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橙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953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橙色荧光粉,包括以下成分:SrCO3;ZnS;Eu2O3;Er2O3;LiCO3;无水乙醇,所述SrCO3、ZnS、Eu2O3、Er2O3、LiCO3和无水乙醇的纯度均为二级品,且表现如下: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步骤S1:取6个刚玉坩埚和一个玛瑙研钵,之后对刚玉坩埚和玛瑙研钵进行清洗,然后对其进行烘干以备使用。本产品是一种新型的稀土离子掺杂,同时具有力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的双模纳米材料,它提供一种简便、可靠且更灵敏的远程可视化分布的方式压力测试。这种发光通过发光强度定量显示外力大小,没有结构性损伤,且具有可重复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实时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橙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发光材料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橙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力致发光材料是一种无需外加电场或者光源,将机械刺激直接转化为光的发光材料,在新光源及显示、生物成像、建筑探伤及健康监测、压力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0003]机械发光现象最早记载始于1605年,用小刀轻轻划过方糖表面会看到有闪光出现。除方糖外,研究人员还陆续从岩石、石英、碱性卤化物、分子晶体和一些有机材料中发现了机械发光,在19世纪之前,发现了数百种不同类型的机械发光化合物,然而由于力致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对光探测的阈值低下,对应力发光的一直未受到重视,被认为毫无价值。
[0004]直到1999年,Xu和同事将ZnS:Mn
2+
和SrAl2O4:Eu
2+
机械发光材料引入到环氧树脂中,获得了非破坏性弹性机械发光,首次报道了材料的高亮度可再生应力发光,随后,各种新型高效的力致发光材料被开发出来,但是现有的力致发光材料在使用的时候,不能通过发光强度定量显示外力大小,同时HIA会导致结构性损伤。
[0005]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橙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橙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橙色荧光粉,包括以下成分:
[0008]SrCO3;
[0009]ZnS;
[0010]Eu2O3;
[0011]Er2O3;
[0012]LiCO3;
[0013]无水乙醇。
[0014]本产品是一种新型的稀土离子掺杂,同时具有力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的纳米材料,它提供一种简便、可靠且更灵敏的远程可视化分布的方式压力测试。这种发光通过发光强度定量显示外力大小,没有结构性损伤,且具有可重复性、实时性和可靠性。
[00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SrCO3、ZnS、Eu2O3、Er2O3、LiCO3和无水乙醇的纯度均为二级品,且表现如下: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
[001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S1:取6个刚玉坩埚和一个玛瑙研钵,之后对刚玉坩埚和玛瑙研钵进行清洗,然后对其进行烘干以备使用;
[0018]步骤S2: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原料,然后将原料分别放到1号到6号坩埚中,之后分别将1

6号样品放入玛瑙研钵中,用研磨杵混合均匀;
[0019]步骤S3:将步骤S2中的粉体和酒精混合研磨,并且将其移至相对应的刚玉坩埚中;
[0020]步骤S4:将步骤S3中的1

6号坩埚放入烘干箱中烘干;
[0021]步骤S5:工作人员打开高温管式炉,将烘干的样品放入管式炉中,并装好法兰;
[0022]步骤S6:工作人员使用真空泵将高温管式炉抽出空气,保证高温管式炉无氧气;
[0023]步骤S7:工作人员将样品进行煅烧;
[0024]步骤S8:工作人员将管式炉温度降至80℃以下同时关闭炉子,并取出样品。
[002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工作人员使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刚玉坩埚及玛瑙研钵。
[002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工作人员将步骤S2中的粉体和酒精按照1.5:1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充分研磨30分钟。
[002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烘干箱的烘干温度在60℃。
[002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5中,工作人员将高温管式炉上的刚玉管两头安装密闭装置。
[002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6中,工作人员用真空泵将炉内空气抽10分钟并通入氩气,如此反复三到四次,保证管中无氧气。
[003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7中,工作人员将样品放置到高温管式炉中进行煅烧,高温管式炉的温度为1300℃,且煅烧时间为3小时。
[003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8中,工作人员停止高温管式炉之后,然后停止通氩气。
[003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33]1、本产品是一种新型的稀土离子掺杂,同时具有力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的纳米材料,它提供一种简便、可靠且更灵敏的远程可视化分布的方式压力测试。这种发光通过发光强度定量显示外力大小,没有结构性损伤,且具有可重复性、实时性和可靠性。
[0034]2、本产品的优点是样品对应力敏感,实时、可靠,并能显示应力的分布。本产品在压力传感器,防伪签名,生物成像、心脏起搏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合成样品的XRD图谱;
[0036]图2为第一Er
3+
/Eu
3+
掺杂SrS/SrZnOS的扫描电镜分析图;
[0037]图3为第二Er
3+
/Eu
3+
掺杂SrS/SrZnOS的扫描电镜分析图;
[0038]图4为第三Er
3+
/Eu
3+
掺杂SrS/SrZnOS的扫描电镜分析图;
[0039]图5为第四Er
3+
/Eu
3+
掺杂SrS/SrZnOS的扫描电镜分析图;
[0040]图6为Er
3+
/Eu
3+
共掺杂SrS/SrZnOS荧光光谱图;
[0041]图7为Er
3+
/Eu
3+
共掺杂SrS/SrZnOS光致发光照片;
[0042]图8为Er
3+
/Eu
3+
掺杂SrS/SrZnOS光致发光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参照图1

8,一种橙色荧光粉,包括以下成分:
[0045]SrCO3;
[0046]ZnS;
[0047]Eu2O3;
[0048]Er2O3;
[0049]LiCO3;
[0050]无水乙醇。
[0051]SrCO3、ZnS、Eu2O3、Er2O3、LiCO3和无水乙醇的纯度均为二级品,且表现如下: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
[0052]一种橙色荧光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3]步骤S1:取6个刚玉坩埚和一个玛瑙研钵,之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橙色荧光粉,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SrCO3;ZnS;Eu2O3;Er2O3;LiCO3;无水乙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橙色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SrCO3、ZnS、Eu2O3、Er2O3、LiCO3和无水乙醇的纯度均为二级品,且表现如下: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橙色荧光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取6个刚玉坩埚和一个玛瑙研钵,之后对刚玉坩埚和玛瑙研钵进行清洗,然后对其进行烘干以备使用。步骤S2: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原料,然后将原料分别放到1号到6号坩埚中,之后分别将1

6号样品放入玛瑙研钵中,用研磨杵混合均匀。步骤S3:将步骤S2中的粉体和酒精混合研磨,并且将其移至相对应的刚玉坩埚中步骤S4:将步骤S3中的1

6号坩埚放入烘干箱中烘干。步骤S5:工作人员打开高温管式炉,将烘干的样品放入管式炉中,并装好法兰。步骤S6:工作人员使用真空泵将高温管式炉抽出空气,保证高温管式炉无氧气;步骤S7:工作人员将样品进行煅烧;步骤S8:工作人员将管式炉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礼刚马丽红杨海军王克柏永清王浩森周杨沈宏霞乔晴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