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894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空压机主体,所述空压机主体顶部的出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热风进行集中的热风集中组件,且热风集中组件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对热风中热量进行利用的余热回收组件所述热风集中组件包括框架一,所述框架一内等距设置有多个用于集中热风的集风斗,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设置于框架一顶部的框架二,所述框架二内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槽,且两个圆槽内共同固定安装有吸热管件,所述吸热管件呈S形排布于框架二内,且吸热管件的外缘面两侧均构造有吸热翅板。该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具备热风集中功能,热量利用率较高,可高效的对运行时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热能回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压机将空气压缩过程中,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空压机产生热量。空压机螺杆的高速旋转产生高温热量,同时也由于摩擦产生热量,这些热能被排往大气中会导致热量的浪费。此外,依靠空压机本身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空压机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对空压机的运行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0003]目前,为了有效利用空压机产生的热量,空压机的余热回收系统有很多;但是现有的空压机的余热回收系统对回收的热量利用率较差,无法高效的对运行时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空压机主体;
[0007]所述空压机主体顶部的出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热风进行集中的热风集中组件,且热风集中组件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对热风中热量进行利用的余热回收组件;
[0008]所述热风集中组件包括框架一,所述框架一内等距设置有多个用于集中热风的集风斗;
[0009]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设置于框架一顶部的框架二,所述框架二内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槽,且两个圆槽内共同固定安装有吸热管件,所述吸热管件呈S形排布于框架二内,且吸热管件的外缘面两侧均构造有吸热翅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一顶端两侧的两端均构造有耳板,且耳板的一侧开设有圆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二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两个供耳板插入的定位槽,且圆孔内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纹连接于框架二内的固定螺栓。
[0012]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二的顶部焊接固定设置有变径箱,且变径箱的顶端固定接通有排风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的两侧均构造有延伸板,且延伸板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贯穿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吸热管件的两端均延伸出圆槽并固定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框架二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法兰盘。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得益于空压机主体顶部热风集中组件和余热回收组件的效果,通过多个集风斗将热风向呈S形排布的吸热管件集中,从而提高热风与吸热管件的接触率,以通过内部流动有
水的吸热管件对热量进行吸收,且吸热管件两侧的两块吸热翅板也可于热风接触,进一步提升了对于热量吸收的效果,热量利用率较高,可高效的对运行时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实用性较强;
[0017]得益于热风集中组件和余热回收组件的设置,通过将多块耳板内的固定螺栓由框架二内拧出,即可完成框架二与框架一之间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热风集中组件与余热回收组件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余热回收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0021]图中:1、空压机主体;2、热风集中组件;201、框架一;202、集风斗;203、耳板;204、固定螺栓;3、余热回收组件;301、框架二;302、变径箱;303、吸热管件;304、吸热翅板;305、引流管;306、法兰盘;307、排风管;308、延伸板;309、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空压机主体1,所述空压机主体1顶部的出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热风进行集中的热风集中组件2,且热风集中组件2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对热风中热量进行利用的余热回收组件3,所述热风集中组件2包括框架一201,所述框架一201内等距设置有多个用于集中热风的集风斗202,所述余热回收组件3包括设置于框架一201顶部的框架二301,所述框架二301内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槽,且两个圆槽内共同固定安装有吸热管件303,所述吸热管件303呈S形排布于框架二301内,且吸热管件303的外缘面两侧均构造有吸热翅板304,通过多个集风斗202将热风向呈S形排布的吸热管件303集中,从而提高热风与吸热管件303的接触率,以通过内部流动有水的吸热管件303对热量进行吸收,且吸热管件303两侧的两块吸热翅板304也可于热风接触,进一步提升了对于热量吸收的效果,热量利用率较高,可高效的对运行时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实用性较强。
[0024]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框架一201顶端两侧的两端均构造有耳板203,且耳板203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框架二301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两个供耳板203插入的定位槽309,且圆孔内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纹连接于框架二301内的固定螺栓204,通过将多块耳板203内的固定螺栓204由框架二301内拧出,即可完成框架二301与框架一201之间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实用性较强。
[0025]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框架二301的顶部焊接固定设置有变径箱302,且变径箱302的顶端固定接通有排风管307,所述排风管307的两侧均构造有延伸板308,且延伸板308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贯穿槽,通过将事先备好的螺栓分别穿过两块延伸板308上的多个贯穿孔并拧入管道内,即可实现空压机主体1排出废气的排放。
[0026]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吸热管件303的两端均延伸出圆槽并固定连接有引流管305,所述引流管305远离框架二30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法兰盘306,通过多个事先备好的螺
栓,可在两个法兰盘306的帮助下将用于输送和回流的管道分别接通于两根引流管305,实现热水的循环加热,完成对于热能的利用。
[0027]工作原理:该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使用时,启动空压机主体1,当空压机主体1工作时产生的热风排入框架一201内时,将会通过集风斗202对热风进行集中,提高其于呈S形排布的吸热管件303的接触率,以通过内部流动有水的吸热管件303和两块吸热翅板304对热量进行吸收,提升了对于热量吸收的效果,热量利用率较高,可高效的对运行时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维护时,可将多块耳板203内的固定螺栓204由框架二301内拧出,即可完成框架二301与框架一201之间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实用性较强。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空压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主体(1)顶部的出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热风进行集中的热风集中组件(2),且热风集中组件(2)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对热风中热量进行利用的余热回收组件(3);所述热风集中组件(2)包括框架一(201),所述框架一(201)内等距设置有多个用于集中热风的集风斗(202);所述余热回收组件(3)包括设置于框架一(201)顶部的框架二(301),所述框架二(301)内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槽,且两个圆槽内共同固定安装有吸热管件(303),所述吸热管件(303)呈S形排布于框架二(301)内,且吸热管件(303)的外缘面两侧均构造有吸热翅板(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一(201)顶端两侧的两端均构造有耳板(203),且耳板(203)的一侧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亮祖英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知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