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905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所述台阶式锚碇设于山区的大里程侧,所述台阶式锚碇包括设于硬化岩层上的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以及安装在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上的第一锚梁,所述第一锚梁通过预应力锚索分别锚固在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不同的台阶斜面上,位于低处的所述第一锚梁上安装有第一卷扬机转向轮,位于高处的所述第一锚梁上安装有第一主索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无塔架侧缆索体系斜向下,采用台阶式锚碇,将锚梁支撑在硬化处理后岩层上,保证锚碇受力,可以有效减少工程量。可以有效减少工程量。可以有效减少工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的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各地正在大规模建设交通路网,而桥梁作为一种常见的跨越江河湖海的结构形式在每条交通路网上也会经常采用,桥梁的种类越来越多,施工方式也各式各样。其中拱桥作为各种桥梁中的一种型式新颖、外形美观的重要跨越式桥梁结构,在山区峡谷和河流桥梁结构形式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国内山区、河谷地区拱桥拱肋吊装一般采取缆索吊机架设或者转体施工,采用平面或竖面转体施工的两岸地形一般较为宽敞。山区的常规缆索吊机建造方法有:(1)等边跨对称、扣缆塔分离式(2)等边跨对称、扣缆塔合一式。
[0004]某些地形较为复杂,山谷两岸的山体陡峭,山体岩石坚硬爆破成本高,两岸拱座位置场地狭小,周期性起风且昼夜温差极大,如我国西北地区。常规的建造方法的缺点就会暴露。采用等边跨对称、扣缆塔分离式缆索吊机的缺点是拱座后方扣、缆塔占用较多场地,场地开挖平整成本投入较大;扣塔和缆塔的钢塔架用钢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时间长。采用等边跨对称、扣缆塔合一式缆索吊机的缺点是在陡峭山体复杂地形条件下,缆索吊机等边跨设计山体需要爆破开挖量极大,工序繁琐,成本大,安全风险高。公开号为CN10975060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对称缆索吊机的施工方法,虽能降低施工难度,但仍需在山区的大里程侧和小里程侧施作塔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在山区大里程侧不设置塔架时,可以保证锚碇的受力。
[0006]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7]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式锚碇设于山区的大里程侧,所述台阶式锚碇包括设于硬化岩层上的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以及安装在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上的第一锚梁,所述第一锚梁通过预应力锚索分别锚固在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不同的台阶斜面上,位于低处的所述第一锚梁上安装有第一卷扬机转向轮,位于高处的所述第一锚梁上安装有第一主索鞍。
[0008]所述第一卷扬机转向轮通过竖向支撑柱同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的台阶平面连接。
[0009]所述第一锚梁底部通过设于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的台阶平面上的抄垫进行支撑。
[0010]所述山区的小里程侧设有塔架和混凝土锚碇,所述台阶式锚碇位置高于所述塔架顶部位置,所述塔架顶部位置高于所述混凝土锚碇位置。
[0011]所述塔架包括扣塔和缆塔,所述扣塔安装在山体上,所述缆塔通过铰座安装在所述扣塔顶部,所述缆塔顶部设有第二主索鞍;所述混凝土锚碇包括锚碇混凝土层以及安装在所述锚碇混凝土层上的第二锚梁,所述第二锚梁通过预应力锚索锚固在所述锚碇混凝土层的混凝土斜面上,所述第二锚梁上安装有第二卷扬机转向轮和第三主索鞍,所述第三主索鞍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卷扬机转向轮位置。
[0012]所述第一主索鞍同主索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索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主索鞍同所述第三主索鞍连接。
[0013]本技术的优点是:无塔架侧缆索体系斜向下,采用台阶式锚碇,将锚梁支撑在硬化处理后岩层上,保证锚碇受力,可以有效减少工程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在不对称缆索扣挂法山区拱桥施工工况中整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山区两侧主索锚碇布置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山区小里程的混凝土锚碇立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山区小里程的混凝土锚碇平面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山区大里程的台阶式锚碇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0]如图1

5所示,图中标记1

18分别表示为: 台阶式锚碇1、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2、第一卷扬机转向轮3、第一锚梁4、预应力锚索5、第一主索鞍6、竖向支撑柱7、抄垫8、塔架9、混凝土锚碇10、缆塔11、第二主索鞍12、锚碇混凝土层13、第二卷扬机转向轮14、第二锚梁15、第三主索鞍16、主索17、牵引索18。
[0021]实施例: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台阶式锚碇1设于山区的大里程侧(山势高的一侧),台阶式锚碇1包括设于硬化岩层上的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2以及安装在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2上的第一锚梁4,第一锚梁4通过预应力锚索5分别锚固在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2不同的台阶斜面上,位于低处的第一锚梁4上安装有第一卷扬机转向轮3,位于高处的第一锚梁4上安装有第一主索鞍6,其中,第一卷扬机转向轮3用于卷扬机上的牵引索18的转向,牵引索18缠绕在第一卷扬机转向轮3上。第一卷扬机转向轮3通过竖向支撑柱7同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2的台阶平面连接,竖向支撑柱7用于支撑第一卷扬机转向轮3。第一锚梁4底部通过设于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2的台阶平面上的抄垫8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2为两级台阶锚碇混凝土层,两级台阶锚碇混凝土层包括从下至少依次设置的第一台阶平面、第一台阶斜面、第二台阶平面和第二台阶斜面,第一锚梁4设置两个,两个第一锚梁4均通过预应力锚索5分别锚固在第一台阶斜面和第二台阶斜面上,第一卷扬机转向轮3安装在锚固于第一台阶斜面上的第一锚梁4上,第一卷扬机转向轮3通过竖向支撑柱7同第一台阶平面连接,第一主索鞍6安装在锚固于第二台阶斜面上的第一锚梁4上,第一锚梁4底部通过设于第二台阶平面上的抄垫8进行支撑。
[0022]如图1

5所示,山区的小里程侧(山势低的一侧)设有塔架9和混凝土锚碇10,台阶式锚碇1位置高于塔架9顶部位置,塔架9顶部位置高于混凝土锚碇10位置。塔架9包括扣塔和缆塔11,扣塔安装在山体上,缆塔11通过铰座安装在扣塔顶部,缆塔11顶部设有第二主索鞍12;混凝土锚碇10包括锚碇混凝土层13以及安装在锚碇混凝土层13上的第二锚梁15,第二锚梁15通过预应力锚索5锚固在锚碇混凝土层13的混凝土斜面上,第二锚梁15上安装有第二卷扬机转向轮14和第三主索鞍16,第三主索鞍16位置高于第二卷扬机转向轮14位置,其中,第二卷扬机转向轮14用于卷扬机上的牵引索18的转向,牵引索18缠绕在第二卷扬机转向轮14上。第一主索鞍6同主索17的一端连接,主索17的另一端经第二主索鞍12同第三主索鞍16连接,实现了主索17的可靠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二主索鞍12与第三主索鞍16之间的主索17垂直于锚碇混凝土层13的混凝土斜面,缠绕于第二卷扬机转向轮14上的牵引索18也垂直于锚碇混凝土层13的混凝土斜面。
[0023]本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无塔架侧缆索体系斜向下,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式锚碇设于山区的大里程侧,所述台阶式锚碇包括设于硬化岩层上的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以及安装在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上的第一锚梁,所述第一锚梁通过预应力锚索分别锚固在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不同的台阶斜面上,位于低处的所述第一锚梁上安装有第一卷扬机转向轮,位于高处的所述第一锚梁上安装有第一主索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扬机转向轮通过竖向支撑柱同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的台阶平面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式锚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梁底部通过设于所述台阶式锚碇混凝土层的台阶平面上的抄垫进行支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区拱桥不对称缆索扣挂系统中的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恩银民富张四明曹振杰王佳琪陈秀雯殷正昂李其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