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52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包括限位斗,限位斗的位置固定,且呈上下贯通状,限位斗的底部设置有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的第一传料斗;第二传料斗和第三传料斗均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且第二传料斗的顶部与第三传料斗的顶部连接,第二传料斗的外壁与第一传料斗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料空间,导料空间的底部为环形的阻挡环口,第三传料斗底部的开口为落料口,落料口位于阻挡环口的环形内,且落料口与阻挡环口之间具有设定间隔;支撑杆与第一传料斗、第二传料斗以及第三传料斗固定连接;裁切刀位于第三传料斗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能够使得使用功能更佳。料的加料设备能够使得使用功能更佳。料的加料设备能够使得使用功能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加料
,涉及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许多领域,比如化工、造纸等领域,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需要向液体中加入粉料的情况,而如果加入粉料较少,则可直接通过人工加入,但是如果加入的粉料较多,比如需要加入数吨的粉料,此时通常主要还是回借助设备进行,比如使用行车等将粉料吨袋悬吊运动到液体槽上方后,将吨袋底部划开,从而将粉料落下进入到液体槽内。
[0003]目前,市场上具有一款公告号为CN2153998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造纸粉体辅料加料装置,其能够对较多的粉料进行投加,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粉料对液面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容易将液体溅起,甚至飞溅到外部,不仅容易造成液体浪费,甚至会会作用到人体上引起损害等,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旨在解决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包括:
[0006]限位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斗(1),所述限位斗(1)的位置固定,且呈上下贯通状,所述限位斗(1)的底部设置有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的第一传料斗(2);第二传料斗(3)和位于所述第二传料斗(3)内的第三传料斗(4),所述第二传料斗(3)和所述第三传料斗(4)均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且所述第二传料斗(3)的顶部与所述第三传料斗(4)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传料斗(3)的外壁与所述第一传料斗(2)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料空间(5),所述导料空间(5)的底部为环形的阻挡环口(6),所述第三传料斗(4)底部的开口为落料口(7),所述落料口(7)位于所述阻挡环口(6)的环形内,且所述落料口(7)与所述阻挡环口(6)之间具有设定间隔;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与所述第一传料斗(2)、所述第二传料斗(3)以及所述第三传料斗(4)固定连接;裁切刀(9),所述裁切刀(9)位于所述第三传料斗(4)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斗(1)、所述第一传料斗(2)、所述第二传料斗(3)以及所述第三传料斗(4)的横截面均为矩形,还包括有位置固定的引导件(10),所述引导件(10)呈开口向下的罩状,所述引导件(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矩形,且所述引导件(10)与所述限位斗(1)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传料开口(11);所述引导件(10)高于所述第二传料斗(3),所述引导件(10)的下侧与所述第二传料斗(3)的顶部之间的间距为下料开口,所述下料开口以及所述导料空间(5)均与所述传料开口(11)相通;所述裁切刀(9)位于所述引导件(10)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刀(9)包括有四个,四个所述裁切刀(9)呈X状分布于所述引导件(10)的顶部,每个所述裁切刀(9)的端部均与所述引导件(10)的一个角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裁切刀(9)的侧部形成引导空间,所述引导空间用于将粉料引导至所述传料开口(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刀(9)呈开口向下的V字形,四个所述裁切刀(9)的相交处设置有方锥状的开口锥刀(12),所述裁切刀(9)的顶部为裁切口(13),所述裁切口(13)包括有第一开口部(13a)和第二开口部(13b),所述第一开口部(13a)和所述第二开口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超周安乡冯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漳鹏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