型组件由三段钢支架组成,三段所述钢支架包括第一钢支架、与所述第一钢支架相对设置的第三钢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钢支架与所述第三钢支架的第二钢支架;以及O型组件,所述O型组件由四段钢支架组成,四段所述钢支架包括环形布设的第四钢支架、第五钢支架、第六钢支架及第七钢支架;所述第二钢支架安装在T型巷道的背墙内,所述第一钢支架安装在T型巷道的顶板上,且能够与第四钢支架卡接,所述第三钢支架安装在T型巷道的底板上,且能够与所述第六钢支架卡接,所述第五钢支架安装在T型巷道的第一侧墙内,所述第七钢支架安装在T型巷道的第二侧墙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巷道交叉处组合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钢支架上的第一灌注口,所述第一灌注口能够向所述C型组件内灌注混凝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T型巷道交叉处组合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支架上的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能够排出所述C型组件内的气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T型巷道交叉处组合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支架与所述第三钢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智,赵志志,黎劲东,虎文广,王志华,黄彦云,韩国龙,赵凯,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