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61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包括上支杆、下支杆、安装压盖、安装螺钉、下肢绑带和上肢绑带,下支杆转动设置在上支杆上,安装压盖与安装螺钉的作用是将下支杆进行轴向限位,下肢绑带设置在下支杆上,上肢绑带设置在上支杆上;所述上支杆包括第一调节管、第一安装架和阻力调节装置,第一调节管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阻力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调节管和第一安装架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支架无法针对患者进行适应性调节以及在恢复过程中不能对患者开展独立的康复训练的问题,解决了膝关节手术患者在术后采用现有支具容易形成血栓的缺点,同时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身体条件进行调节。者的不同身体条件进行调节。者的不同身体条件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具,特别涉及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因骨撞击、后关节囊挛缩、韧带挛缩等原因伴发屈曲挛缩畸形的病人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因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作用下肢屈曲挛缩常会复现。一些外科医生习惯使用支具将膝关节维持在伸展位,以减少置换术后的屈曲挛缩,保持足够的膝关节活动度。然而,是使用静态还是动态支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疗效仍不清楚。在当前的护理方案中多数采用的是静态支架护理,在使用过程中,静态支架使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膝关节保持在固定位置,有良好的证据表明静态支具对术后疼痛有益,但同时存在增加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有研究表明使用动态支具可以在手术前后增加末端范围(运动)时间和拉伸支撑,为预防和减少TKA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提供最有效的作用过程。
[0003]在现有的很多支具中,有一些支具也采用了一定的办法,使支架具有一定的角度调节功能,但是其调节难度较大,并且无法根据每个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术后的关节恢复以及帮助患者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独立生活。
[0004]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恢复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尽早的开展恢复练习,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更加能够提高患者适应生活甚至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在选择支架的时候,医生不仅需要根据每个患者手术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还需要对恢复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进行改进,而现有的支架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相关问题。
[0005]针对现有支架无法针对患者进行适应性调节以及在恢复过程中不能对患者开展独立的康复训练的问题,本方案进行了创新,解决了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屈曲挛缩的问题,又避免了患者在术后采用静态支具容易形成血栓的缺点,同时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身体条件进行调节,提高了支具在帮助患者康复训练中的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术后康复以及适应生活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
[0007]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包括上支杆、下支杆、安装压盖、安装螺钉、下肢绑带和上肢绑带,下支杆转动设置在上支杆上,安装压盖与安装螺钉的作用是将下支杆进行轴向限位,下肢绑带设置在下支杆上,上肢绑带设置在上支杆上;所述上支杆包括第一调节管、第一安装架和阻力调节装置,第一调节管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阻力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调节管和第一安装架内部;
[0008]所述阻力调节装置包括顶柱、阻力弹簧、弹簧座,调节螺栓和螺栓座,顶柱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内上,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顶柱的前端深入到第一安装座内,
弹簧座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内,弹簧座与顶柱之间设置有阻力弹簧,螺栓座固定在第一调节管内部调节螺栓螺接在螺栓座内,调节螺栓前端与弹簧座尾部抵接;
[0009]所述下支杆包括第二调节管和第二安装架,第二调节管滑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内,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第二压板与顶柱前端抵接;
[0010]所述第一安装座内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一压板配合使用;
[0011]所述第一安装架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一弹簧柱,第一调节管侧壁均匀设置有与第一弹簧柱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安装架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弹簧柱,第二调节管侧壁均匀设置有与第二弹簧柱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孔;
[0012]所述第一调节管上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弹簧座侧壁设置有刻度标识,观察窗口与弹簧座位置相对应;
[0013]所述第一调节管上段对称设置有上肢绑带固定架,所述第二调节管下段对称设置有下肢绑带固定架,所述上肢绑带和下肢绑带上设置有尼龙粘扣。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结构简单、固定方便,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支架无法针对患者进行适应性调节以及在恢复过程中不能对患者开展独立的康复训练的问题,本方案进行了创新,解决了膝关节手术患者在术后采用现有支具容易形成血栓的缺点,同时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身体条件进行调节,提高了支具在帮助患者康复训练中的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术后康复以及适应生活的能力,本方案采用的角度式压板设计,能够使患者的肢体在一定角度内,通过克服阻力实现运动,在此期间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固定肢体的阻力大小,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以及自理能力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成对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上支杆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上支杆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上支杆的主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图6中A

A向的剖面视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下支杆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上支杆和下支杆装配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包括上支杆1、下支杆2、安装压盖3、安装螺钉4、下肢绑带5和上肢绑带6,下支杆2转动设置在上支杆1上,安装压盖3与安装螺钉4的作用是将下支杆2进行轴向限位,下肢绑带5设置在下支杆2上,上肢绑带6设置在上支杆1上;所述上支杆1包括第一调节管11、第一安装架12和阻力调节装置,第一调节管11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2上,阻力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调节管11和第一安装架12内
部;
[0026]具体的,通过上肢绑带6将上支杆1固定在患者大腿上,通过下肢绑带5将下支杆2固定在患者小腿上上支杆1的下支杆2连接处与膝盖对齐,上支杆1与下支杆2可以在患者腿部的屈伸作用下进行相对转动,通过设置在第一调节管11和第一安装架12内部的阻力调节装置可以调节下支杆2与上支杆1相对转动的阻力,使患者的腿部在屈伸时可以通过克服下支杆2与上支杆1之间相对转动的阻力,来达到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效果;
[0027]所述阻力调节装置包括顶柱13、阻力弹簧14、弹簧座15,调节螺栓16和螺栓座17,顶柱13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2内上,第一安装架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22,顶柱13的前端深入到第一安装座122内,弹簧座15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2内,弹簧座15与顶柱13之间设置有阻力弹簧14,螺栓座17固定在第一调节管11内部调节螺栓16螺接在螺栓座17内,调节螺栓16前端与弹簧座15尾部抵接;
[0028]所述下支杆2包括第二调节管21和第二安装架22,第二调节管21滑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架22上,第二安装架2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221,第二安装座221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22内,第二安装座221上设置有第一压板221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包括上支杆(1)、下支杆(2)、安装压盖(3)、安装螺钉(4)、下肢绑带(5)和上肢绑带(6),下支杆(2)转动设置在上支杆(1)上,安装压盖(3)与安装螺钉(4)的作用是将下支杆(2)进行轴向限位,下肢绑带(5)设置在下支杆(2)上,上肢绑带(6)设置在上支杆(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杆(1)包括第一调节管(11)、第一安装架(12)和阻力调节装置,第一调节管(11)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2)上,阻力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调节管(11)和第一安装架(12)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力可调节膝关节动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调节装置包括顶柱(13)、阻力弹簧(14)、弹簧座(15),调节螺栓(16)和螺栓座(17),顶柱(13)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2)内上,第一安装架(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22),顶柱(13)的前端深入到第一安装座(122)内,弹簧座(15)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2)内,弹簧座(15)与顶柱(13)之间设置有阻力弹簧(14),螺栓座(17)固定在第一调节管(11)内部,调节螺栓(16)螺接在螺栓座(17)内,调节螺栓(16)前端与弹簧座(15)尾部抵接;所述下支杆(2)包括第二调节管(21)和第二安装架(22),第二调节管(21)滑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架(22)上,第二安装架(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欣赵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