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35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包括:桁架,所述桁架顶侧设有轨枕,所述轨枕上设有钢轨;减振箱,所述减振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上,所述减振箱内设有减振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桁架上设置减振箱,当所述桁架产生振动时,所述减振箱可通过内部的减振系统的振动进行耗能,从而对桁架进行减振并降噪。从而对桁架进行减振并降噪。从而对桁架进行减振并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轨道
,特别涉及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

技术介绍

[0002]城际铁路是来往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之间的、列车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下的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不同地区对减振降噪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市区需要高级减振降噪而郊区只需要低级减振降噪。作为城际铁路的主要轨道结构形式,桁架式无砟轨道主要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桁架等结构组成,只有单一级别的减振降噪能力,特别地双块式轨枕之间通过桁架结构混凝土连接,一旦某个杆件出现破坏容易导致两边轨枕受力不均匀,从而引起桁架式无砟轨道整体结构受力不平衡而加剧轨枕的几何线形存在高低不平,影响列车的平稳运营;相对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由于桁架式无砟轨道结构没有弹性缓冲层,减振降噪功能差,在列车高频荷载的往复冲击作用下桁架式无砟轨道的轨枕、桁架与支承层的振动传递较大,导致下部基础较大的振动响应与噪声,容易对城区邻居铁路的居民生活与工作进行振动干扰与噪声干扰。
[000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桁架式无砟轨道减振降噪功能弱容易产生较大振动与过大噪音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包括:
[0007]桁架,所述桁架顶侧设有轨枕,所述轨枕上设有钢轨;
[0008]减振箱,所述减振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上,所述减振箱内设有减振系统。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减振系统包括第一阻尼器、第一弹簧及质量块;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减振箱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质量块的顶侧连接。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减振系统还包括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箱体及颗粒物;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底侧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减振箱的底侧连接,所述颗粒物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质量块底侧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顶侧连接,所述颗粒物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减振箱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顶侧连接,
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底侧连接,且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质量块的顶侧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减振箱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质量块的底侧连接,且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减振箱的底侧连接。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减振箱及所述箱体均通过金属制成,且减振箱内侧及箱体内侧均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包括水泥基陶粒、无机颗粒吸声材料及轻质混凝土吸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中,还包括:
[0016]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桁架及所述减振箱固定连接。
[001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桁架设有多个且分别相互平行,各个所述桁架上分别设有n个所述轨枕,各个所述轨枕成n排分布,且各排所述轨枕上分别设有一条所述钢轨,所述钢轨与所述桁架相互垂直。
[001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桁架上设有多个所述减振箱。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包括:桁架,所述桁架顶侧设有轨枕,所述轨枕上设有钢轨;减振箱,所述减振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上,所述减振箱内设有减振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桁架上设置减振箱,当所述桁架产生振动时,所述减振箱可通过内部的减振系统的振动进行耗能,从而对桁架进行减振并降噪。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桁架与轨枕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减振箱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减振箱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减振箱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减振箱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箱体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箱体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桁架;2、轨枕;3、钢轨;4、减振箱;5、减振系统;501、第一阻尼器;502、第一弹簧;503、质量块;504、第二阻尼器;505、第二弹簧;506、箱体;507、颗粒物;6、连接杆;7、吸音板;8、扣件。9、横向隔板;10、纵向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作为城际铁路的主要轨道结构形式,桁架式无砟轨道主要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
枕、桁架等结构组成,双块式轨枕之间通过桁架结构混凝土连接,一旦某个杆件出现破坏容易导致两边轨枕受力不均匀,从而引起桁架式无砟轨道整体结构受力不平衡而加剧轨枕的几何线形存在高低不平,影响列车的平稳运营;相对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由于桁架式无砟轨道结构没有弹性缓冲层,在列车高频荷载的往复冲击作用下桁架式无砟轨道的轨枕、桁架与支承层的振动传递较大和噪声,导致下部基础较大的加速度响应和噪声,容易对城区邻居铁路的居民生活与工作进行振动与噪声干扰。因此,为了保障城际铁路轨道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在现有的桁架式无砟轨道基础上对其桁架结构进行加装不同形式的减振降噪装置,提高其不同程度的减振与降噪作用,实现不同地区的多个等级减振与降噪控制要求,如以下实施例。
[0032]实施例:
[0033]请参阅图1

图8。其中,所述减振降噪型桁架1式无砟轨道包括:桁架1,所述桁架1顶侧设有轨枕2,所述轨枕2上设有钢轨3;减振箱4,所述减振箱4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1上,所述减振箱4内设有减振系统5。
[0034]如图1

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所述桁架顶侧设有轨枕,所述轨枕上设有钢轨;减振箱,所述减振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上,所述减振箱内设有减振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系统包括第一阻尼器、第一弹簧及质量块;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减振箱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质量块的顶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系统还包括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箱体及颗粒物;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底侧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减振箱的底侧连接,所述颗粒物设置在所述箱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质量块底侧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顶侧连接,所述颗粒物设置在所述箱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降噪型桁架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减振箱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及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锐杨溥炎杜彦良蔡德钩刘铁军李婧超徐礼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