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959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微能源网,基于微能源网构建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在考虑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同时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并将地源热泵模型和压缩空气储能模型融入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中,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包括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基础上,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分析,细化设计了运行特性方程并将其融入微能源网的协调控制策略中;以分布式优化的方式减少通信交互量和交互频次,通过设计触发条件在满足运行要求的情况下减少优化策略的生成次数。化策略的生成次数。化策略的生成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能源网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分布式能源建设,如何保质保量地消纳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利用率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与传统的集中式智能电网相比,分布式智能电网具有小型分散、清洁低碳、运行灵活的特点,能够为分布式能源的高质量消纳提供支撑。作为分布式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能源网是一种智慧型能源综合利用的区域网络。它以能源的优化利用为导向,有机融合了区域能源的生产、调度、传输、存储和使用,即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能够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实现内部多种能源网络互补运行与高效用能,并可根据需要与外部网络灵活互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微能源网的优化控制策略展开研究。
[0004]目前有基于间歇式能源消纳率建立了针对微能源网互联系统的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互联前后系统频率稳定性和对间歇式能源的消纳能力,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0005]目前还公开有将电动汽车的V2G技术应用到微能源网中,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需求响应策略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该模型在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电价变化对各项负荷的曲线进行调整,并利用改进的差分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能通过对常规电负荷、电动汽车及天然气负荷的转移和替代,平抑系统负荷波动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0006]目前公开有针对微能源网中多种能源的耦合转换特性,在引入微能源网运营商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需求响应的3种模式,即转移模型、转换模型和可削减模型。而后,提出了基于综合需求响应的微能源网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0007]目前公开有面向多种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微能源网,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微能源网能量管理与优化方法。该方法使用深度Q网络对预测负荷、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功率输出和分时电价等环境信息进行学习,通过习得的策略集对微能源网进行能量管理。仿真结果展示了继承策略集后算法性能的提升,验证了深度强化学习相比启发式算法在微能源网能量管理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0008]目前公开有为解决分布式能源的消纳问题,由热电联产机组、燃气轮机、电锅炉、电转气设备及储能设备组成的微能源网中,在考虑电负荷需求响应的同时,在微能源网中引入电动汽车,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微能源网日前调度混合整数线性模型。
[0009]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传统的多能设备如CCHP、燃气锅炉等,考虑的设备不够全面,且
现有协调控制方法以集中式为主,需要交互的信息量和频次较高。因此,如何降低交互信息量和频次,减少优化策略的生成次数,提高优化控制效果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变电检修的安全带悬挂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
[0011]根据一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包括:
[0013]构建微能源网,基于微能源网构建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在考虑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同时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并将地源热泵模型和压缩空气储能模型融入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中,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包括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
[0014]求解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通过考虑成本增量的一致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触发条件对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进行分布式求解;将求解后得到的优化参数应用于微能源网的协调控制。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系统,包括:
[0016]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建立模块,被配置为:构建微能源网,基于微能源网构建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在考虑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同时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并将地源热泵模型和压缩空气储能模型融入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中,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包括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
[0017]求解模块,被配置为:求解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通过考虑成本增量的一致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触发条件对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进行分布式求解;将求解后得到的优化参数应用于微能源网的协调控制。
[001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完成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
[0019]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微能源网构建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在考虑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同时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并将地源热泵模型和压缩空气储能模型融入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中,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包括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在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基础上,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分析,细化设计了运行特性方程并将其融入微能源网的协调控制策略中。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求解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通过考虑成本增量的一致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触发条件对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进行分布式求解;将求解后得到的优化参数应用于微能源网的协调控制。提出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一致性协同策略,以分布式优化的
方式减少通信交互量和交互频次,通过设计触发条件在满足运行要求的情况下减少优化策略的生成次数,解决了微能源网协调控制如何降低交互信息量和频次,减少优化策略的生成次数,提高优化控制效果的技术问题。
[0023]本专利技术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6]图1为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微能源网,基于微能源网构建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在考虑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同时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并将地源热泵模型和压缩空气储能模型融入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中,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包括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求解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通过考虑成本增量的一致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触发条件对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进行分布式求解;将求解后得到的优化参数应用于微能源网的协调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能源网包括冷热电三联供机组、电制冷机组、燃气锅炉、地源热泵、压缩机和涡轮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包括以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CCHP机组的运行成本、电制冷机组的运行成本、燃气锅炉的运行成本、地源热泵的运行成本和压缩空气储能的运行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考虑成本增量的一致性的方式包括,将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抽象成数学表达式:第i个设备的二次项系数乘以功率的平方获得第一协同值,一次项系数与功率的乘积为第二协同值,第一协同值加上第二协同值再加上常数项系数获得的数值等于第i个设备的成本;并利用构造拉格朗日函数进行计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状态变化的触发条件采用定义事件触发函数,并设置触发条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地源热泵模型包括地源热泵的制冷状态函数,地源热泵的制冷状态函数包括:档位数与t时刻地源热泵的制冷状态的乘积大于等于t时刻地源热泵的制冷档位,t时刻地源热泵的制冷档位大于等于零;t时刻地源热泵输出的冷功率等于t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王瑞琪牛蔚然杨乐刘肖琳李梦雯陈旻昱程浩原张晓峰贺兴艾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