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84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涉及聚酯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用于混合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设备主体的内腔充满氮气,在设备主体的侧面顶端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用于输送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设备主体的底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用于输出混合均匀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设备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气动机构;无需额外提供搅拌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能源,节约了能源损耗,在排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过程中,搅拌叶片也会不断搅拌,进一步使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搅拌均匀。拌均匀。拌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酯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的生产主要包括酯交换缩聚法、直接酯化缩聚法和环氧乙烷法,其中直接酯化缩聚法用高纯度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直接酯化生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或丁酯,然后进行缩聚反应,该法的关键是解决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混合均匀,提高反应速度和制止醚化反应,因此,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需要将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混合均匀;
[0003]现有的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会将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加入搅拌塔中,通过外加动力来搅拌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使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混合均匀,外加动力就会使聚酯生产过程中增加额外的能源损耗,这会增加聚酯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外加动力混合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导致聚酯生产过程中能源损耗增加,提高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包括:
[0007]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用于混合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充满氮气;
[0008]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开设在设备主体的侧面顶端位置,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用于输送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0009]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开设在设备主体的底面中心位置,所述出料口用于输出混合均匀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0010]气动机构,所述气动机构设置在设备主体的顶端,所述气动机构用于搅拌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利用氮气的气压排出混合均匀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0011]漂浮机构,所述漂浮机构滑动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内壁上,所述漂浮机构用于驱动气动机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动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面与设备主体的顶面密封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面靠近设备主体的内腔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壳,所述外壳的底面靠近密封壳的一侧开设有输气通道,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内置腔,所述内置腔通过输气通道与设备主体的内腔相连通。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壳的底面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杠。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漂浮机构包括若干浮块,浮块的数量至少为三块,所述若干浮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圈,所述弧形圈远离浮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设备主体的侧壁靠近滑块的位置开设有与滑块相互契合的滑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块的内侧靠近丝杠的位置安装有与丝杠相互契合的滚珠螺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杠的顶端啮合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远离丝杠的一端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侧穿插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端侧面嵌套有若干组搅拌叶片,若干组搅拌叶片倾斜设置。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啮合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安装在输气通道的内侧,且与输气通道相互契合。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通过设置的气动机构和漂浮机构,随着设备主体内腔中液面的上升,漂浮机构在浮力的作用下也会上升,因此漂浮机构在不施加外部动力的情况下,直接驱动气动机构,使气动机构中的搅拌叶片自动搅拌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节约了能源;
[0020]通过设置的输气通道和螺纹杆,会将内置腔中的氮气通过输气通道泵入设备主体的内腔,保证设备主体内腔中的氮气形成高压,并且在排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过程中,搅拌叶片会反转,反转的搅拌叶片会对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施加向下的挤压力,配合高压氮气,进一步提高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气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气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漂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设备主体;2、第一进料口;3、第二进料口;4、出料口;5、气动机构;51、外壳;52、密封壳;53、输气通道;54、内置腔;55、丝杠;56、传动带;57、传动齿轮;58、从动齿轮;59、搅拌轴;510、搅拌叶片;511、螺纹杆;6、漂浮机构;61、浮块;62、弧形圈;63、滑块;64、滚珠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1

图5所示,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该原料上料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用于混合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设备主体1的内腔充满氮气,在设备主体1的侧面顶端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分别用于输送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设备主体1的底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料口4,出料口4用于输出混合均匀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设备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气动机构5,气动机构5用于搅拌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利用氮气的气压排出混合均匀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设备主体1
的内壁上滑动设置有漂浮机构6,漂浮机构6用于驱动气动机构5;
[0030]工作时,在通过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分别将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排入设备主体1内腔的过程中,设备主体1内腔中的液面会逐渐上升,而漂浮机构6会漂浮在液面上,所以会随着液面的上升而上升,在漂浮机构6上升的过程中,会驱动气动机构5,使气动机构5可以不断搅拌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同时也可以将设备主体1中的氮气逐步吸收储存起来,待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搅拌均匀后,随着漂浮机构6的下降,气动机构5会将氮气排出,并作用在混合溶液的液面,提高混合溶液的出料效率,最后可以将混合溶液通入反应釜中进行缩聚反应,生成聚酯。
[0031]如图3和图4所示,气动机构5包括外壳51,外壳51的底面与设备主体1的顶面密封连接,外壳51的底面靠近设备主体1的内腔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壳52,外壳51的底面靠近密封壳52的一侧开设有输气通道53,外壳51的内部设有内置腔54,内置腔54通过输气通道53与设备主体1的内腔相连通;
[0032]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进入设备主体1的内腔后,设备主体1内腔中的氮气可以通过输气通道53进入内置腔54中,并在内置腔54中储存起来。
[0033]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密封壳52的底面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杠55,漂浮机构6包括若干浮块61,浮块61的数量至少为三块,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所述设备主体(1)用于混合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腔充满氮气;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所述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开设在设备主体(1)的侧面顶端位置,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分别用于输送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开设在设备主体(1)的底面中心位置,所述出料口(4)用于输出混合均匀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气动机构(5),所述气动机构(5)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顶端,所述气动机构(5)用于搅拌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利用氮气的气压排出混合均匀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漂浮机构(6),所述漂浮机构(6)滑动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内壁上,所述漂浮机构(6)用于驱动气动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生产用原料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机构(5)包括外壳(51),所述外壳(51)的底面与设备主体(1)的顶面密封连接,所述外壳(51)的底面靠近设备主体(1)的内腔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壳(52),所述外壳(51)的底面靠近密封壳(52)的一侧开设有输气通道(53),所述外壳(51)的内部设有内置腔(54),所述内置腔(54)通过输气通道(53)与设备主体(1)的内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殿才潘建田王玉陈张艳青凡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